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营营;蒋石;林青;李秀芳
WHO将偏头痛归为人类致残性强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笔者通过检索近5年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对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现状予以归纳总结.
作者:曹丽翠;黄银兰;王磊;代阳倩;姚辉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调查108例大肠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其中95例已主动或被动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积极配合治疗,35 ~ 45岁36例,45岁以上7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0例,高中36例,初中29例,小学及文盲13例.结果 108例大肠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相信术后化疗效果,明白配合医护人员化疗的重要性及药物的副作用.68%以上的患者了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只有26%患者相信心理因素与疾病及化疗疗效的影响作用.结论 大肠癌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作者:石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对天竺葵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方法 索氏提取仪提取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温度下天竺葵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差别较大.日温为20℃,夜温为15℃的处理1共检测出15种物质,处理2(日温为25℃,夜温为20℃)检测出8种物质,处理3(日温为30℃,夜温为25℃)只检测出3种.结论 不同温度对天竺葵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
作者:王巨媛;邢柱东;李永灿;魏双双;翟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规划教材的异同.并从教材之间的异同阐述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
作者:王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湖北巴戟天的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DOH)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的成分.方法 对湖北巴戟天根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物经硅胶、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湖北巴戟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二十四烷酸(Ⅱ)、1-羟基-2-羟甲基蒽醌(Ⅲ)、齐墩果酸乙酸酯(Ⅳ)、茜素二甲醚(Ⅴ)、百眼藤A(Ⅵ)、β-胡萝卜苷(Ⅶ)、2-羟基-l-甲氧基蒽醌(Ⅷ)、2,5-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Ⅸ).结论 化合物Ⅱ、Ⅳ、Ⅴ、Ⅵ、Ⅶ、Ⅸ为首次从湖北巴戟天植物中发现,也是首次从虎刺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杨曦亮;张鹏;吴继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菟丝子黄酮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内皮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ET-1),观察菟丝子黄酮对过氧化氢(H202)损伤的HUVECs的影响.结果 ①菟丝子黄酮(0.1 ~ 0.5mg/L)可提高正常培养的HUVECs的细胞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菟丝子黄酮(0.5 mg/L)能明显减轻H202对HUVECs所致的氧化损伤,使细胞增殖活性增高((P<0.01).②H202损伤模型组(200mmol/L)与空白组比较,NO释放和NOS活性水平显著下调(P<0.01),ET-1释放水平显著上调(P<0.01),菟丝子(0.5mg/L)+H2O2(200mmol/L)组与H2 O2损伤模型组(200 mmol/L)比较,NO释放水平和NOS活性明显上调(P<0.01),ET-1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菟丝子黄酮对H2O2诱导的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海云;崔艳茹;刘海菊;王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综述近十年有关鸡血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鸡血藤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鸡血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鸡血藤药理作用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与结论 鸡血藤具有改善造血系统、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秦建鲜;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确有疗效的外用制剂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复制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溃疡面积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皮粘散可明显减少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同时也能上调创面组织中EGF和bFGF的表达,此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皮粘散也可促进肉芽组织、纤维胶原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溃疡创面愈合.结论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子菊花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以二子菊花饮水提物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比例、聚乙二醇6000和乳糖的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二子菊花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并采用UV法测定二子菊花饮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二子菊花饮的佳制备工艺为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配比为0.65∶1,聚乙二醇6000用量为10%,乳糖用量为40%.在此条件下制备泡腾颗粒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33%.结论 该泡腾颗粒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可行,为二子菊花饮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戴一;金欢欢;张兴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肺组织p38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改善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哮喘模型组(M组)、哮喘模型针刺组(A组),每组10只.制作卵蛋白致敏哮喘大鼠模型,取大椎、肺俞(双)、风门(双)穴位给予针刺,隔日一次,共针7次.针刺干预实验结束时,计数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的蛋白含量.结果 M组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较C组显著增多(P<0.05);A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M组(P<0.05).M组大鼠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较C组增多(P<0.05);A组大鼠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低于M组(P<0.05).结论 针刺对哮喘的治疗作用与降低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降低肺组织p38 MAPK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亚;喇孝瑾;崔建美;林清;刘慧娟;孙娜;王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GF2α/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38例,根据其经络特性形成治疗方案,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 隔姜灸疗法的临床疗效为100%,患者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血清PGF2α/PGE2的比值治疗后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调整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为主的隔姜灸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欣;尚坤;刘明军;李亚;吴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鸡蛋花是广东凉茶中的主要原料药材之一,尚可作高级化妆品、香皂和食品添加剂的精油提取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着重介绍了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建议应加强鸡蛋花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邓仙梅;刘敬;谢文琼;赵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中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课堂内容的重要教学环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为顺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而开设的,以培养对中药资源实施保护、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复合型人才.在该专业野外实习过程中,结合与药用植物学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课程展开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增强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雷;汪文杰;刘合刚;潘宏林;汪乐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优化延胡索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以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延胡索有效成分提取、纯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10目)于60℃加12倍量水浸泡3次,每次30 min;佳纯化工艺为:提取液用药材1.5倍量的WLD大孔吸附树脂吸附,3倍树脂量的70%乙醇洗脱.结论 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简单、稳定且能有效保证延胡索乙素不被破坏.
作者:罗雪芹;何道惠;秦秀蓉;汤燕;吴懋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现代技术风险的角度透析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从现代技术风险和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学在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和现代化的困境;分析了中医学的科学性特征;从现代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学规避现代风险得以发展的路径.
作者:陈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本草图经》成书历程的文献考证,分析了《本草图经》作者掌禹锡说与《本草图经》作者苏颂说的成因及异议,认为《本草图经》署名“掌禹锡、苏颂等编撰”较为妥当.
作者:夏循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足细胞足突间隙宽度(SD)与尿nephrin(U-nephrin)的相关性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的影响.方法 除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30 mg/kg STZ腹腔注射复制DM大鼠模型,72 h后空腹血糖≥16.7 mmol/L的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由中药配方颗粒黄芪、地黄、丹参、川芎各2袋,黄精、地龙、水蛭、全蝎各1袋组成)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按1.00 g/kg定容至灌胃量1ml/100g日1次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按相应体积凉开水灌胃,32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U-nephrin、SD,分析模型组U-nephrin与SD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UAER、HbA1c、U-nephrin显著升高(P<0.05),SD显著增宽(P<0.05),U-nephrin与S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4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HbA1c、UAER、U-nephrin显著下降、SD增宽显著改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可显著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积极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少U-nephrin、抑制SD增宽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有关.
作者:李黎莉;陈志强;王月华;张芬芳;张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阐明了由于职业要求及个人发展,临床护理专业大学生情感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感培养现状,并就积极推进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作者:周秋莲;杨细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外燥对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病理特征.方法 昆明种小鼠42只(SPF级)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温燥组(B组)、凉燥组(C组),每组14只;按文献条件造模处理后第6天、第12天电镜观察肺呼吸膜与Ⅱ型肺泡细胞(ATⅡ)超微结构;检测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第6、第12天肺呼吸膜增厚、肺泡隔增宽与弹性纤维组织增生;ATⅡ微绒毛减少与线粒体肿胀、嗜锇性板层小体(OMB)“平均面积”减小(P<0.05)伴DPPC持续下降(P<0.01).结论 肺呼吸膜增厚与纤维组织增生是燥证咳喘之证的超微组织病理学基础,提出ATⅡ之嗜锇性板层小体与线粒体结构异常可作为外燥伤肺病机的特异性超微病理学指标.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肖长义;黄江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安脏汤及替勃龙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安脏汤组)和西药组(替勃龙组),每组60例,连续用药8周.记录患者治疗1,2,4,8周及停药后1,2,3月kupperman评分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FSH、E2水平,B超监测乳腺及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8.3%,西药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4,8周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不同阶段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对FSH、E2影响无明显差异;中药组在停药后各阶段症状复发程度、不良反应事件率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脏汤与替勃龙治疗绝经综合征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罗志娟;吴剑兰;吴媛媛;周英惠;黄海燕;欧阳霞;杨佳;高静;王冬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