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诗;胡华成
目的探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与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35 min后开放灌注,术后观察脊髓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缺血组中二次瘫痪兔24 h内病理学改变明显好于瘫痪兔,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瘫痪兔,HSP70表达明显高于瘫痪兔(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现象与HSP70表达存在一定关系,HSP70对兔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浩;杨惠林;唐天驷;管华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编码序列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VEGF-C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肿瘤细胞株cDNA中扩增出人VEGF-C编码序列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论经RT-PCR扩增转染细胞cDN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能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作者:丁凯阳;白霞;董宁征;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生物力学上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人离体胫骨中部短斜行骨折行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三种外固定器固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应力遮挡率变化.结果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和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多功能外固定器有显著差异(P<0.05),应力遮挡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具有较大的生物力学优越性.
作者:王成;沈忆新;王以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F-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71.34 ±12.85)% 、(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2% (7/38)]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胸椎后凸角,肺功能(VC、IC、RV、FRC、TLC、FVC、MVV)、局部后凸角、VAS评分,并于术后3 d、1月时分别再次测量以上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时肺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FVC、MVV显著提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恢复,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术后1月时MVV进一步提高,而其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显示胸椎后凸角与VC、IC呈显著负相关.局部后凸角与所有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3 d时患者VAS评分的降低值与FVC、MVV提高的百分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同时FVC、MVV亦有提高,这种提高与疼痛缓解有明显正相关.术后1月时,患者疗效巩固,且MVV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刘军;杨惠林;牛国旗;唐天驷;朱蓉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CDI)的MRI表现.结果提示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CDI的MRI特征,CDI的病因复杂,MRI对CDI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丽娟;沈钧康;杨晓春;陆之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SYBR Green I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RbAp46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构建pUCm-T vector-RbAp46阳性模板,根据分子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6.023×1023分子数/mol)换算为分子拷贝数,10倍倍比稀释后做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相关系数、荧光强度及熔解曲线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量及反应条件.结果 25 μl的反应体系中10×PCR缓冲液2.5 μl,25 mmol/L MgCl2 2.2 μl,10 mmol/L dNTPs0.5 μl,20×SYBR Green I 0.5 μl,12.5 umol/L引物各0.5 μl,5 U/μlTaq DNA聚合酶0.3 μl, cDNA1 μl(相当于50 ng RNA),双蒸水17 μl.反应条件为:94℃ 5 min预变性, 96℃ 20 s变性,58℃30 s退火,72℃ 45 s延伸,40个循环,80℃时采集荧光信号,可以获得好的扩增效率.结论优化后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适合于检测RbAp46基因表达,具有比较好的重复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作者:胡绍燕;陈子兴;岑建农;顾伟英;赵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探讨18F-FDG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鉴别肺部肿块性质的应用价值,对30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前者由核医学科医师目测图像;后者计算病灶处/对侧正常部位计数比值(L/B),且对良恶性病变的L/B比值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目测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3%和90%;半定量法中,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的L/B比值分别为4.488±2.258和2.764±2.704(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比值2.0为判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符合线路SPE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5%、和80%.18F-FDG 符合线路SPE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朱晓良;胡筠珠;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并对该病毒在Lewis大鼠体内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RT-PCR分别从大鼠脾细胞和大鼠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基因,并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后克隆入pSNAVⅠ载体质粒进行重组病毒生产.在获得重组病毒后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于不同时间ELISA测定血清ratTNFR:Fc表达,并以TNF-α细胞毒中和实验测定重组病毒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Ⅰ/ratTNFR:Fc基因结构与预期一致;病毒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后可表达ratTNFR:Fc蛋白,含有ratTNFR:Fc蛋白的血清可以有效中和大鼠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可以用来作为阻断TNF-α的手段于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上进行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高凯;赵爱志;吴小兵;药力波;张英起;王军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离子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的吸收度,用初匀速法对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硫酸锌口服液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79.49 KJ·mol-1,室温(20℃)的贮存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采用初匀速法测定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建国;顾继红;石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实验方法,研究白血病细胞系中WT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与WT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HL-60、Jurkat及KG-1等白血病细胞系中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状态;以5-杂氮脱氧胞嘧啶(5-aza-CdR)对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的U937细胞系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后,观察WT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HL-60、K562、KG-1、NB4及SHI-1细胞系中WT1水平高表达,而Jurkat和U937细胞表达水平极低,同时检测到这两个细胞系存在W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经去甲基化处理后,U937细胞系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未处理者升高.结论 W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是抑制其表达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晔;陈子兴;胡绍燕;岑建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秋华;李德春;周进;吴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行外科治疗,充分术前准备后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11例行带垫片双头针直接缝合室间隔缺损,余29例均使用进口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患儿术后入监护室,ICU监护时间2~4 d,辅助呼吸时间2.5~19.5 h,平均5.32±0.46 h,术后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道感染2例、VSD残余分流3例,术后安置临时起搏器1例.提示积极进行手术前准备,加强手术操作的技巧尽量减少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加强手术后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孙敏;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MMSE对49例行门诊血透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血透治疗前14.3% (7/49)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8~23分),6.12% (3/49)的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0~17分),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SE分值与合并症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合并症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莉;兰光华;李声宏;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桃仁四种提取物以生药2.5 g/kg给大鼠灌胃,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塞.观察结扎冠脉后48 h内的ECG(Ⅱ)、血清CPK、LDH和心梗面积的变化,比较桃仁四种提取物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结果:桃仁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抑制血清中CPK、LDH的升高,降低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的梗塞面积(P<0.05) .桃仁水提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这些心肌缺血性指标未见有明显影响.提示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作者:耿涛;谢梅林;彭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辐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放射性皮肤烧伤的愈合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辐射下ECV-304细胞形态学的变化;3H-TdR掺入法和CB法检测辐射对ECV-304增殖抑制及微核发生率的影响;RT-PCR半定量法检测辐射对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均质性变差;且对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随剂量增加,微核发生率明显增加;RT-PCR结果表明,VEGF在细胞受到辐射后8 Gy以上表达增高,而且持续表达至72 h.结论γ射线通过损伤DNA和细胞染色体抑制ECV-304增殖,同时VEGF在内皮细胞受辐射后表达升高,可能对细胞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这为放射性烧伤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章文成;杨占山;杨淑琴;潘秀花;岳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63例手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结果:63例全部治愈,其中行肠切除11例,无死亡病例.分析提示,手术治疗肠套叠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并注意观察肠管生机恢复情况,必要时行肠切除.
作者:甄允方;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大小.方法将3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另一组用雷公藤治疗.结果环磷酰胺组显效率为47.1%、总有效率为94.1%;雷公藤组显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61.9%,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为临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燕林;陈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