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江建良;吾柏铭;洪小苏;方中良

关键词:晕厥, 不明原因, 倾斜试验
摘要:采用基础倾斜试验及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MITT)检测不明原因晕厥97例,健康成人9例.结果:健康对照组直立倾斜试验TT均阴性(Ⅰ组),不明原因晕厥中TT阴性占20.7%(Ⅱ组),BTT阳性占22.8%(Ⅲ组),MITT阳性占56.5%(Ⅳ组).倾斜前各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无差异.倾斜时,HR:Ⅰ、Ⅱ、Ⅲ、Ⅳ组均显著增加,SBP:Ⅰ、Ⅳ组轻度下降,DBP:Ⅰ组轻度升高.Ⅲ组、Ⅳ组阳性反应时,SBP、DBP和HR均较前显著下降.结论:T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的方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

    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4,CD8,CD19(B)和CD57(NK)4种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了各亚群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和相互调节以及小剂量辐射对CD57细胞功能和亚群间调节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上4种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肿瘤杀伤活性,其中以CD57细胞的杀伤活性强.CD4和CD57细胞混合培养后的总NK活性超过两者之和,而CD8,CD19分别与CD57细胞混合培养后,总NK活性与两者单独培养之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0cGy和80cGy的r线照射可使CD57细胞的功能增强.照射CD4或CD57细胞后两者混合培养的总NK活性比未受照的混合培养组显著升高.而CD8或CD19分别与CD57混合培养则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小剂量辐射可增强CD4和CD57细胞间的协同作用.外周血NK细胞受到多种亚群细胞的影响,外周血NK活性反映了多种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的总和.

    作者:田海林;苏燎原;杜泽吉;邹华伟;王爱青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采用基础倾斜试验及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MITT)检测不明原因晕厥97例,健康成人9例.结果:健康对照组直立倾斜试验TT均阴性(Ⅰ组),不明原因晕厥中TT阴性占20.7%(Ⅱ组),BTT阳性占22.8%(Ⅲ组),MITT阳性占56.5%(Ⅳ组).倾斜前各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无差异.倾斜时,HR:Ⅰ、Ⅱ、Ⅲ、Ⅳ组均显著增加,SBP:Ⅰ、Ⅳ组轻度下降,DBP:Ⅰ组轻度升高.Ⅲ组、Ⅳ组阳性反应时,SBP、DBP和HR均较前显著下降.结论:T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的方法.

    作者:江建良;吾柏铭;洪小苏;方中良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运用应变电测技术测定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结果: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抗弯,抗冲强度大于人体颅骨,抗压、抗拉强度略小于人体颅骨.说明: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人体颅骨相当,从力学角度看,EH复合材料人工颅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

    作者:孙春明;崔岗;周岱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3例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测定了其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Hp阳性者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0.28±3.23μg/L,19.8±2.38μg/L,较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20.87±9.31μg/ml)明显下降,(均P<0.01).表明Hp感染时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作者:陈卫昌;许春舫;温晓持;夏运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159例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1993~1997年收治直肠癌159例,在外院皆误诊,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9例中:男87例,女72例.年龄24~8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6个月82例,7~12月46例,>12月31例,病人自己误诊时间平均3个月.误诊疾病:痔疮71例,痢疾、肠炎55例,肛裂11例,溃疡性结肠炎8例(其中1例有严重的粘液血便),直肠息肉5例,其它9例.

    作者:赵宏;张志德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对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

    2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组Ⅰ(n=10)长期服用ACEI(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组Ⅱ(n=10)长期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或尼莫的平)控制血压.结果:组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Ⅱ(P<0.05).结论:长期应用ACEI的病人减弱了RAS对血压维持作用,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因此,硬膜外阻滞期间SNS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作者:昝莉莉;方志源;嵇富海;杨建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茶色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100例消化性溃疡(PU)并HP感染者,采用茶色素加抗酸剂治疗,结果与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HP根除率为96%,一年复发率为2%,皆显著优于对照组(28%)(P<0.05~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表明:茶色素对HP有较好的抑制和根除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和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萍;唐利全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179株β-内酰胺酶阳性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β-内酰胺酶阳性菌的抗药性.方法:从217株临床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中测得β-内酰胺酶阳性者179株.采用K-B法测定舒普深、优力新和安美汀对这179株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并与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其他一些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说明:3种复方制剂对产酶细菌的抗菌作用较相应单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此外,对产酶革兰阴性杆菌舒普深效果较好,对产酶葡萄球菌优力新效果较好.

    作者:张险峰;杨仁洪;张联璧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介导血清杀菌作用抗性的研究

    将pRST98导入不含质粒且对抗菌药物敏感的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消除耐药菌株的pRST98,计算接合子及R质粒消除前后菌株在人、兔及豚鼠的不同浓度、不同成份血清中的存活率.pRST98介导其宿主菌对血清杀菌的抗性,但在不同宿主菌中抵抗力不同;补体经典途径及旁路途径均参与血清杀菌过程.pRST98具有多效性,其广泛的宿主性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的同时,还赋予细菌抵抗血清的杀菌作用,使病原菌致病性增强.

    作者:吴淑燕;黄瑞;林发榕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由脑胶质瘤生物学特征引发的思考

    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及其预后无不与其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作为难以根治的肿瘤,欲提高其诊治水平,唯一的出路便是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制订相应有效的诊治策略,本文介绍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制订诊治策略时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黄强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SPECT肾功能检查对伊拉地平肾保护作用的评价

    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安慰剂1周后,予伊拉地平2.5mg Bid×4W口服.应用核素肾SPECT功能检查,结果表明:肾有效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增加(P<0.01),肾血管阻力显著降低(P<0.01),而肾滤过分数不受影响.结论:伊拉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有具有保护作用,有益于高血压病的长期治疗.

    作者:徐峰坡;董慎安;张玮;吴星红;卢国元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N-乙基乙酰乙酰胺的互变异构现象

    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N-乙基乙酰乙酰胺的分子结构,发现存在酮式-烯醇式之间的互变异构,并分析了互变异构体以及谱图中相应的异构峰.

    作者:吴晓刚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三苯氧胺对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应用DMBA诱发的雌性SD大鼠乳腺癌模型,初步探讨了大鼠乳腺受致癌剂作用后,三苯氧胺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三苯氧胺使恶性肿瘤出现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邓敏;苏宁;朝月明;张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正确理解和引用统计分析软件中确切概率的计算结果

    对不同统计分析软件确切概率的计算方法与结果进行了讨论,正确理解与引用其计算结果的重要性.

    作者:杨永生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的配伍变化

    采用双波长等吸收波长法,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的配伍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拉定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但4h后,溶液黄色加深,头孢拉定含量下降为初示量的94.0%,故两者需配伍,好在4h内用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配伍后,8h内含量和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但配伍液在4h后可有乳光产生,配伍时,可同时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使溶液澄明.

    作者:郑晓娴;陈燕敏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报告应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转移性肝癌4例操作技术、近期结果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处理.结果:4例皆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本法安全简便.但操作需小心.

    作者:黄振健;徐建良;顾松鸿;沈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治疗体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一个因素便是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4月收治PHG 41例.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作者:王念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碘酊外涂治疗浅表感染经验三则

    碘酊具有强效的浅表皮肤消毒作用,而对正常皮肤组织又无明显损害.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曾用3%碘酊外涂治疗疖肿、霉菌感染,霰粒肿,以及扁平疣,效果良好,经验报告于下.

    作者:徐虹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大剂量IL-2和DDP联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为探寻更好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对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射大剂量IL-2和DDP,并辅以支持治疗.结果:CR51.5%,PR43.9,CR+PR 95.4%,癌细胞转阴率82.1%,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发热等.但发生率低,程度轻,易于控制.提示大剂量IL-2和DDP联合腔内注射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子安;翟云芝;刘超 刊期: 1999年第09期

  • 140例学龄前期儿童裸视力、屈光状态分析

    3~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视力不良若能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减少斜视、弱视的发生.为了探索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情况及屈光状态的特点,对本厂幼儿园3~6周岁儿童视力进行普查,对视力异常者进行散瞳检查,对弱视患儿配镜后采用红光闪烁刺激增视法治疗半年,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伟;卜曙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