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观察

刘永萍;蒋建纲

关键词:瓦楞子膏, 小面积烧伤,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和观察组(循环质控理念护理组)42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在逆针灸保护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针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以探讨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取穴“百会”和双侧“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 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电针预刺激及针灸预刺激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周华;孔立红;宋杰;李东湖;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UMS)所致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用经典的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小鼠快感缺失;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活动能力和绝望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提高SOD和GSH活性,降低小鼠脑组织MDA含量.结论 木犀草素对CU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小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改善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作者:刘毅;蓝诺;刘莉;缑灵山;付小彬;崔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的鉴别及含量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范郁山教授刺络放血疗法经验拾萃

    范郁山教授认为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需注重辨证论治选取特定的穴位刺络放血,对于治疗临床上各科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独特.

    作者:潘康健;许富;廖爱妮;范郁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的制备及抗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RPO)的制备及体外抗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活性.方法 选用胰蛋白酶对菲律宾蛤仔进行酶解,经截取分子量为3 KDa的超滤膜、DEAE 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C18分离制备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并应用MTT法、AO/EB染色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体外抗PC-3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菲律宾蛤仔酶解多肽3 KDa以下的组分经阴离子交换,得到的峰1由液相色谱纯化后,获到分子量为607.6 kDa寡肽样品;MTT法结果显示,该寡肽能抑制PC-3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AO/EB染色PC-3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早期凋亡率、坏死率随寡肽浓度增加而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胰蛋白酶酶解菲律宾蛤仔得到的寡肽能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

    作者:徐律;杨最素;黄芳芳;李荣;王铣;孙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应用酚妥拉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动脉高压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除基础疾病治疗外,治疗组选用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测治疗前后肺动脉压(PH),然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联合使用疏血通和酚妥拉明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动脉高压显著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

    作者:张卓然;靳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膈疝误诊误治分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探讨不同膈疝的误诊原因,以及采取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为临床膈疝的治疗提供诊治借鉴.方法 近10年共误诊8例不同类型膈疝,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术后予以补中益气汤以补益中气,以助脏器复位,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全组行膈肌修补术,7例治愈,1例因并发症重,无法纠正而死亡.结论 在临床中医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应对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仔细分析,两者有机结合方是避免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亦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瞿中成;杜永松;侯平;唐激扬;王银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科研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的学风建设研究

    中药科研实践班是我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作者以中药科研实践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强化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炳学;周炜;邵敬辉;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颈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颈穴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颈穴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剌.共6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NO、ET-1的变化情况.血清一氧化氮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①24小时动态血压方面,经过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平均值(SBP)和舒张压平均值(DBP)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收缩压平均值(SB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平均值(DB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实验室资料显示,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值均显著升高,血浆内皮素(ET-1)值显著降低,二者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内皮素-1(E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传统针刺,并能显著升高血清NO值,降低血浆内皮素-1.

    作者:袁恺;李万瑶;熊俊;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环miRNA调控PPARγ介导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及中药干预的思考

    中风是当今世界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占85%.随着针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整体的微单位——神经血管单元(NVU)整合靶点疗法的应用,可增殖分化为不同神经类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突显.目前研究表明,中药促进干细胞动员、增殖、分化,可能是通过影响miRNA的调控发挥作用,但尚缺乏miRNA调控PPARγ信号介导的BMSC向NSC定向分化的研究报道.因而,研究中药干预循环miRNA调控PPARγ的介导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有助于从一条新途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作者:刘擎;雷亚玲;刘云涛;罗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作者:李杰;陆东明;吴萍;王仁嫒;张发斌;张广梅;刘占厚;赵协慧;陈湘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杜仲叶通过Shp2激活Erk1/2促进BMSCs增殖的研究

    目的 研究杜仲叶提取物对大鼠BMSCs的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分别用0,5,20,60,100 mg/ml的杜仲叶提取物和20mg/ml杜仲叶提取物+10 μmol/L Shp2抑制剂NSC87887处理BMSCs,2d后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无血清无酚红培养基饥饿大鼠BMSCs 6 h后,一组分别加入0,5,20,60,100 mg/ml的杜仲叶提取物处理15 min,另一组用10 μmol/LShp2抑制剂处理预处理2h后加入20 mg/ml杜仲叶提取物处理15 min,Western blot检测p-Shp2(Tyr580)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CD29、CD90呈阳性,CD34、CD45呈阴性;BrdU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促进BMSCs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NSC87887可以抑制其促进作用;杜仲叶提取物可以诱导BMSCs的p-Shp2 (Tyr580)和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而对诱导Erk1/2磷酸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激活Shp2来完成的.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通过Shp2/Erk途径促进大鼠BMSCs增殖.

    作者:邓鸣涛;张立超;方宁;陈林攀;戴鹏;戴江华;罗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近五年菝葜科植物化学分离工作研究进展报告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民族药材土大黄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联合HIFU组和HIFU组,每组36人.针刺联合HIFU组以双子宫穴、三阴交、归来为主穴,随症加减针刺联合HIFU进行治疗.HIFU组应用HIFUNIT90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针刺联合HIFU治疗组总有效率97.2%,HIFU组总有效率91.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能够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选择.

    作者:杨桂青;王义善;王园园;杨柯;李明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复健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及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复健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HF)模型大鼠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每周2次,共12周,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复健胶囊(1.8,3.6,7.2 g/kg)对该模型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6表达的影响,以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水平,并以鳖甲煎丸(3.6 g/kg)作为对照进行观察.结果 肝复健胶囊能明显减少该模型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6表达,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HA、LN、Ⅳ-C、PCⅢ水平,抑制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肝复健胶囊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6表达,减少胶原在肝内的沉积,达到抑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绛辉;李佃贵;孟宪鑫;张纨;裴林;张素朝;常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血栓性静脉炎10例

    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是产褥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家统计的产科发病率为1:2000~1:6000[1].其主要特点是细菌感染和静脉血栓同时存在,静脉应用抗生素和全身肝素是两项重要治疗措施,但肝素的使用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对1992年至2009年先后收治的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10例,在使用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中药方剂通过口服、灌肠、局部热敷三种给药途径治疗,未使用肝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固脾肾泄浊法与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固脾肾泄浊法与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西医组相比,固脾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西医,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海生;王荣;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50例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予通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乳房胀痛的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能够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胡静;王冬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