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反射重调中的作用

肖德生;黄伟秋;徐斌

关键词:应激, 颈动脉窦反射, 血管紧张素Ⅱ, 肌丙抗增压素,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反射(CSR)的功能变化,并观察中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激组大鼠随机足底电击2周.在麻醉下孤离颈动脉窦,用多道仪同步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窦内压(ISP).应用五参数logistic函数拟合实验数据,并定量分析反射参数的变化.结果慢性应激后CSR发生慢性重调,表现为调定点移向高ISP区,反射增益和MAP反射范围减小;侧脑室(LCV)内注射ANGⅡ特异拮抗剂肌丙抗增压素后,与注射前相比,增益和MAP反射范围增大,调定点减小,但仍高于非应激组.LCV注射ANGⅡ后非应激大鼠CSR增益显著性下降,调定点增大;LCV内肌丙抗增压素预处理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上述作用.结论慢性应激时CSR发生了重调,反射功能受到抑制,应激对CSR的影响机制与中枢内ANGⅡ有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人尿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尿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为今后uPAR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用经PMA刺激的U937细胞与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免疫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结果获得国内第1组4株抗人尿激酶受体(uPAR)单抗,分别命名为SZ-98、SZ-99、SZ-100、SZ-101.结论 4株单抗均能与uPAR特异性结合,能与U937细胞及经PMA作用的K562细胞反应.SZ-101与国外抗uPAR单抗3936有相同的uPAR结合位点;而SZ-98、SZ-99与SZ-100在uPAR上有不同的结合位点.

    作者:白霞;奚晓东;徐杰;阮长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96型-血液凝固分析仪的抗干扰功能

    采用96型-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等4种干扰物的实验血浆的PT、APTT和TT.结果表明该仪对加入低浓度干扰物的实验血浆,具有抗干扰的能力,但对含有较高或高浓度干扰物的实验血浆,则抗干扰能力差.

    作者:程大卫;张威;阮长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年收治2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51~82岁,平均60.6岁.有糖尿病史15例,入院后确诊糖尿病5例.伴高血压10例,既往有脑梗死4例.12例渐进性起病,8例休息时突然起病.头晕10例,头痛15例,恶心3例,无呕吐,嗜睡6例,肢体乏力12列,步态不稳6例.就诊时神志均清楚,14例反应迟钝,6例言语不清,运动性偏瘫16例,面舌瘫4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基底节梗死14例,多发性腔隙梗死6例,伴脑萎缩8例.

    作者:周淳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4例

    我院近期收治了4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误诊为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现就其误诊原因探讨如下.

    作者:孙键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老年胆囊胆管瘘20例临床特点分析

    胆囊胆管瘘是由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压迫胆管壁,后引起缺血性坏死而形成,是一种罕见的内瘘.Csendes[1]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因胆石症而手术患者的0.1%~0.5%,约占胆管内瘘的2%.我院1975年~1998年经手术证实20例,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李肇仁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乳腺癌AgNOR、DNA倍体、ER、PR及腋淋巴结状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及12例新鲜标本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DNA倍体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合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AgNOR、DNA倍体、SPF均反应了乳腺癌的增生活性,而ER、PR仅与乳腺癌的内分泌疗效有关.DNA倍体、SPF在腋淋巴结阳性组明显升高,而AgNOR及ER、PR在腋淋巴结阳性组及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A倍体、SPF对腋淋巴结状况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作者:蒋国勤;张志德;刘根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胆道术后拔T管致胆漏10例分析

    我院1990年~1998年收治胆道术后拔T管致胆瘘10例,就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38~68岁,平均56岁.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胆道蛔虫症1例,胆源性胰腺炎1例.拔管时间14~20天,拔管前试夹T管24~48h无异常,T管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拔管后8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发热及右上腹压痛,2例出现全腹痛伴腹肌紧张.

    作者:蒋亚光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35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管理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是近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由于BPH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心、肺、脑疾病较多,而且TVP术中大量冲洗液进入循环,可导致水中毒和稀释性电解质紊乱,称为TVP综合征.近年我院行TVP手术35例,术中发生TVP综合征3例,现就其麻醉管理分析如下.

    作者:范瑛;吴锦书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60Coγ射线对K562细胞及其耐热亚群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K562细胞及其耐热亚群的杀伤作用.方法先诱导产生K562细胞耐热亚群,然后应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和5-Fu对K562细胞株及其耐热亚群的放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 K562细胞耐热亚群对射线照射和5-Fu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5-Fu联合不同剂量的照射有部分的相加作用.结论 K562细胞热耐受性、耐药性及放射抗性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提示在临床热疗工作中,必须采用合理的序贯和递降加温以设法避开或减弱肿瘤的热耐受期.

    作者:张军宁;许昌韶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反射重调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反射(CSR)的功能变化,并观察中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激组大鼠随机足底电击2周.在麻醉下孤离颈动脉窦,用多道仪同步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窦内压(ISP).应用五参数logistic函数拟合实验数据,并定量分析反射参数的变化.结果慢性应激后CSR发生慢性重调,表现为调定点移向高ISP区,反射增益和MAP反射范围减小;侧脑室(LCV)内注射ANGⅡ特异拮抗剂肌丙抗增压素后,与注射前相比,增益和MAP反射范围增大,调定点减小,但仍高于非应激组.LCV注射ANGⅡ后非应激大鼠CSR增益显著性下降,调定点增大;LCV内肌丙抗增压素预处理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上述作用.结论慢性应激时CSR发生了重调,反射功能受到抑制,应激对CSR的影响机制与中枢内ANGⅡ有关.

    作者:肖德生;黄伟秋;徐斌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苏州市三资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对苏州市25家三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三资企业作业场所卫生条件和卫生防护设施较差,有毒有害因素超标率较高;部分工人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现象,存在着职业病发生的严重隐患;职业危害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行业,车间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强)度以三苯类有机溶剂较严重.分析了三资企业职业危害的原因,并对控制和减少三资企业职业危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汤忆眉;陈芝萍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反复黑便1例

    患者,男71岁.患者入院前3年内反复黑便9次,其中入院前1年发作4次,每次均经输血、止血等治疗后症状消失.多次上消化道钡透检查未见异常.出血前无服药、饮酒史,无结核及出血性疾病史,家族中也无类似患者.体检:体温36.8℃,脉博96次/min,血压15.3/10kPa.轻度贫血貌,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无异常,心音偏低,房颤心律.腹部无包块,剑突下稍偏右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96.0×109/L,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因患者有20余年冠心病、房颤病史,故一直未行胃镜检查,后转上级医院行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见十二指肠毛细血管增粗,呈鲜红色.

    作者:赵玲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替硝唑漱口液的稳定性试验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替硝唑漱口液的有效期.结果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9.8%(RSD为0.69%),替硝唑漱口液的有效期为1.5年.表明替硝唑在常温下是稳定的.

    作者:张瑞康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低剂量辐射(LDR)对淋巴细胞的效应

    地球上存在着一定的天然辐射,生物在其中生存和进化,已经适应了这种照射并且加以利用,是生物存在的必要因素.辐射也和许多其他因素一样,在其天然条件或略高的本底水平将有助于生命过程,称之为兴奋效应(Hormesis).该效应是指某因素在大剂量时有害,而在微小剂量时对机体产生的有益作用.机体暴露于低剂量有害毒物时,能刺激有利于机体的一些天然防御功能.天然辐射亦有类似作用,这对过去认为原子辐射只有损害的一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者认为在估算低剂量辐射危险度时运用辐射损伤无阈假说是不适当的,根据高剂量效应外推低剂量效应也是不合适的.

    作者:苏燎原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江苏浙江两省茶叶中微量元素分析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江浙两省茶叶中的8种微量元素,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省茶叶中各元素含量各有高低,其原因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理、地质等环境因素和采摘部位、炒制过程等人为因素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对合理开发两地的茶叶资源十分有益.

    作者:薛小珍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小儿高热惊厥36例急救体会

    1993年~1995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救治高热惊厥患儿3 6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素珍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评价儿童生长与营养不良的方法比较

    以1998年苏州新区5676名<7岁儿童的体检资料为基础,对评价儿童生长与营养不良的标准、方面及指标进行适用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WHO标准较中国9市标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更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标准差法、中位数百分比法和百分位数法各具特点,以标准差法评价结果较稳定;指标W/A、H/A和W/H适用性不同,W/A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作者:季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hGM-CSF受体β亚单位胞浆域在配体胞吞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hGM-R)β亚单位胞浆域在配体诱导的胞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技术,构建β亚单位胞浆域缺失突变子(1441、1582、1726、2354和Sma),然后将野生型或突变型β亚单位和GM-Rα亚单位cDNA共转染入COS-7细胞,并对转染细胞的配体胞吞进行检测.结果以低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的COS-GM-Rα胞吞水平仅为结合配体的7%,而以高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的COS-GM-Rα/β胞吞水平则达37%,为前者的5倍,这种胞吞现象可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H-7和星形孢菌素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木黄酮和制表菌所抑制;从β亚单位胞浆域结构与胞吞关系可见,C末端122个氨基酸缺失可使胞吞受抑,而该122个氨基酸上游的300个氨基酸区域缺失则可使胞吞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胞吞需要高亲和结合力的功能受体存在,且胞吞过程不涉及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而β亚单位胞浆域对胞吞有正性或负性调节作用,提示这些区域含有调节胞吞过程的序列.

    作者:张日;朱子玲;冯一中;苏成海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作10、20和30Gy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化,并在各观测点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该照射条件下的大剂量点深度约13mm,各照射点间吸收剂量的差异≤7%.所有存活大鼠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全部30Gy和部分20Gy照射的大鼠有射野内脱毛,照射组大鼠在受照后1~3个月,体重上升趋势低于未照射组大鼠,但无统计学差别.部分30Gy照射的大鼠大脑中存在放射性坏死灶.结论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野;包仕尧;张志琳;朱雅群;张硕鸣;殷蔚伯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金蒲糊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牙周炎口服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为此,我们制备了纯中药制剂金蒲糊剂,经70例治疗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顾宝晨;夏运岳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