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灭菌方法对保济丸及厚朴有效成分的影响

王东;蔡佳良;郭丽冰;胡婉;姬生国

关键词:保济丸, 灭菌, 高效液相色谱, 厚朴
摘要:目的 优选佳灭菌方法,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含量,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灭菌方法(包括微波灭菌-A法和微波灭菌-B法、加湿微波灭菌-A法和加湿微波灭菌-B法、湿热蒸气灭菌法、Co-60灭菌法)和未灭菌处理的厚补药材和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微波灭菌-A法下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微波灭菌法下厚朴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结论 为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可采用微波灭菌-A法.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通脉复方中有效成分的吸附性能研究

    目的 筛选对通脉复方中有效成分吸附和解吸佳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总酚酸和葛根素的吸附和解吸率.结果 综合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的吸附性,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通脉复方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通脉复方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郭嘉雯;陈国芹;陈超;崔红花;管淑玉;王淑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胡薄荷酮的抗炎作用明确胡薄荷是否为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复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和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上述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组相比较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大鼠足肿胀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降低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指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形态学分析说明此次试验胡薄荷酮能对抗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表现出量效关系.结论 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是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解宇环;郭沛鑫;缪飞;姜艳玲;韩明超;敖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

    目的 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方法 兔眼离体角膜透过实验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透过率的影响,实时微渗析技术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眼部药物动力学影响.结果 盐酸青藤碱累计透过量与冰片浓度成正比,空白及含0.01%,0.02%,0.04%冰片的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1.248±0.25),(1.624±0.35),(2.167±0.33)和(2.395±0.41);药物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14.62±2.32),(22.43±4.54),(30.03±6.33),(41.14±6.02),Cmax分别为(0.088±0.019),(0.186±0.021),(0.299±0.013),(0.378±0.016),与空白盐酸青藤碱滴眼液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片能够提高盐酸青藤碱角膜透过性,有利于盐酸青藤碱更好的发挥疗效.

    作者:宋继科;毕宏生;郭俊国;解孝锋;刘大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叠鞘石斛与石斛药典收载品种脂溶性成分GC-MS对比研究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研究叠鞘石斛与石斛药典收载品种的脂溶性成分,为叠鞘石斛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脂溶性成分,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初步鉴定出95种化合物,其中分别从叠鞘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中分析鉴定出33、55、37、36种化合物,四者脂溶性成分在组成和相对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叠鞘石斛与药典收载品种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进行对比研究,为叠鞘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方利;郭力;许莉;陈佳江;韦练;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保健灸法对自然衰老大鼠血脂含量及脑组织中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保健灸法对自然衰老大鼠血脂含量及脑组织中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保健灸法调控血脂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SD雌性大鼠42只,其中3月龄14只,为青年组,12月龄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保健灸组.保健灸疗后采用EH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保健灸组血清中TC、TG、LDL-C含量下降,HDL-C含量升高,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脑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保健灸法可有效调节随着增龄而导致的高血脂状态;可以抑制由起始因子Caspase-3引发的细胞凋亡,并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苏妆;王淑娟;王艳杰;宫菲;赵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羚羊角不同部位显微鉴定的研究

    目的 探讨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粉末结构.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羚羊角药材不同样品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 髓管为羚羊角粉末的鉴定依据;髓腔轴长比作为羚羊角尖部与基部的区分特征;骨碎片作为羚羊角塞的鉴别特征.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鉴别.

    作者:刘萌萌;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为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第8周末开始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按10 ml·kg-1容积,每日0.648 g·kg-1,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eahime-PCR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Alb)含量升高,A/G比值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保护肝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都广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联合HIFU组和HIFU组,每组36人.针刺联合HIFU组以双子宫穴、三阴交、归来为主穴,随症加减针刺联合HIFU进行治疗.HIFU组应用HIFUNIT90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针刺联合HIFU治疗组总有效率97.2%,HIFU组总有效率91.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能够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选择.

    作者:杨桂青;王义善;王园园;杨柯;李明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魏酸结构改造新化合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阿魏酸结构改造物(对氯苯氧异丁酸甲氧基苯丙烯酸酯,AZ)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AZ高、中、低剂量组和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后5组制备高脂血症模型,测定AZ对TC、TG、HDL-C、LDL-C、HL、LPL、SOD、MDA、CAT、HSL和LCAT的影响.结果 AZ各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均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AZ高剂量组可提高HDL-C水平;AZ剂量药组均可提高HL、LPL、SOD、CAT、LCAT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结论表明AZ对高脂饲料所致大鼠高脂血症有显著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①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活性.②加速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水解与转移.

    作者:唐祯;许军;徐彭;黄洪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强龙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浸润性突眼临床效应观察

    浸润性突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眼眶内及眶周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增生性后遗症和变态反应.患病率比较高[1].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于中医学瘦病,其基本病机为忧思恼怒、情志内伤、郁久化火、火旺伤阴[2].临床常见甲亢症状缓解,而突眼加重或经久不治愈.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症是常见的甲状腺外的症状.本研究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将58例浸润性突眼患者,对其中30例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浸润性突眼,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国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TGF-β1R在通脉大生片作用下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索TGF-β1R在通脉大生片作用下的离体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将培养的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随机分为自然生长对照组、通脉大生片高剂量组、通脉大生片中剂量组、通脉大生片低剂量组、FSH组,分别在细胞生长对数期给药,取给药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TGF-β1R的表达量.结果 自然生长组各时间点的TGF-β1R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通高组、通中组、通低组于给药12 h时TGF-β1R的表达量达高峰,48 h降到低,FSH组于给药2h后TGF-β1R的表达量达高峰,48 h降到低.结论 通脉大生片可增加TGF-β1R的表达量,进而揭示通脉大生片通过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作者:黄昕;傅春华;黄金珠;薛丽琴;马彦;向宗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MAP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节p-ERK和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180~ 220 9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骨癌痛模型组(Ca组,n=60),3组分别于手术前2d、术后每隔4日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于术后7天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Ca组,n=28)和中药止痛贴组(CM组,n=25).术后7d,14 d和21 d各组处死大鼠(n≥8),取大鼠脊髓腰椎L4-6膨大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p-ERK和p-p38的变化.结果 脊髓背角神经pERK和p-p38表达:C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术后7,14,21 d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M组于术后14 d、术后21 d与Con组和Sham组统计学差异逐渐缩小(P>0.05).结论 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有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其对脊髓背角c-fos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背角pERK和-p38的表达而产生的,即通过MAPK-CREB信号转导通路完成的.

    作者:姜涌;张文学;史振广;王文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太冲穴及常见配伍运用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 分析太冲穴及其常见配伍的运用规律.方法 对针刺太冲穴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太冲穴的文献频次、文献比例,常用配伍腧穴及这些常用配伍的文献频次,分析太冲穴运用、常见配伍及其运用规律.结果 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结论 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作者:高丽美;任玉兰;郭太品;李德华;唐勇;梁繁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的鉴别及含量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芪草地黄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凯;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泽清脂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对具有降脂疗效确切的制剂双泽清脂颗粒提取工艺深入研究,以保证其临床应用质量稳定.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因素对主要成分大黄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干膏重量、大黄酚的含量为考核指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其予以评价.结果 该制剂佳工艺条件为:第1次2h,第2次0.5h,第3次0.5h,共煮3次,每次用水为13倍量.结论 研究证实此提取方法合理,工艺稳定,可作为该效方制剂的工艺提取方法.

    作者:冯玲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技术与方法

    在重大疾病中,肿瘤一直作为世界难题而深受人们重视,因此,相关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近年来,随着现代新技术和方法的普遍使用,使得对肿瘤的研究得以逐渐的深入,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研发出抗肿瘤创新药物,显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作者:魏文静;刘同祥;刘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柴芩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牛皮与象皮方生肌膏治疗溃疡伤口脓液生化研究

    目的 通过取伤口流出的脓液进行总氨基酸、总蛋白质、溶菌酶活性三项指标的生化分析看牛皮方生肌膏是否能代替象皮方生肌膏.方法 取27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伤口不给药,任其自然愈合;一组为生肌象皮膏组,伤口涂抹象皮方生肌膏;一个组为牛皮的生肌膏组,伤口涂抹牛皮方生肌膏.分别于开始给药的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收集3个实验组动物伤口流出的脓液根据脓液生化检测指标结果综合判断.结果 象皮方生肌膏与牛皮方生肌膏对疮疡动物模型均有较好的疗效,在生化分析各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此研究结果表明以黄牛皮代替象皮制备的牛皮方生肌膏,确实可替代生肌象皮膏.

    作者:刘芳;陈宝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