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IL-2水平在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

赵军;沈振亚;徐五音;郑世营;马海涛;郭宏伟;杨吉成;盛伟华;李丽娥

关键词:心脏移植, 大鼠, IL-2, 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摘要:大鼠同种异体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ALS组、CsA组及不用药组,分别于术后2、4、6天应用MTT法测定受体大鼠血清IL-2水平,并于处死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ALS组为受体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及腹腔注射ALS(抗淋巴细胞血清)移植组.实验结果:不用药组的IL-2水平较对照组、ALS组、CsA组明显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不用药组的排斥反应明显高于其它3组.结论:受体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同时腹腔内注射ALS可诱导产生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在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受体血清IL-2水平的增高可作为诊断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指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的配伍变化

    采用双波长等吸收波长法,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的配伍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但4h后,溶液黄色加深,头孢拉定含量下降为初示量的94.0%,故两者需配伍,好在4h内用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配伍后,8h内含量和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但配伍液在4h后可有乳光产生,配伍时,可同时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使溶液澄明.

    作者:郑晓娴;陈燕敏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三苯氧胺对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应用DMBA诱发的雌性SD大鼠乳腺癌模型,初步探讨了大鼠乳腺受致癌剂作用后,三苯氧胺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三苯氧胺使恶性肿瘤出现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邓敏;苏宁;朝月明;张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运用应变电测技术测定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结果: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抗弯,抗冲强度大于人体颅骨,抗压、抗拉强度略小于人体颅骨.说明: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人体颅骨相当,从力学角度看,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

    作者:孙春明;崔岗;周岱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SPECT肾功能检查对伊拉地平肾保护作用的评价

    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安慰剂1周后,予伊拉地平2.5mg Bid×4W口服.应用核素肾SPECT功能检查,结果表明:肾有效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增加(P<0.01),肾血管阻力显著降低(P<0.01),而肾滤过分数不受影响.结论:伊拉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有具有保护作用,有益于高血压病的长期治疗.

    作者:徐峰坡;董慎安;张玮;吴星红;卢国元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治疗体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一个因素便是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4月收治PHG 41例.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作者:王念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鲨鱼软骨粉合剂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后肝脾病变的超声影像观察

    18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B超检查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的光点型血吸虫病肝图像.经SCP合剂治疗肝实质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改善.大剂量(SCP合剂,1100mg/d)组治疗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7.5%;小剂量(SCP合剂,700mg/d)组治疗后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4.4%和88.9%.两组同一时期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均能有效地减轻肝实质病变,并使肝门静脉内径缩小,脾肿大减轻.表明SCP合剂可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肝纤维化改善,病人临床体征也有所好转.

    作者:陈家旭;李允鹤;骆伟;龚唯;夏超明;胡永德;甘黎明;舒辉;汤立志;成游兰;熊海波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脑片中安定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脑片中安全含量.结果:在5~10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1.45%.本法简便准确.

    作者:周芝兰;张全英;郭清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179株β-内酰胺酶阳性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β-内酰胺酶阳性菌的抗药性.方法:从217株临床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中测得β-内酰胺酶阳性者179株.采用K-B法测定舒普深、优力新和安美汀对这179株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并与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其他一些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说明:3种复方制剂对产酶细菌的抗菌作用较相应单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此外,对产酶革兰阴性杆菌舒普深效果较好,对产酶葡萄球菌优力新效果较好.

    作者:张险峰;杨仁洪;张联璧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血清IL-2水平在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

    大鼠同种异体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ALS组、CsA组及不用药组,分别于术后2、4、6天应用MTT法测定受体大鼠血清IL-2水平,并于处死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ALS组为受体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及腹腔注射ALS(抗淋巴细胞血清)移植组.实验结果:不用药组的IL-2水平较对照组、ALS组、CsA组明显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不用药组的排斥反应明显高于其它3组.结论:受体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同时腹腔内注射ALS可诱导产生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在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受体血清IL-2水平的增高可作为诊断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赵军;沈振亚;徐五音;郑世营;马海涛;郭宏伟;杨吉成;盛伟华;李丽娥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140例学龄前期儿童裸视力、屈光状态分析

    3~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视力不良若能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减少斜视、弱视的发生.为了探索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情况及屈光状态的特点,对本厂幼儿园3~6周岁儿童视力进行普查,对视力异常者进行散瞳检查,对弱视患儿配镜后采用红光闪烁刺激增视法治疗半年,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伟;卜曙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为研究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2例乳腺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并与良性疾病患者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CD3、CD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5),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乳腺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CD3、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提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下,但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一;郭美琴;邱国强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程控冷冻与液氮保存的初步研究

    14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用程控冷冻仪冷冻、液氮保存造血干细胞,在病人预处理方案结束后,经静脉回输复苏之造血干细胞.结果:细胞植活及造血功能恢复良好,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为11天,Plt>30×109/L,平均为21天.

    作者:常伟荣;夏学鸣;吴德沛;岑建农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秋水仙胺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秋水仙胺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初诊未治和治疗后缓解的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的影响.方法:采用浓度为10μg/ml和0.1μg/ml的秋水仙胺对17例各类白血病(初诊未治12例、复发1例、完全缓解(CR)4例)的骨髓细胞分别处理12h和24h,计算其MI,并与常规方法(0.05μg/ml×1h)比较.结果:白血病初诊未治和CR的骨髓标本采用10μg/ml的秋水仙胺处理12h组和用0.1μg/ml处理12h组,其平均MI均比0.05μg/ml×1h组明显增高(P<0.01),而10μg/ml或0.1μg/ml×24h组则分别导致14/17例和7/17例的MI为零.结论:高浓度(10μg/ml)或常规浓度(0.1μg/ml)的秋水仙胺处理12h是使白血病患者特别是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无论是初诊未治还是治疗后CR的病例,获得高骨髓细胞MI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玲;薛永权;李建勇;过宇;谢新;吴亚芳;沈美凤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低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

    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4,CD8,CD19(B)和CD57(NK)4种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了各亚群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和相互调节以及小剂量辐射对CD57细胞功能和亚群间调节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上4种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肿瘤杀伤活性,其中以CD57细胞的杀伤活性强.CD4和CD57细胞混合培养后的总NK活性超过两者之和,而CD8,CD19分别与CD57细胞混合培养后,总NK活性与两者单独培养之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0cGy和80cGy的r线照射可使CD57细胞的功能增强.照射CD4或CD57细胞后两者混合培养的总NK活性比未受照的混合培养组显著升高.而CD8或CD19分别与CD57混合培养则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小剂量辐射可增强CD4和CD57细胞间的协同作用.外周血NK细胞受到多种亚群细胞的影响,外周血NK活性反映了多种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的总和.

    作者:田海林;苏燎原;杜泽吉;邹华伟;王爱青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围手术期监护

    近年来,我院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钻孔减压的新型椎间盘手术方法,愈后效果较好.其围手术期监护报告于下.

    作者:高萍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由脑胶质瘤生物学特征引发的思考

    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及其预后无不与其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作为难以根治的肿瘤,欲提高其诊治水平,唯一的出路便是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制订相应有效的诊治策略,本文介绍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制订诊治策略时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黄强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茶色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100例消化性溃疡(PU)并HP感染者,采用茶色素加抗酸剂治疗,结果与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HP根除率为96%,一年复发率为2%,皆显著优于对照组(28%)(P<0.05~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表明:茶色素对HP有较好的抑制和根除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和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萍;唐利全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99Tcm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

    应用99Tcm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对18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核素显像,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核素显像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100%,结论:该方法能弥补超声检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不足,对卵巢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张弘;徐惠民;吴锦昌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报告应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转移性肝癌4例操作技术、近期结果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处理.结果:4例皆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本法安全简便.但操作需小心.

    作者:黄振健;徐建良;顾松鸿;沈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头孢唑肟钠与三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考察35℃时头孢唑肟钠(CZX)在50g/L葡萄糖注射液(GS)、50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以及100g/L葡萄糖注射液(GS)中的稳定性.利用CZX在紫外区波长在234nm处有大吸收峰,采用紫外35℃分光光度法进行CZX含量分析.结果:CZX在35℃时,在50g/L GS、50g/L GN,100g/L GS3种输液中的T0.9分别为17.21,21.38,14.70h.结论:CZX与三种输液配伍后,T0.9均在14h以上,故可以为配伍较稳定.

    作者:陶玲玲;朱建国;金卫坤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