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五年菝葜科植物化学分离工作研究进展报告

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关键词:菝葜科, 化学成分
摘要: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叠鞘石斛与石斛药典收载品种脂溶性成分GC-MS对比研究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研究叠鞘石斛与石斛药典收载品种的脂溶性成分,为叠鞘石斛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脂溶性成分,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初步鉴定出95种化合物,其中分别从叠鞘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中分析鉴定出33、55、37、36种化合物,四者脂溶性成分在组成和相对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叠鞘石斛与药典收载品种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进行对比研究,为叠鞘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方利;郭力;许莉;陈佳江;韦练;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因此,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这就要求患者要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才能较好的控制本病,但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并不高,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该院的64名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对该院2010年出院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共64名,其中男性28名,女性36名,年龄28~72岁,1型患者2例,2型患者62例.2 方法

    作者:周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CYP2C9活性和蛋白表达的测定

    目的 测定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表达.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探针药物苯妥英钠(PHT),采用RP-HPLC法测定给药后12 h血清中苯妥英钠和代谢产物4'-羟基苯妥英(HPPH)的血药浓度,以HPPH与PHT的浓度比值评价CYP2C9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CYP2C9的蛋白表达.结果 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均在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8.24%,104.32%和96.37%,108.69%,103.54%;平均日内RSD分别为8.10%,4.74%,2.75%和8.40%,3.64%,2.58%;平均日间RSD分别为8.86%,7.36%,5.19%和8.74%,6.33%,8.39%.CYP2C9蛋白定量回归方程为C=98.53×OD-0.86,r=0.999 0.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测定.

    作者:高翔;袁明;李永平;朱俊博;尹月淼;李永芳;李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种提取重楼根茎总RNA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索重楼根茎总RNA提取的佳方法.方法 以重楼根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不同的RNA抽提方法如改良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 改良Trizol法提取的重楼根茎总RNA的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A260/A280比值在1.8 ~2.0之间,A260/A230比值在2.0 ~2.3之间,能够满足一般的分子操作要求;但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所提取的根茎总RNA有明显的DNA或蛋白质污染,并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结论 改良Trizol法方便、快捷、高效,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重楼根茎中分离出高质量RNA,为重楼进行基因克隆、cDNA文库构建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赵爽;潘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UMS)所致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用经典的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小鼠快感缺失;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活动能力和绝望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提高SOD和GSH活性,降低小鼠脑组织MDA含量.结论 木犀草素对CU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小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改善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作者:刘毅;蓝诺;刘莉;缑灵山;付小彬;崔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泳法研究两种醌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理

    目的 研究紫草素和甲基异茜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方法 在培养菌体的过程中加入以上两种物质,然后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提取出正常大肠杆菌DNA,加入以上两种物质温育后电泳.结果 和空白样相比,不管是方法一还是方法二中的样品均出现了新的条带,说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结论 紫草素和甲基异茜草素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黄国霞;阎柳娟;李军生;黄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50例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予通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乳房胀痛的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能够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胡静;王冬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在逆针灸保护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针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以探讨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取穴“百会”和双侧“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 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电针预刺激及针灸预刺激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周华;孔立红;宋杰;李东湖;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补脑Ⅰ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早期淀粉样蛋白和突触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Aβ对突触后致密区蛋白Shank1的改变以及补脑Ⅰ号对其影响.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以及补脑Ⅰ号低、中、高3个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海马立体定位注射Aβ1-40制备AD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采用放免法测量Aβ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Shank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增高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补脑Ⅰ号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蛋白Shank1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而补脑Ⅰ号3组Shank1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脑Ⅰ号具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减少其毒作用;以及促进海马区Shank1的表达,恢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突触的可塑性.

    作者:赵芝兰;况时祥;薛红;翁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范郁山教授刺络放血疗法经验拾萃

    范郁山教授认为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需注重辨证论治选取特定的穴位刺络放血,对于治疗临床上各科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独特.

    作者:潘康健;许富;廖爱妮;范郁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25例患者125只眼,随机分治疗组65例65只眼和对照组60例60只眼,,治疗组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同时给予1/2剂量光动力治疗;激光后避光48 h.对照组仅给予维生素C、曲克芦丁、银杏叶片等常规治疗.随访1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65例65只眼,有效率为98.45%对照组60例60只眼,有效率78.33%;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复发率为21.67%.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浆安全有效,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彭志华;金小琴;吴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藠头中腺苷和鸟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藠头中腺苷和鸟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鸟苷在0.0748 8~0.748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腺苷在0.07616~0.76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藠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刘红;陈燕芹;李玉华;陈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科研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的学风建设研究

    中药科研实践班是我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作者以中药科研实践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强化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炳学;周炜;邵敬辉;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氨基甾体H51817对K562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氨基甾体H51817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系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细胞计数、MTT、集落培养的方法观察氨基甾体H51817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能力;用联苯胺染色、Wright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氨基甾体H51817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作用;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Ca2+])的变化.选取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浓度为10.mol/L的氨基甾体H51817可以明显的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P<0.01),并且可以诱导其向红系分化,同时使K562细胞内[Ca2+]降低(P<0.05).结论 氨基甾体H51817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向红系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562细胞内[Ca2+]降低有关.

    作者:董俊;何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总结2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PDCA循环中医护理的体会,探讨PDCA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PDCA管理的社区护理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开展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健康管理的终目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雅杰;马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灰毡毛忍冬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灰毡毛忍冬中2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对本课题组前期得到的23个五环三萜及其皂苷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以Vc作阳性对照.结果 2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中3个含绿原酸取代基的皂苷(绿原酸酯皂苷)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强于VC和绿原酸.结论 灰毡毛忍冬绿原酸酯皂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管福琴;刘敏;单宇;陈雨;赵友谊;王鸣;孙浩;冯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作者:李杰;陆东明;吴萍;王仁嫒;张发斌;张广梅;刘占厚;赵协慧;陈湘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萍;蒋建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应用酚妥拉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动脉高压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除基础疾病治疗外,治疗组选用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测治疗前后肺动脉压(PH),然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联合使用疏血通和酚妥拉明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动脉高压显著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

    作者:张卓然;靳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