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R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韩乃付;季祝永;孙凤翔;张文祥

关键词:腰椎滑脱, 内固定器, 复位固定
摘要:对12例腰椎滑脱采用SR对峡部崩裂腰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手术。结果:复位满意,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1.6%,融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运用SR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满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和治疗观察

    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症状并随机分成3组:一组用克拉霉素10~15 m·kg-1·d-1加洛赛克10 mg·d-1;一组用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1加洛赛克10 mg·d-1;另一组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疗程两周.结果:用克拉霉毒治疗临床有效率达91.7%Hp根除率达95%;用羟氨苄青霉素加洛赛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75%Hp根除率达79.2%;单纯雷尼替丁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63.6%Hp根除率只有1.8%.结果表明: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样其中以再发性腹痛为常见;克拉霉素对Hp的疗效明显优于羟氨苄青霉素(P<0.01)Hp感染并非Hp相关性胃炎的惟一致病因素但是引起胃炎临床症状复发的主要因素.

    作者:唐伟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8例脑脓肿的CT与MRI表现分析

    28例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23例行MRI检查.其CT与MRI表现为:单发24例,多发4例.CT平扫示各个时期的脑脓肿表现不完全相同,典型病灶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灶或等低混杂密度的囊实性病灶(20~42 Hu),其中2例病灶内含气体,增强后病灶中央无强化,周围有明显强化的壁,除6例囊壁欠光整外,其余病灶囊壁较光整.MRI平扫示病灶中央呈低T1WI、高T2WI信号灶,有环形的高信号的壁,增强后壁强化明显,病灶中央无强化.认为脑脓肿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对脑脓肿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光强;李勇;龚建平;沈钧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合组织瓣修复唇部缺损28例

    临床上常遇到多种原因引起的唇部组织缺损,修复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和面部组织功能。

    作者:吕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诊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术式选择

    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急诊一期修复严重小腿远端创面,同时将骨折复位内固定并将神经断端与附近皮神经作端侧吻合.结果:13例创面一期愈合,效果满意,方法简单可靠.随访1年,检查负重步行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均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

    作者:祁强;李永林;林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对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及闭合穿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获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患肢关节及行走功能良好.认为应用逆形髓内钉及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桢榕;蒋大庆;沈伟中;蒋忠;史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肺胸疾病及肺胸外疾病24例误诊分析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为了总结临床经验,减少误诊,现将我院1995~2001年间收治的24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顾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11例

    对11例(13眼)眼轴介于32.52~35.72 mm的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矫正视力>4.5者6眼(46.15%);>4.7者2眼(15.38%).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2眼(15.38%)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提示轴性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近视度数,防止视网膜并发症.后囊破裂和悬韧带断裂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眼轴长度关系不大明显与手术技术有关.

    作者:朱若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改良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对碱性返流性胃炎的防治作用(附52例临床报告)

    对52例碱性返流性胃炎采取改良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手术方法为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低位输入、输出空肠袢侧侧吻合,7号线阻断输入袢空肠.另选前期病例对照组83例,采取经典毕Ⅱ式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进行胃镜检查和pH测定.结果:改良组和前期病例对照组症状发生率、残胃炎发生率、平均pH分别为0、27.1%、6.2和43.1%、92.8%、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改良术式可以有效预防碱性返流性胃炎,操作比传统方法简单.

    作者:马伟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Warthin瘤32例临床特征分析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32例中男女之比为10.6∶1;位于腮腺后下极占84.37%50岁以上者占84.4%.发现Warthin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具有消长史的特点;治疗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区域性切除术.

    作者:岳峰;王立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不孕症699例疗效分析

    采用超短波治疗仪和多系统电疗仪,对699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同时进行理疗,并与766例单一仪器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采用复合理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7.57%,显著高于单一仪器治疗(P<0.01). 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仪器综合治疗临床上因输卵管疾病、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引起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较单一疗法效果显著.

    作者:徐平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舒巴坦钠结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正交分析以收率和含量为指标对舒巴坦钠结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配比、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得出佳参数组合.

    作者:胡延维;孙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学习困难儿童认知运动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运动、认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特征,运用适宜技术训练学习困难儿童,以寻求改善学习困难儿童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方法对62例学习困难儿童及38名正常儿童进行智能测验、基本运动能力测验、注意和记忆能力测试.对其中32例学习困难儿童运用适宜技术训练一周期,复查基本运动能力、注意和记忆能力,并调查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的相处关系变化.结果基本运动能力测试,学习困难组儿童运动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在平衡木、单杠、仰卧起坐、前滚翻、拍球、蹦床、方向感等七个方面比较,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皆P<0.05).在注意、记忆特征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32例学习困难儿童经适宜技术训练,运动能力(平衡、仰卧起坐、拍球、方向感)、短时记忆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前后与教师的关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同学的关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与认知能力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基本学习能力不足,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会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融洽.运用适宜技术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能力,同时改善与教师、同学的关系,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作者:陆海萍;古桂雄;陆燕红;张经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异丙酚对大鼠化学性内脏痛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内脏痛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方法以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大鼠扭体反应作为内脏痛的实验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脂肪乳剂1 ml/kg、异丙酚5 mg/kg、异丙酚10 mg/kg、异丙酚20 mg/kg、硫喷妥钠5 mg/kg共5组.注药后即放入玻璃观察箱,计数30 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结果大鼠在腹腔注射2%醋酸3 ml/kg后,均出现扭体反应,脂肪乳剂对照组30 min内扭体平均次数为24.1±5.7;异丙酚10 mg/kg、20 mg/kg腹腔注射后30 min内大鼠扭体次数分别为16.7±2.9、10.8±4.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脂肪乳剂组间也均有差异(P<0.05,P<0.01);硫喷妥钠5 mg/kg腹腔注射后30 min之内大鼠扭体次数为31.6±5.0,与脂肪乳剂组及异丙酚10 mg/k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亚睡眠剂量异丙酚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醋酸所致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其持续时间为20 min;等效剂量的硫喷妥钠有痛觉过敏作用;异丙酚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与所用的溶媒无关.

    作者:姚明;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全肠外营养(Gotal Paronteral 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保持氮平衡,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周玲;肖本富;夏运岳;缪丽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突发性死亡原因分析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GCS评分≥9分者为轻、中型颅脑损伤.一般来说此类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突发性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作一分析以从中吸取教训,指导对该类患者的处理.

    作者:沈旭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Ⅳ-C、PC-Ⅲ、LN、H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采用放免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5d、15d血清Ⅳ型胶原-C(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AMI发病后15d血清Ⅳ-C、PC-Ⅲ、LN、H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心肌梗死后血浆肌钙蛋白Ⅰ(Tn-I)峰值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认为血清Ⅳ-C、PC-Ⅱ、LN、HA可反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重构,其测定对评价心肌梗死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锋;唐礼江;朱敏;刘志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吴江市1991~2000年婴儿死亡原因分析

    分析1991~2000年吴江市879名婴儿死亡前5位死因的变化结果吴江市婴儿死亡率1991~1995年为1550‰1996~2000年为9.81‰下降了36.71%.婴儿前5位死因1991~1995年间主要是:肺炎、窒息、早产、先心、先天异常;1996~2000年间主要是:先天异常、先心、早产、窒息、肺炎.前5年与后5年婴儿的死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为应结合死因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

    作者:李凤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人胰腺癌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荷人胰腺癌裸小鼠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观察8988胰腺癌细胞株在移植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8988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每周测量肿瘤大小,第42d处死小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送病理及电镜检查,放射免疫法检测相关抗原.皮下肿瘤组织细胞及细胞株培养,HE染色.结果肿瘤生长较快,成功率高,病理及电镜检查符合人胰腺癌细胞特征.肿瘤组织细胞及培养细胞形态学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荷人胰腺癌细胞株8988裸小鼠模型建立方法较简便,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且保持了人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敏杰;陈永珍;何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隐球菌病4例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可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脑炎以及甚为少见的脑实质的隐球菌孤立性肉芽肿(cryptococcal granuloma)3种类型[1].

    作者:包健荣;邓海贞;叶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i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多见于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病死率甚高,系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anary SurfactantS)所致.NRDS的理想治疗方法是:除正压通气外同时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现将我院对15例NRDS使用PS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