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民族药材土大黄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关键词:土大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
摘要: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D14表达及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药防治胃癌研究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CD14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防治人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GC-7901细胞分为空白组、治疗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空白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等比稀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依赖性.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率(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类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作者:张保静;黄会云;张涛;陈远能;黄适;郑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复健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及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复健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HF)模型大鼠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每周2次,共12周,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复健胶囊(1.8,3.6,7.2 g/kg)对该模型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以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水平,并以鳖甲煎丸(3.6 g/kg)作为对照进行观察.结果 肝复健胶囊能明显减少该模型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6表达,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HA、LN、Ⅳ-C、PCⅢ水平,抑制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肝复健胶囊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6表达,减少胶原在肝内的沉积,达到抑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绛辉;李佃贵;孟宪鑫;张纨;裴林;张素朝;常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羚羊角不同部位显微鉴定的研究

    目的 探讨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粉末结构.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羚羊角药材不同样品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 髓管为羚羊角粉末的鉴定依据;髓腔轴长比作为羚羊角尖部与基部的区分特征;骨碎片作为羚羊角塞的鉴别特征.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鉴别.

    作者:刘萌萌;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小儿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5例采用小儿厌食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5d.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具有较好的指标疗效,其对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玺;袁国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滇黄精多糖提取的工艺组合及其优化

    目的 考察滇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建立中药多糖制备工艺共性技术.方法 考察黄精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工艺.结果 构建了包括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四个步骤完整的工艺组合.结论 该技术不仅对药材黄精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建立植物多糖的共性关键技术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作者:郭未艳;孙秋燕;徐晓红;何国瑞;赵志敏;杨得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厚叶岩白菜组培苗、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目的 测定厚叶岩白菜组培再生植株、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厚叶岩白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不同厚叶岩白菜苗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 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但组培苗和种子苗与野生苗中的岩白菜素和儿茶素含量差别不大,甚至组培苗叶片岩白菜素含量高出种子苗和野生苗1倍;而儿茶素的含量组培苗主根、须根均高于种子苗和野生苗含量3倍左右.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组培或种子人工种植的厚叶岩白菜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刘敏;王卉;陈艳瑞;努尔波拉提;宁慧霞;王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拉萨河流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首次报道了西藏拉萨河流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54科、145属、262种,分别占拉本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75%、50.9%、33.0%.文中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科属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药效、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7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统计分析,并针对该流域的药用植物开发和保护如何合理协调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汪书丽;罗建;兰小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联合HIFU组和HIFU组,每组36人.针刺联合HIFU组以双子宫穴、三阴交、归来为主穴,随症加减针刺联合HIFU进行治疗.HIFU组应用HIFUNIT90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针刺联合HIFU治疗组总有效率97.2%,HIFU组总有效率91.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能够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选择.

    作者:杨桂青;王义善;王园园;杨柯;李明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小鼠支持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小鼠支持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等研究5个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小鼠支持细胞体外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当用20 mg/L以上的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处理培养的小鼠支持细胞时,TENNEL法获得的细胞凋亡指数、MTT法测得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Brdu标记法测得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细胞形态观察结果也证实这一现象.结论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支持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促进支持细胞的增殖与活性促进精子发生.

    作者:王庆忠;王东方;刘慧莲;冯道俊;王汉海;郭祖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藠头中腺苷和鸟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藠头中腺苷和鸟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鸟苷在0.0748 8~0.748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腺苷在0.07616~0.76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藠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刘红;陈燕芹;李玉华;陈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Netrin-1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4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电针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1次/d,7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Netrin-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Netrin-1及其mRNA在第一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且都高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两组始终都高于空白对照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Netrin-1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王瑞辉;杜旭;王孟林;屈红艳;李佩佩;史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总结2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PDCA循环中医护理的体会,探讨PDCA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PDCA管理的社区护理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开展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健康管理的终目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雅杰;马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特点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具有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半衰期短,抑制了它的用药效果.纳米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和稳定性,它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利用率.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结合了青蒿琥酯的优点和纳米脂质体的优点,但它能否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并应用于临床还有待研究.

    作者:赵春霞;沈雪松;金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绞股蓝提取物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绞股蓝提取物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NG-108细胞,采用MTT法直接给药和含药血清法,对绞股蓝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在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进行筛选.结果 ①MTT直接给药法表明,绞股蓝石油醚、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对NG-108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对NG-108细胞有增殖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②含药血清法表明,10%绞股蓝正丁醇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和20%绞股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对NG-108细胞体外生长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结论 绞股蓝正丁醇部位的可促进NG-108细胞增殖,提示对NG-108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燕春;钟振国;谢金鲜;张雯艳;李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灭菌方法对保济丸及厚朴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的 优选佳灭菌方法,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含量,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灭菌方法(包括微波灭菌-A法和微波灭菌-B法、加湿微波灭菌-A法和加湿微波灭菌-B法、湿热蒸气灭菌法、Co-60灭菌法)和未灭菌处理的厚补药材和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微波灭菌-A法下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微波灭菌法下厚朴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结论 为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可采用微波灭菌-A法.

    作者:王东;蔡佳良;郭丽冰;胡婉;姬生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环miRNA调控PPARγ介导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及中药干预的思考

    中风是当今世界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占85%.随着针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整体的微单位——神经血管单元(NVU)整合靶点疗法的应用,可增殖分化为不同神经类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突显.目前研究表明,中药促进干细胞动员、增殖、分化,可能是通过影响miRNA的调控发挥作用,但尚缺乏miRNA调控PPARγ信号介导的BMSC向NSC定向分化的研究报道.因而,研究中药干预循环miRNA调控PPARγ的介导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有助于从一条新途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作者:刘擎;雷亚玲;刘云涛;罗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清热化瘀颗粒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XB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颗粒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XB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1);BIP组较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XBP-1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清热化瘀颗粒可促进其作用.

    作者:苏锦勋;胡跃强;唐农;祝美珍;覃琴;张青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技术与方法

    在重大疾病中,肿瘤一直作为世界难题而深受人们重视,因此,相关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近年来,随着现代新技术和方法的普遍使用,使得对肿瘤的研究得以逐渐的深入,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研发出抗肿瘤创新药物,显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作者:魏文静;刘同祥;刘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 3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均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补肾中药治疗.每个患者接受脐带血干细胞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每次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 ×107~5×107个,同时辨证给予补肾中药(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口服,治疗28天.治疗前、后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两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ICARS积分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ICARS积分与治疗后28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1年的ICAR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短期内观察有效,可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刘锐楷;冯梅;高红霞;代喜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柴芩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