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来;杨晓露;卞卡;章丹丹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体系的建立.方法 从传承和发展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背景入手,简要探析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体系的基本研究内容、构建方法及研究特点.结果与结论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体系是基于祖国医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研究体系,有其自身特点,应予以发扬.
作者:杨玥;阳伟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研究胡薄荷酮的抗炎作用明确胡薄荷是否为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复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和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上述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组相比较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大鼠足肿胀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降低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指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形态学分析说明此次试验胡薄荷酮能对抗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表现出量效关系.结论 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是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解宇环;郭沛鑫;缪飞;姜艳玲;韩明超;敖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科研实践班是我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作者以中药科研实践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强化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炳学;周炜;邵敬辉;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温和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 温和灸55例高脂血症患者神阙穴及足三里穴,每次每穴10 min,隔日一次,治疗12周,肘静脉抽血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TC、TG、LDL、Ox-LDL、ET-1、ET-1/NO显著下降,HDL-c、NO显著升高,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poA1升高,ApoB、Lip-a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和灸对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调整作用,同时温和灸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说明温和灸对AS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张会芳;王玲玲;马明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人参和有氧运动大鼠创面修复过程TNF-α和TGF-β1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对照组(A)、人参+有氧运动组(B),人参+安静组(C).采用付氏改良造模方法,在动物造模治疗后第5、12天进行断尾取血,ELISA法测TNF-α、TGF-β1.结果 治疗后5d:A组的TNF-α含量高,与B、C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A组仍然处于高度的免疫应激状态;在TGF-β1方面,C组含量较高,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人参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在治疗后第12天,B组的TGF-β1升高幅度明显,与A、C组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有氧运动促进创面修复后期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方面作用明显.结论 人参和适量有氧运动干预能改善大鼠创面免疫能力低下状态,提高其免疫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有氧运动在大鼠创面修复后期作用尤为显著,提示后期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创面的修复.
作者:张晓辉;黄治官;谢单洁;李裕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是产褥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家统计的产科发病率为1:2000~1:6000[1].其主要特点是细菌感染和静脉血栓同时存在,静脉应用抗生素和全身肝素是两项重要治疗措施,但肝素的使用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对1992年至2009年先后收治的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10例,在使用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中药方剂通过口服、灌肠、局部热敷三种给药途径治疗,未使用肝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节p-ERK和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180~ 220 9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骨癌痛模型组(Ca组,n=60),3组分别于手术前2d、术后每隔4日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于术后7天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Ca组,n=28)和中药止痛贴组(CM组,n=25).术后7d,14 d和21 d各组处死大鼠(n≥8),取大鼠脊髓腰椎L4-6膨大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p-ERK和p-p38的变化.结果 脊髓背角神经pERK和p-p38表达:C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术后7,14,21 d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M组于术后14 d、术后21 d与Con组和Sham组统计学差异逐渐缩小(P>0.05).结论 中药止痛贴对骨癌痛有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其对脊髓背角c-fos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背角pERK和-p38的表达而产生的,即通过MAPK-CREB信号转导通路完成的.
作者:姜涌;张文学;史振广;王文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厚叶岩白菜组培再生植株、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厚叶岩白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不同厚叶岩白菜苗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 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但组培苗和种子苗与野生苗中的岩白菜素和儿茶素含量差别不大,甚至组培苗叶片岩白菜素含量高出种子苗和野生苗1倍;而儿茶素的含量组培苗主根、须根均高于种子苗和野生苗含量3倍左右.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组培或种子人工种植的厚叶岩白菜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刘敏;王卉;陈艳瑞;努尔波拉提;宁慧霞;王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绞股蓝提取物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NG-108细胞,采用MTT法直接给药和含药血清法,对绞股蓝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在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进行筛选.结果 ①MTT直接给药法表明,绞股蓝石油醚、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对NG-108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对NG-108细胞有增殖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②含药血清法表明,10%绞股蓝正丁醇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和20%绞股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对NG-108细胞体外生长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结论 绞股蓝正丁醇部位的可促进NG-108细胞增殖,提示对NG-108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燕春;钟振国;谢金鲜;张雯艳;李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广东余甘子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余甘子枝叶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没食子酸甲脂(1)、槲皮素(2)、槲皮素-3-O-鼠李糖(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 (5)、3,4,3’-三甲基鞣花酸(6)、羽扇豆醇(7)、30-羟基羽扇豆醇(8)、白桦醇(9)、没食子酸(10).结论 其中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玉洁;梁锐君;赵琴;洪爱华;王一飞;岑颖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国重要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选择席弘、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梃、黄宫绣七位著名旴江医家,通过他们的代表作原文的研究,剖析其针灸学术思想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结果 旴江针灸各家各有特点,富有经验,某些医家特别着重于灸疗,弥补了当时“重针轻灸”的不足;席弘针灸思想独树一帜,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席弘学派”;李梃《医学入门》针灸原文被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并命名为“南丰李氏补泻”.结论 旴江医学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旴江医家针灸学术具有特色,是我国针灸学的可贵瑰宝.现代中医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发扬.
作者:徐春娟;陈荣;裴丽;刘少芸;罗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Aβ对突触后致密区蛋白Shank1的改变以及补脑Ⅰ号对其影响.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以及补脑Ⅰ号低、中、高3个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海马立体定位注射Aβ1-40制备AD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采用放免法测量Aβ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Shank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增高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补脑Ⅰ号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蛋白Shank1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而补脑Ⅰ号3组Shank1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脑Ⅰ号具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减少其毒作用;以及促进海马区Shank1的表达,恢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突触的可塑性.
作者:赵芝兰;况时祥;薛红;翁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畅宁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两种模型的降压作用,并从左室重构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的血畅宁对两种大鼠模型血压的影响,同时称取左室重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并以RT-PCR检测两种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的mRNA表达.结果 给药5周后,发现血畅宁可以明显降低两种模型的血压,降低LVMI,改善心肌组织结构,并增加心肌组织中AT2R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AT1R mRNA的表达,其中以血畅宁高剂量组效果为明显.结论 血畅宁降压疗效确切,并能够明显改善左室重构,对两种模型大鼠的心脏这一靶器官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毅;王文靖;阳涛;王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银花、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MRSA,采用水提法制备抗菌中草药无菌药液,通过打孔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好,其次依次为金银花、大黄、黄芩、马齿苋、紫草、苦参、射干、黄柏、艾叶.结论 抗菌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作者:尹长江;路国兵;赵长祺;王磊;杨坤宝;于海龙;宋鸿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以低温挥发性成分为基础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体系,阐明低温挥发性成分与中药药性的关系,实现中药药性主观经验的客观表达.方法 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气质联用技术,分析20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经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寒热中药进行分类,探讨寒热中药药性表征方法.结果 主成分分析显示寒热中药混在一起,表征样本的大主成分对分类无显著意义,偏小二乘判别分析通过提取寒热中药的差异主成分,分类得到改善,初步建立了中药寒热药性表征体系.结论 模式识别方法结合HS-GC-MS技术,提供中药中低沸点挥发物的化学信息,表达中药直观气味,利于建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GC-MS表征体系.
作者:蒋海强;吕青涛;巩丽丽;容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干细胞不仅是研究机体发育、组织形成的良好模型,也是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起到调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成心肌分化、成神经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提高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思路.
作者:钱力;翁文杰;戴进;史冬泉;李成荫;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藠头中腺苷和鸟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鸟苷在0.0748 8~0.748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腺苷在0.07616~0.76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藠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刘红;陈燕芹;李玉华;陈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颅脑损伤腧穴选取的规律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现代文献研究.将纳入的2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设计提取表、统计腧穴出现的频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5篇文献涉及腧穴83个,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68%)、人中(60%)、内关(48%)、印堂(44%)、合谷(36%)和足三里(32%);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但使用频率较高经脉依次为督脉、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结论 针灸治疗TBI常选用腧穴为百会、人中、内关、印堂等;多在督脉及阳明经取穴.
作者:郭新荣;王瑞辉;李娜;吴涛;赵锦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