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关键词:三叶香茶菜, 慢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摘要: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小儿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5例采用小儿厌食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5d.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具有较好的指标疗效,其对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玺;袁国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三脉紫菀全草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总黄酮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结果 三脉紫菀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3.37%,精密度实验RSD为1.16%;卢丁对照品在0.013 75 ~0.220 0 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926 1C +0.013,相关系数R2=0.999 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三脉紫菀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何可群;李相兴;杨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为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第8周末开始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按10 ml·kg-1容积,每日0.648 g·kg-1,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eahime-PCR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Alb)含量升高,A/G比值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保护肝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都广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细胞Tea-8113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影响,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按照不同浓度分别作用于舌癌Tea-8113细胞24 h、48 h和72 h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增长,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增大.结论 可以看出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时间依赖关系也比较明显,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刘兵;谭竹钧;孔祥平;佟明华;蔡咏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0例鼓胀患者辨证施护体会

    目的 50例鼓胀患者辨证施护体会.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则给予肝病科常规护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5.3%,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8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辨证施护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结合辨证施护治疗鼓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丽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广东余甘子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余甘子枝叶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没食子酸甲脂(1)、槲皮素(2)、槲皮素-3-O-鼠李糖(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 (5)、3,4,3’-三甲基鞣花酸(6)、羽扇豆醇(7)、30-羟基羽扇豆醇(8)、白桦醇(9)、没食子酸(10).结论 其中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玉洁;梁锐君;赵琴;洪爱华;王一飞;岑颖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河南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护士按照医嘱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治疗组,采用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①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对照组合格58例,不合格22例,合格率72.50%;治疗组合格73例,不合格7例,合格率91.25%,两组比较x2=9.476,P=0.002.②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71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88.75%;治疗组满意78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7.50%,两组比较x2=4.783,P=0.029.③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对照组(20.50±2.70)d,治疗组(16.00±2.67)d,t=-4.783,P=0.00.④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对照组(4318.56±252.64)元,治疗组(3115.26±294.68)元,t=-2.604,P=0.014.结论 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厚叶岩白菜组培苗、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目的 测定厚叶岩白菜组培再生植株、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厚叶岩白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不同厚叶岩白菜苗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 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但组培苗和种子苗与野生苗中的岩白菜素和儿茶素含量差别不大,甚至组培苗叶片岩白菜素含量高出种子苗和野生苗1倍;而儿茶素的含量组培苗主根、须根均高于种子苗和野生苗含量3倍左右.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组培或种子人工种植的厚叶岩白菜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刘敏;王卉;陈艳瑞;努尔波拉提;宁慧霞;王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温和灸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和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 温和灸55例高脂血症患者神阙穴及足三里穴,每次每穴10 min,隔日一次,治疗12周,肘静脉抽血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TC、TG、LDL、Ox-LDL、ET-1、ET-1/NO显著下降,HDL-c、NO显著升高,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poA1升高,ApoB、Lip-a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和灸对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调整作用,同时温和灸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说明温和灸对AS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张会芳;王玲玲;马明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种提取重楼根茎总RNA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索重楼根茎总RNA提取的佳方法.方法 以重楼根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不同的RNA抽提方法如改良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 改良Trizol法提取的重楼根茎总RNA的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A260/A280比值在1.8 ~2.0之间,A260/A230比值在2.0 ~2.3之间,能够满足一般的分子操作要求;但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所提取的根茎总RNA有明显的DNA或蛋白质污染,并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结论 改良Trizol法方便、快捷、高效,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重楼根茎中分离出高质量RNA,为重楼进行基因克隆、cDNA文库构建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赵爽;潘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黑种草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组分筛选及机制分析

    目的 结合体外筛选确定黑种草子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有效组分并进行初步的机制分析.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获得黑种草子各提取物,结合体外MTT法筛选黑种草子的各提取物中对4T1细胞具增殖抑制作用的有效组分;集落形成法考察有效组分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黑种草子有效组分干预前后4T1细胞中p-JAK2的蛋白表达.结果 黑种草子总黄酮(相对含量为60.19%)抑制4T1细胞增殖的IC50为低,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4T1细胞的集落形成,并下调细胞中p-JAK2的蛋白表达.结论 黑种草子总黄酮是黑种草子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的有效组分,部分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而发挥抗增殖效果的.

    作者:王原来;杨晓露;卞卡;章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到手香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到手香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到手香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酸性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对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确定.结果 到手香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苷类、皂苷、鞣质、酚类、有机酸、甾体类、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 初步确定到手香可能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为到手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玲;管淑玉;梁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脑血液循环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脑血液循环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脑血液循环动力学参数对中医辨证可行性.方法 回顾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来,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如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及脑血液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各项指标如经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经两侧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m)、脉冲指数(PI)等,并观察频普形态.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脑血液循环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logistic分析,肝火旺盛证、痰湿壅盛证与脉冲指数(PI)正相关(b>O,P<0.05),阴虚阳亢证、肝火旺盛证与平均流速(Vm)正相关(b>0,P<0.05),痰湿壅盛证、阴阳俱虚与平均流速(Vm)负相关(b<0,P<0.05),阴阳俱虚与脉冲指数(PI)呈负相关(b<0,P<0.05).结论 可知随着脑动脉平均流速、脉冲指数的减少,阴阳俱虚证的可能性大,脑动脉平均流速减少、脉冲指数的增加,痰湿壅盛证的可能性大;随着脉冲指数、平均流速的上升,肝火旺盛证可能大;随着平均血流的升高,脉冲指数可能大.

    作者:王莉娅;张婕;毛袁心;吴晓红;刘春苏;李凤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7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住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α-干扰素抗感染,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一天一次,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风栋;洪国华;陈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花蛇舌草抗乙肝病毒化合物体外筛选

    目的 找出白花蛇舌草中抗乙肝病毒(RBV)的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方法 选取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及分离单体进行抗乙肝病毒体外活性测试.结果 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提取得到6个化合物;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半数毒性浓度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6.4μg/ml和396.2μ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3.40和2.03.结论 乙酸乙酯提取物属于低毒有效部位,其抗病毒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其余样品的治疗指数偏低或者毒性过强.

    作者:杨俊;许军;刘燕华;杨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 3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均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补肾中药治疗.每个患者接受脐带血干细胞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每次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 ×107~5×107个,同时辨证给予补肾中药(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口服,治疗28天.治疗前、后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两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ICARS积分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ICARS积分与治疗后28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1年的ICAR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短期内观察有效,可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刘锐楷;冯梅;高红霞;代喜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近五年菝葜科植物化学分离工作研究进展报告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羚羊角不同部位显微鉴定的研究

    目的 探讨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粉末结构.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羚羊角药材不同样品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 髓管为羚羊角粉末的鉴定依据;髓腔轴长比作为羚羊角尖部与基部的区分特征;骨碎片作为羚羊角塞的鉴别特征.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羚羊角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鉴别.

    作者:刘萌萌;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养血清脑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运用HLPC法对养血清脑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运用HLPC法,YMC-PackODS-A(250 mm×4.5 mm,4 um)色谱柱.检测波长是241 nm,1.1 ml/min的流速,乙腈-水(15∶ 85)为流动相.结果 线性关系良好时进样量0.3~2.1μl之间(r=0.998 1),RSD=0.65%,可达98.84%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l0).结论 HLPC法测定养血清脑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具有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精度高等特点,在养血清脑胶囊的质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火跃芳;蒋立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