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秋华;李德春;周进;吴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胸椎后凸角,肺功能(VC、IC、RV、FRC、TLC、FVC、MVV)、局部后凸角、VAS评分,并于术后3 d、1月时分别再次测量以上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时肺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FVC、MVV显著提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恢复,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术后1月时MVV进一步提高,而其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显示胸椎后凸角与VC、IC呈显著负相关.局部后凸角与所有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3 d时患者VAS评分的降低值与FVC、MVV提高的百分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同时FVC、MVV亦有提高,这种提高与疼痛缓解有明显正相关.术后1月时,患者疗效巩固,且MVV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刘军;杨惠林;牛国旗;唐天驷;朱蓉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效果,探讨其疗效及放疗技术要点.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4例已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分析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结果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61.45%;3年、5年局控率分别是61.90%、61.90%.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其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均比较满意,早期及晚期副反应均可接受.
作者:毛卫东;邓翀;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辐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放射性皮肤烧伤的愈合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辐射下ECV-304细胞形态学的变化;3H-TdR掺入法和CB法检测辐射对ECV-304增殖抑制及微核发生率的影响;RT-PCR半定量法检测辐射对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均质性变差;且对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随剂量增加,微核发生率明显增加;RT-PCR结果表明,VEGF在细胞受到辐射后8 Gy以上表达增高,而且持续表达至72 h.结论γ射线通过损伤DNA和细胞染色体抑制ECV-304增殖,同时VEGF在内皮细胞受辐射后表达升高,可能对细胞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这为放射性烧伤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章文成;杨占山;杨淑琴;潘秀花;岳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出血部位的关系. 方法 2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24 h内常规描记12导联ECG,并对其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60例中142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异常率为54.62%.ECG中有心电图缺血样改变者死亡75例(92.59%),无此改变者死亡6例(7.41%).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源性心脏缺血样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且与脑部病变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心脏缺血样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应柱;吴冠会;包仕尧;李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F-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71.34 ±12.85)% 、(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2% (7/38)]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430例锁骨骨折患者行不同方法内固定手术,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结果:随访408例,时间平均13.5个月, 46例发现并发症,其中包括克氏针滑移至钉尾处皮肤破溃18例,克氏针误入胸锁关节2例,内固定断裂12例,骨不愈合5例等.结果证明合适的适应症,恰当的内固定,规范的术中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欢;沈忆新;张志霖;朱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联合APBSCs移植治疗4例恶性血液病.结果能够从所有26.3±8.8 ml骨髓样本中提取MSCs,其中10例成功扩增.4例患者接受扩增后MSCs联合APBSCs输注.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0.5×109/L 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9(8~11)d和 8.3(7~ 10)d.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可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MSCs.MSCs联合APBSCs共移植安全可行.快速的造血恢复提示在清髓性治疗后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
作者:孟丽娟;李建勇;陆化;吴汉新;吴冠宇;朱雨;刘澎;黄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MMSE对49例行门诊血透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血透治疗前14.3% (7/49)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8~23分),6.12% (3/49)的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0~17分),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SE分值与合并症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合并症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莉;兰光华;李声宏;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桃仁四种提取物以生药2.5 g/kg给大鼠灌胃,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塞.观察结扎冠脉后48 h内的ECG(Ⅱ)、血清CPK、LDH和心梗面积的变化,比较桃仁四种提取物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结果:桃仁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抑制血清中CPK、LDH的升高,降低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的梗塞面积(P<0.05) .桃仁水提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这些心肌缺血性指标未见有明显影响.提示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作者:耿涛;谢梅林;彭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探讨18F-FDG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鉴别肺部肿块性质的应用价值,对30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前者由核医学科医师目测图像;后者计算病灶处/对侧正常部位计数比值(L/B),且对良恶性病变的L/B比值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目测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3%和90%;半定量法中,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的L/B比值分别为4.488±2.258和2.764±2.704(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比值2.0为判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符合线路SPE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5%、和80%.18F-FDG 符合线路SPE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朱晓良;胡筠珠;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手术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情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提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于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作者:夏漫辉;沈振亚;李科;郑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行外科治疗,充分术前准备后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11例行带垫片双头针直接缝合室间隔缺损,余29例均使用进口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患儿术后入监护室,ICU监护时间2~4 d,辅助呼吸时间2.5~19.5 h,平均5.32±0.46 h,术后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道感染2例、VSD残余分流3例,术后安置临时起搏器1例.提示积极进行手术前准备,加强手术操作的技巧尽量减少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加强手术后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孙敏;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精神病性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86例心脏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病性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中共有10例病人出现精神病性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3.49%,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术后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包括: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以控制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
作者:李科;沈振亚;夏漫辉;郑琳;李厚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全脑单次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 d、30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观察海马组织中GFAP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Gy和30 Gy组照后1 d GFAPmRNA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组的2.5倍、3倍(P<0.001),并持续到照后30 d,2 Gy组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大鼠大脑海马内 GFAPmRNA表达增高,其终产物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保护和修复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枢;田野;章国芬;何军;陈列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大肠癌细胞HT-29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T-29中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依赖生长的影响,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非依赖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MT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抑制HT-29的锚定依赖生长,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尚可抑制HT-29的锚定非依赖生长,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可逆的.结论 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Cockcroft-Gault方程和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来反应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测定147名患者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24 h Ccr),同时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白蛋白、尿素氮并称体重.用Cockcroft-Gault方程(CG-GFR)和MDRD方程(MD-GFR分别以白人和黑人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体上,CG-GFR与24 h Ccr无差异,呈高相关(r=0.879).24 h Ccr分别与MD-GFR(白人)和MD-GFR(黑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人群可以适用Cockcroft-Gault方程来评估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MDRD方程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人.
作者:黎曼;柴华旗;贺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血管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AMI的患者,其中19例心电图(ECG)有墓碑形改变.结果对比墓碑形(A组)与非墓碑形(B组)的CAG,显示: 墓碑形改变多见于前壁心梗(P<0.001);墓碑形更多见于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严重病变(P<0.05及P<0.01);墓碑形多见于多支病变(P<0.05).结论 AMI时ST段呈墓碑形改变多与LAD近段严重及多支病变相关,预后较差.
作者:邓敏;马前军;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