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鳖纤溶活性蛋白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表达的影响

林泽飞;韩雅莉;陈冰

关键词:地鳖纤溶活性蛋白, 含药血清, A549细胞,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研究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FP)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EFP小鼠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EFP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采用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FP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EFP含药血清各组对A549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EFP使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发生改变;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ax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EFP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EFP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适用性评价应用于中医诊疗指南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的迅速发展,适用性成为中医诊疗指南推广应用的瓶颈,现有指南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是影响指南临床使用的主要因素.标准适用性是指一个标准在特定条件下适合于规定用途的能力.文章试图将标准的适用性评价引入中医诊疗指南研究领域,探讨指南适用性评价的意义、内容,为中医诊疗指南的可行性、可应用程度提供一个评价框架,从填补中医指南领域适用性评价研究的空白.

    作者:谢秀丽;邓静文;周赫;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整合素β1表达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体外培养的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肾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增殖人肾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GBE组、中剂量GBE组和高剂量GBE组,分别采取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各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剂量GBE组作用2d,低剂量GBE组、中剂量GBE组作用3d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P<0.05);作用2d后,低剂量GBE组、中剂量GBE组和高剂量GBE组的整合素β1平均荧光值分别为(0.312±0.028)、(0.258±0.025)、(0.193±0.112),均较对照组(0.486±0.12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BE在一定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明显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林琳;朱伟平;郑晶;贾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2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4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电针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Slit2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及其mRNA在第一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且都高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两组始终都高于空白对照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杜旭;王瑞辉;张秋红;王孟林;陆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菩人丹对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Ang-1、Ang-2/Tie-2的影响

    目的 观察菩人丹(PuRenDan,PRD)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胰腺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2(Angiopoietin-1,-2,Ang-1,-2)及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2,TIE-2)的影响,探讨PRD改善胰腺微循环,修复胰岛微血管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脂肪乳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静脉快速推注的方法建立T2DM微循环损伤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T2DM模型组、菩人丹组(1.77 g·kg-1)和降糖通脉片组(0.42 g·kg-1),另随机选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对照组和T2DM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后,提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Ang-1、Ang-2的蛋白质表达,及TIE-2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胰腺组织Ang-1蛋白质表达水平和TIE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Ang-2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菩人丹治疗后,Ang-1蛋白质表达水平和TIE2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而Ang-2蛋白质表达被抑制(P<0.01),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降糖通脉片相当.结论 菩人丹通过调控Ang-1、Ang-2/TIE-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促进糖尿病状态下胰腺组织微血管生成,进而改善胰腺微循环,发挥其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白永飞;杜子亮;鲁碧楠;陈书;德力格玛;庞宗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谈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冠心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6~ 77岁,平均(54.2±10.6)岁.病程5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作者:韩延辉;代国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佐金平木”滋肺阴合补肝肾法对阴虚阳亢型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阴虚阳亢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rats,RH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含量,探讨滋肺阴合补肝肾法对阴虚阳亢型RHR的降压机制.方法 筛选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3只与手术组65只.制备阴虚阳亢证肾性高血压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阴虚阳亢证RHR,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滋肺阴组、补肝肾组、滋肺阴合补肝肾组(简称综合组).ELISA法测定血浆ET-1、AngⅡ的浓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ANG Ⅱ、ET-1及血清CRP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NO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肝肾组及综合组血浆ANG Ⅱ、ET-1及血清CRP明显降低(P<0.05),血清NO明显升高(P<0.05);滋肺阴组血浆ANG Ⅱ、ET-1及血清CRP有降低,血清NO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滋肺阴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肝肾组及综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综合组血浆ANG Ⅱ、ET-1及血清CRP明显降低(P<0.05),血清NO明显升高(P<0.05),补肝肾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肺阴合补肝肾法(简称综合法)对阴虚阳亢型RHR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降压效果较单用补肝肾法更为明显.其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减少缩血管ET-1的形成,削弱ET所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量增大及血管壁增厚.增加舒血管物质NO的产生,抑制血管壁增厚;减少血清CRP的产生,减轻CRP所致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增厚及顺应性降低;减少ANG Ⅱ形成,对抗ANG Ⅱ所致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及顺应性降低.

    作者:廖慧玲;尹思源;周伟;王全;周喜芬;石含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吉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吉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RCE-4的抗炎活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经佛波酯(PM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体外炎症模型检测其干预前后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量,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其肿胀抑制率,通过佐剂关节炎模型检测组织内和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其能显著减少促炎因子的分泌量(P<0.001),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作用(P<0.05),减少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织内和血清中NO的含量(P<0.01),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吉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及RCE-4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NO的释放有关.

    作者:付雪娇;邹坤;王桂萍;张秀;陈剑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旨在揭示此法对CRF的可能干预途径.方法 将CKD 4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为单纯西药组、2组为西药加中药组、3组为西药加中药加中药灌肠组、4组为西药加中药加中药灌肠加中药熏蒸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中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明显降低患者hs-CRP、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红蛋白(P<0.05),中医综合疗法三组相互比较,中药汤剂加中药灌肠加中药熏洗疗法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hs-CRP水平疗效佳(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可通过抑制“微炎症状态”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作者:赵雯红;胡蜀宾;张国瑛;左建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所考察的因素中,对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1∶40(g:ml),超声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黄酮类化合物能基本被提取完全,总提取率为2.653%.结论 该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强化提取,工艺简单可行,达到省时、高效和节能的目的.

    作者:冯纪南;黄海英;余瑞金;赵丽萍;邓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11A/R319米糠发酵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

    目的 探索以富含硒、锌、铁等有益微量元素的功能杂交稻611A/R319米糠为原料,液态发酵药用真菌桑黄的技术,为药用真菌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药用真菌桑黄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适发酵条件,并分析其药用活性成分.结果 采用适发酵条件发酵后的药用真菌桑黄胞内活性多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6.84,11.33,12.60%,较普通PDA培养基对照组显著提高,桑黄菌丝体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明显增加.结论 富含有益微量元素611A/R319米糠能促进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的生长和胞内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的生成.

    作者:黎伟;杨帆;于佳;曹玫;房俊;聂远洋;王经洋;赵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本经取穴及非经非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8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穴组14例,针刺患侧角孙、外关、阳陵泉及丘墟四穴,非经非穴组14例,针刺患侧四个非经非穴点,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及入组3个月分别以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患者生活品质问卷(MSQ)评价.结果 (1)近期疗效:两组头痛VAS计分、MSQ计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2)远期疗效:入组3个月随访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非经非穴组则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 该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即时、远期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组.

    作者:万明雨;黄银兰;梁希森;何卫国;梁繁荣;贾红云;哈静;王磊;曹丽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主要类型,它包括鳞癌、腺癌以及大细胞癌等,相对小细胞肺癌而言,大细胞肺癌的生长相对较慢,转移也相对较晚[1].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多有食欲减退、消瘦、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晚期患者生存期比较短[2].肺癌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中药治疗,对于中晚期患者多采取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化疗,对于ⅢB期和Ⅳ期患者则不宜手手术,可采取化疗、放疗和中医治疗.本文旨在研究中医治疗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年前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6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燕;段春燕;陆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成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布至今,中成药在人类防病治病、健体强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成药主要指丸、散、膏、丹、药酒等不同剂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成药还出现了冲剂、片剂、针剂,均为现成可用药品.相对中药材而言,这类剂型避免了中药煎剂的煎煮工序.中成药多经过一定工序加工、浓缩而成,故其服用量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的不良刺激.由于中成药随身携带及使用十分便捷,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中成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作者:饶平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参川芎嗪配合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9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手法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选择2008-04 ~ 2012-04四年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7例中,男性病人41例,女性56例;年龄35~ 72岁,平均47岁;症状主要有头痛,耳鸣,眼花,68例有眩晕,32例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颈椎X线平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骨桥形成23例,生理曲度改变52例,经颅彩色多普勒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不同程度椎-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后动脉痉挛、供血不足.对照组4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作者:秦练;周赤兵;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C测定AB-8树脂中有机残留物间二乙烯苯和对二乙烯苯的含量

    目的 测定AB-8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残留物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的含量.方法 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M-1,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不同程序升温下分别测定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的残留量,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 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间二乙烯苯r =0.999 9、对二乙烯苯r=0.999 9),回收率85.6% ~ 94.38%,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的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4%.结论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AB-8树脂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有机残留的含量测定.

    作者:曾文雪;涂瑶生;王金钱;王跃生;宋小玲;陈银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目的 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 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 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 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作者: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泽泻对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泽泻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形态学、NO、NOS及SOD的影响,探讨泽泻含药血清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理.方法 100 μmol/L ox-LDL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SOD的活力和NOS、NO含量.结果 100 μmol/L ox-LDL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SOD活力,降低NOS含量和NO的分泌,而泽泻则能改善100 μmol/L 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泽泻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损伤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这可能是泽泻抗氧化损伤机理所在.

    作者:张春举;王丹;席蓓莉;朱昕玥;孙清靓;林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芪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蛋白激酶D1(PKD1)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Val)对照组、黄芪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模型组加入终浓度为10-6g·L-1AngⅡ;Val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终浓度为10-6g·L-1的Val;黄芪提取物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低、中、高剂量(10-4,10-3,10-2g·L-1)的黄芪提取物.光镜下进行心肌细胞计数和直径测定,Bradford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反转录PCR(RT-PCR)法测定PKD1 mRNA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数量上变化不大,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相比,Val组及黄芪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芪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PKD1 mRNA的表达而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杨雷;毛秉豫;徐国昌;叶松山;黄显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黄与两类常见伪品的鉴别图解

    目的 正确区分大黄和其常见伪品(波叶组大黄、酸模属植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采用性状、升华物、荧光反应、薄层色谱、总蒽醌含量测定等鉴别方法,比较三者的不同,并以图片的方式记录结果.结果 三者在性状特征、荧光反应、薄层色谱和含量测定均有较大差异.结论 大黄与其伪品可以通过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加以区别.

    作者:肖安菊;姜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突触重建的影响

    目的 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结构变化及突触重建标志性蛋白的变化特点及脑脉通对其的影响,探讨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促进脑缺血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 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颈内动脉移植BMSCs;脑脉通灌胃给药;BMSCs移植后7d、14d、28d综合测评神经功能,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丝蛋白(NF-200)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n)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降低;脑脉通和联合组各时间点、移植28d组神经评分较模型组增高;联合7d和28d组评分较移植组增高.模型各组NF-200和GAP-43及Syn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和移植28d组、联合14d和28d组大鼠NF-200、GAP-43、Syn表达均明显增强;与移植组比较,联合14d和28d组的NF-200和GAP-43表达均增强,28d组Syn表达增强显著.结论 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结构损伤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并使突触重塑功能减弱;BMSCs移植脑早期对神经功能修复作用不明显,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后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提前并增强,其作用途径可能与增强突触重建相关生长蛋白GAP-43水平,进而促进神经元突触重建相关.

    作者:刘敬霞;刘轲;李建生;赵跃武;郭晓燕;孙捷;苏静;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