徐浩;杨惠林;唐天驷;管华清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出血部位的关系. 方法 2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24 h内常规描记12导联ECG,并对其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60例中142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异常率为54.62%.ECG中有心电图缺血样改变者死亡75例(92.59%),无此改变者死亡6例(7.41%).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源性心脏缺血样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且与脑部病变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心脏缺血样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应柱;吴冠会;包仕尧;李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了152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原则.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17例死亡(死亡率为11.2%),其中7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治疗多发骨折脱位147例,优良率达 92%.认为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与并发症,在全身情况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处理开放性损伤与骨折.
作者:朱建炜;董启榕;成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7年12月至2003年11月确诊的46例非手术治疗的SCLC患者,在治疗前检测NSE、CEA、LDH及其它实验室指标,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NSE、CEA、LDH的升高率分别为48.3%、42.9%、30.4%,三者水平在广泛期均高于局限期,其中LDH、CEA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NSE>12 ng/ml,、LDH>1(与上限比值)均是提示预后较差的指标.多因素分析时,NSE是独立的预后因子,LDH、CEA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NSE、CEA、LDH中,NSE与预后的相关性强,是提示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丽诗;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使用激素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组三组患者痰液的IL-8、ECP及炎性细胞进行测定或计数,并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比较使用激素气道吸入的哮喘、COPD患者痰液中IL-8、ECP和炎性细胞的变化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观察激素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COPD激素组与哮喘组比较,哮喘患者痰液中ECP浓度(P<0.01)和E%(P<0.05)显著增高,而COPD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COPD二组比较,未用激素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IL-8浓度增高(P<0.05).哮喘组的FEV1/FVC与WBC总数、FEV1%与E%之间存在负相关(P值均<0.05).COPD未用激素组的FEV1%与IL-8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提示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细胞激活、ECP的释放增多有关.中性粒细胞和IL-8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气道吸入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痰液IL-8是反映急性加重期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朱晔涵;蒋军红;黄建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血管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AMI的患者,其中19例心电图(ECG)有墓碑形改变.结果对比墓碑形(A组)与非墓碑形(B组)的CAG,显示: 墓碑形改变多见于前壁心梗(P<0.001);墓碑形更多见于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严重病变(P<0.05及P<0.01);墓碑形多见于多支病变(P<0.05).结论 AMI时ST段呈墓碑形改变多与LAD近段严重及多支病变相关,预后较差.
作者:邓敏;马前军;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拟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移植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将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和贴壁培养获得的基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型,用活细胞记数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检测其增殖能力,用叔丁对甲氧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N2培养基等对培养的细胞分别向神经和脂肪方向诱导分化,继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由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了一群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相似的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该群细胞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 CD44、CD105 (SH2)、ASMA、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免疫应答负性调控分子PDL-1,但不表达CD11b、 CD34、CD45、CD19、CD106 (VCAM-1)、CD117、HLA-DR、vWF、MySM、HLA-DR,以及免疫应答正性调控分子CD40、CD40L、CD28、CD80和CD86;可诱导表达神经元标志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ment acidic protein,GFAP),并且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向脂肪分化的细胞苏丹Ⅲ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胎盘基质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它增殖能力强、来源方便、丰富,无伦理学限制,是良好的细胞移植来源.
作者:薛群;张学光;苗宗宁;华军;曲静;王明元;施勤;陈永井;方振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桃仁四种提取物以生药2.5 g/kg给大鼠灌胃,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塞.观察结扎冠脉后48 h内的ECG(Ⅱ)、血清CPK、LDH和心梗面积的变化,比较桃仁四种提取物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结果:桃仁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抑制血清中CPK、LDH的升高,降低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的梗塞面积(P<0.05) .桃仁水提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这些心肌缺血性指标未见有明显影响.提示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作者:耿涛;谢梅林;彭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胸椎后凸角,肺功能(VC、IC、RV、FRC、TLC、FVC、MVV)、局部后凸角、VAS评分,并于术后3 d、1月时分别再次测量以上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时肺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FVC、MVV显著提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恢复,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术后1月时MVV进一步提高,而其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显示胸椎后凸角与VC、IC呈显著负相关.局部后凸角与所有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3 d时患者VAS评分的降低值与FVC、MVV提高的百分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同时FVC、MVV亦有提高,这种提高与疼痛缓解有明显正相关.术后1月时,患者疗效巩固,且MVV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刘军;杨惠林;牛国旗;唐天驷;朱蓉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63例手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结果:63例全部治愈,其中行肠切除11例,无死亡病例.分析提示,手术治疗肠套叠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并注意观察肠管生机恢复情况,必要时行肠切除.
作者:甄允方;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大小.方法将3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另一组用雷公藤治疗.结果环磷酰胺组显效率为47.1%、总有效率为94.1%;雷公藤组显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61.9%,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为临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燕林;陈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方法尸头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手术,对相关解剖因素进行解剖学观测,以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为评价指标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矢状位手术角显著相关的因素有骨窗长度(r=0.462)、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300)和相对位置角(r=0.263)、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320),同侧/对侧骨窗(r=0.212)等;冠状位手术角的相关因素有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523)、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197)、同侧/对侧骨窗(r=0.168).逐步循环回归分析获得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回归方程.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暴露水平是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可客观地评价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暴露水平;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回归方程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朱玉辐;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联合APBSCs移植治疗4例恶性血液病.结果能够从所有26.3±8.8 ml骨髓样本中提取MSCs,其中10例成功扩增.4例患者接受扩增后MSCs联合APBSCs输注.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0.5×109/L 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9(8~11)d和 8.3(7~ 10)d.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可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MSCs.MSCs联合APBSCs共移植安全可行.快速的造血恢复提示在清髓性治疗后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
作者:孟丽娟;李建勇;陆化;吴汉新;吴冠宇;朱雨;刘澎;黄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并对该病毒在Lewis大鼠体内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RT-PCR分别从大鼠脾细胞和大鼠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基因,并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后克隆入pSNAVⅠ载体质粒进行重组病毒生产.在获得重组病毒后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于不同时间ELISA测定血清ratTNFR:Fc表达,并以TNF-α细胞毒中和实验测定重组病毒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Ⅰ/ratTNFR:Fc基因结构与预期一致;病毒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后可表达ratTNFR:Fc蛋白,含有ratTNFR:Fc蛋白的血清可以有效中和大鼠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可以用来作为阻断TNF-α的手段于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上进行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高凯;赵爱志;吴小兵;药力波;张英起;王军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原发性胃癌P-gp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P-gp的阳性率为50.62%(41/81),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P-gp高表达率在C-erbB-2阳性组病例明显高于C-erbB-2阴性组病例(P<0.05).结论 P-gp和C-erbB-2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SAP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0 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kg).各组于术后3 h、6 h和12 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氢化可的松可减少TXA2、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从而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何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F-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71.34 ±12.85)% 、(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2% (7/38)]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是否较正常对照者下降.方法对照组20例、PCOS患者30例,分别取血检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了解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结果 PCOS组的胰岛素(INS)、t-PA、PAI-1分别为24±12 mU/L、0.17±0.06 KU/Ll、0.88±0.05 AU/L.结论 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较正常对照者有所下降.
作者:邹琴燕;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产后出血1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流产和多次妊娠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示介入治疗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治疗中要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作者:陶晓敏;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