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种梨皮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张盛;丁建中;黄荣增

关键词:梨皮, 绿原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梨皮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7.5:92.5),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c℃.结果 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回归方程为Y=33.241X-0.035 9,线性范围为0.08~0.64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1.8%(n=6).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四种梨皮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为中药梨皮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药效成分含量比较

    目的 对6个丹参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为不同用途的丹参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6个丹参品系的地上部株型、叶型、分枝特点、花型、花量、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测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根中的药用成分含量,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相关关系;结果6个品系间植株形态、产量及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经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高脂溶性成分的优质品系白花18号、高丹酚酸B含量的优质品系紫花23号,以及高产丹参品系紫花74号.结论 3个丹参优良品系的筛选为山东丹参产区的新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宋振巧;王建华;解玉丽;宗成昆;郭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整合素在慢性肾脏病变的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基础结构病变,肾小球滤过膜包括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三个部分.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和丢失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1].微炎症状态[2]、高血糖、高血压、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等因素均可直接损伤足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3β1整合素引起的细胞信号通路表达改变有关.整合素表达与细胞外基质(ECM)如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等的代谢密切相关,足细胞与基底膜、足细胞与足细胞之间以及足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是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为重要的形态学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整合素在足细胞及基底膜表达是否正常是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重要细胞信号通路.应用中医整体观念认识整合素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是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是阐述应用中医中医药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问题.因而,探索整合素与足细胞损伤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发展过程对肾小球肾炎为代表的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明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对羟基苯甲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探讨对羟基苯甲醇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采用下腔静脉结扎致大鼠静脉血栓方法,考察对羟基苯甲醇的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利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半数抑制率(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107 g· L-1,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IC50为0.3 g·L-1;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醇能显著对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细胞外钙内流与内钙释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醇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郭营营;蒋石;林青;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参-当归药对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人参-当归药对中的脂溶性成分,为其药对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人参-当归药对、单味药人参和单味药当归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32、23和23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5.078%、86.033%和70.218%.结论 药对中的脂溶性成分较单味药的成分种类要多,且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贝圆;冯俭;李跃辉;罗方利;白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温度对药用植物天竺葵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对天竺葵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方法 索氏提取仪提取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温度下天竺葵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差别较大.日温为20℃,夜温为15℃的处理1共检测出15种物质,处理2(日温为25℃,夜温为20℃)检测出8种物质,处理3(日温为30℃,夜温为25℃)只检测出3种.结论 不同温度对天竺葵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

    作者:王巨媛;邢柱东;李永灿;魏双双;翟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将2009级4个护理本科班两两随机分组,对照组109人,采用传统的演示、练习、辅导、考核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组108人,采用融病案分析、角色扮演、真人操练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改革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师生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护生学习中医护理操作的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云翠;周慧芳;舒静;付蓓;胡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草图经》作者分歧之管见

    通过对《本草图经》成书历程的文献考证,分析了《本草图经》作者掌禹锡说与《本草图经》作者苏颂说的成因及异议,认为《本草图经》署名“掌禹锡、苏颂等编撰”较为妥当.

    作者:夏循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蒙药大栀子中化学成分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

    目的 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大栀子中分离纯化其主要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西红花苷类,建立其纯化工艺.方法 大栀子醇提物采用柱色谱分离,然后采用制备色谱系统,收集对应峰的流出液,并对产品进行了纯度检测.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经过分离鉴定,得到两大类化合物,即环烯醚萜苷类与西红花苷类,6个单体化合物:栀子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鸡矢藤次苷甲酯、京尼平-1-β-龙胆苷,西红花苷-1、西红花苷-2.除栀子苷外,其它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栀子中分离得到.结论 利用制备色谱技术进行蒙药大栀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具有简便、快捷、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收集全面等优点.

    作者:鞠爱华;张静;蔡丽娟;庄志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方中药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复发率高等特点,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中风恢复期是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时期,此期虽已暂时渡过危险期,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有复发的可能.该期是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时期,对病人功能锻炼和恢复有重大影响.文章就近年来中药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泰;万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牡蛎降脂胶囊的润肠通便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牡蛎降脂胶囊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 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便秘小鼠的粪便排泄情况、小肠推进运动和肠水分等指标;观察正常小鼠的大肠推进运动;应用在体肠管实验法研究正常大鼠回肠收缩活动情况和对正常小鼠肠道作用机制.结果 牡蛎降脂胶囊能够缩短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小鼠粪便粒数,改善粪便性状,增强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增加小鼠肠水分,增强小鼠大肠推进运动,促进大鼠回肠收缩,增加小鼠肠腔液体量(P<0.05或P<0.01).结论 牡蛎降脂胶囊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能有效治疗便秘.

    作者:邹贤刚;付书婕;黄兴振;巫玲玲;蒋伟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古典针灸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临床上,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保健、养生、食疗之法论述颇多;中药治病方面也运用广泛,效果肯定,但在针刺和艾灸方面论述颇少.该篇试从古典针灸理论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作者:李雪青;石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明确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以及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A、LN、Ⅳ-C、HBV-DNA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PCⅢ、TBIL、ALT、AST的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抗乙肝病毒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龙富立;邱华;石清兰;毛德文;陈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鸡冠花白果止带汤辨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鸡冠花白果止带汤对细菌阴道病中较为复杂的证型——脾虚湿热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鸡冠花白果止带汤内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3天后复查,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完带汤组和西药治疗组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鸡冠花白果止带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脾虚湿热型)总有效率达90%,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燥湿、清热解毒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药物价廉,值得推广.

    作者:方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女贞与日本女贞的RAPD分析

    目的 利用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女贞和日本女贞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女贞和日本女贞叶片DNA,从S系列20对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3对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结果 女贞与日本女贞在DNA方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显示了女贞和日本女贞之间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用于二者的鉴定,为女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杨;包华音;李巧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bFGF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确有疗效的外用制剂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复制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溃疡面积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皮粘散可明显减少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同时也能上调创面组织中EGF和bFGF的表达,此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皮粘散也可促进肉芽组织、纤维胶原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溃疡创面愈合.结论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NS组,每组3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Bleomycin,BLM),假手术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 d随机取10只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m-blot法检测Cat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NS组血清中LN和HA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CatK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PNS对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tK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晓芳;杨会慈;段斐;刘嘉林;党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施汉章教授的外科气血阴阳学术思想

    施汉章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名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9年为北京“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传承名医,2011年4月,因病于北京逝世.施教授行医70年,一生活人无数,外科的造诣博大精深.施教授外科临床有独到气血阴阳学术思想经验,借此总结缅怀施教授,努力传承和发扬施教授外科学术思想.

    作者:林冬阳;杨博华;秦建辉;刘凤桐;潘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质量的帕累托图分析

    目的 提高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质量.方法 应用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分析方法,将影响门诊中药房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质量的因素分成5项,找出影响调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结果 多配(或少配)药量、其中一剂不符和漏配药是主要因素,配错药和多配(或少配)剂数是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影响调配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提高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质量的改进方向.

    作者:区炳雄;林海;朱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陈国权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治验举隅

    陈国权教授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治疗晕厥证、消渴病、腰痛证、不育证,疗效满意,认为该方主治病证虽异,但肾气不足的病机相同,属异病同治,并强调重用干地黄才能体现该方“阴中求阳”的制方精髓.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西双版纳钩藤属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 为钩藤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 调查并收集西双版纳州钩藤属植物,对其种类、分布、生境及伴生植物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有钩藤属植物7种,占国内钩藤属种类的58%.结论 西双版纳州钩藤属植物分布较为广泛,种类较多,分布范围具有种间差异.

    作者:李海涛;张丽霞;彭朝忠;张忠廉;牛迎凤;管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