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王文靖;阳涛;王志国
干细胞不仅是研究机体发育、组织形成的良好模型,也是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起到调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成心肌分化、成神经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提高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思路.
作者:钱力;翁文杰;戴进;史冬泉;李成荫;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和观察组(循环质控理念护理组)42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以低温挥发性成分为基础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体系,阐明低温挥发性成分与中药药性的关系,实现中药药性主观经验的客观表达.方法 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气质联用技术,分析20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经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寒热中药进行分类,探讨寒热中药药性表征方法.结果 主成分分析显示寒热中药混在一起,表征样本的大主成分对分类无显著意义,偏小二乘判别分析通过提取寒热中药的差异主成分,分类得到改善,初步建立了中药寒热药性表征体系.结论 模式识别方法结合HS-GC-MS技术,提供中药中低沸点挥发物的化学信息,表达中药直观气味,利于建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GC-MS表征体系.
作者:蒋海强;吕青涛;巩丽丽;容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柏叶汤中凉血止血药对脾胃虚寒性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柏叶汤组和柏叶汤去凉血止血药组,除正常组以外,均采用饮食失节法建立脾胃虚寒模型,共14 d.从造模第8天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ig,干预组给予柏叶汤(9 g· kg-1)和柏叶汤去凉血止血药(6 g· kg-1),连续ig7 d,1次/d,除正常组外用乙醇灌胃法造成胃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PA、PAI-1及GMP-140的水平.取溃疡部组织做病理切片,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结果 全方组能够显著提高PAI-1而下调t-PA的水平,提高血清GMP-140含量,与柏叶汤去凉血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柏叶汤方中的凉血止血药能促进凝血可能与调节血清PAI-1、t-PA及GMP-140的水平有关.
作者:刘茜;宋睿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用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含量,对不同产地淫羊藿进行品质评价.方法 采用Dikma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35 min,15 %A~27 %A;35~55 min,27%A~35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cC.结果 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不同产地淫羊藿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自甘肃的淫羊藿品质较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淫羊藿的品质评价方法.
作者:雷永涛;梁妍;郝小燕;裘璐;胡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李凯;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UMS)所致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用经典的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小鼠快感缺失;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活动能力和绝望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提高SOD和GSH活性,降低小鼠脑组织MDA含量.结论 木犀草素对CU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小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改善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作者:刘毅;蓝诺;刘莉;缑灵山;付小彬;崔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影响,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按照不同浓度分别作用于舌癌Tea-8113细胞24 h、48 h和72 h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增长,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增大.结论 可以看出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时间依赖关系也比较明显,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刘兵;谭竹钧;孔祥平;佟明华;蔡咏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研究中药补脑止痫散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和PKC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脑止痫散抗痫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脑止痫散低、中、高剂量10天组和低、中、高剂量21天组,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后,分别用补脑止痫散低、中、高剂量对相应的组别进行灌胃,在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和PKC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止痫散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c-fos和PKCa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极显著(P<0.01);c-fos表达: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21天组低于10天组,均差异显著(P<0.05);PKCa表达: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10天组和21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补脑止痫散能明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和PKCa的表达,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抑制c-fos和PKCa表达是补脑止痫散的抗痫机制之一.
作者:程为平;董升平;何清溪;侯伯男;马冰宇;苏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广东余甘子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余甘子枝叶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没食子酸甲脂(1)、槲皮素(2)、槲皮素-3-O-鼠李糖(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 (5)、3,4,3’-三甲基鞣花酸(6)、羽扇豆醇(7)、30-羟基羽扇豆醇(8)、白桦醇(9)、没食子酸(10).结论 其中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玉洁;梁锐君;赵琴;洪爱华;王一飞;岑颖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三脉紫菀全草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总黄酮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结果 三脉紫菀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3.37%,精密度实验RSD为1.16%;卢丁对照品在0.013 75 ~0.220 0 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926 1C +0.013,相关系数R2=0.999 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三脉紫菀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何可群;李相兴;杨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5例采用小儿厌食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5d.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具有较好的指标疗效,其对血浆酪神经肽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玺;袁国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新制剂)对CVB3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CVB3感染Bal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予K-CoxBJN复方新制剂高、中、低剂量,利巴韦林和纯水灌胃十四天.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死亡数,分别在第7、14天每组随机抽取小鼠标号,称体质量,取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含量活性;之后取心,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心脏放入10%甲醛中固定,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记录病理积分.结果 K-CoxB-JN复方新制剂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死亡率和血清中CK、AST含量,给药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较P<0.05,并能降低心脏指数和心脏病理积分,但对脾、胸腺指数影响不明显.结论 K-CoxB-JN复方新制剂对CVB3感染的小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徐静;马会霞;李洁;姚荣妹;林清;谢飞;包巨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部外科手术或腹膜手术后由于受切口疼痛、自控镇痛药的抑制作用、腹腔组织反应性水肿、植物神经牵拉刺激的影响致胃肠功能紊乱,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如下一些问题: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慢,腹腔内残余感染灶,术后感染(包括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综合症)及术后肠粘连甚至肠梗阻等并发症[1].令普外科医师常常感到棘手,也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目前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也都在关注问题的解决.
作者:叶元林;邹本金;熊春波;郑细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拟的乳腺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药内服为主,服用散结汤期间停用其它药物,经期不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愈27例;好转45例;未愈9例.结论 乳腺散结汤是临床经验方,治疗乳腺增生病,根据不同病期、不同阶段.予以增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降脂方佳水煎煮工艺.方法 以降脂方中君药制首乌的代表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溶出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对降脂方的水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佳水煎煮工艺为:加水量12倍,浸泡30 min,煎煮时间70 min,煎煮次数2次.结论 优选所得的佳煎煮工艺科学合理.
作者:张振娟;刘代华;梁建成;骆泽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浆大戟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作用;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和DAPI细胞核染色法检测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凋亡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①乳浆大戟提取物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②乳浆大戟提取物能使宫颈癌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性细胞死亡;③乳浆大戟提取物能够显著阻滞宫颈癌HeLa细胞在G0/G1期,降低Cyclin D1、Cyclin E和CDK4的表达水平,增加P21的表达水平.结论 乳浆大戟提取物通过下调Cyclin D1、Cyclin E和CDK4的表达和上调P21的表达,使HeLa细胞阻滞在G0/Gl期,进而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依赖线粒体通路的凋亡性死亡.
作者:明平红;陈红波;蔡婷;黄来强;周兰贞;郭采平;宁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住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α-干扰素抗感染,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一天一次,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风栋;洪国华;陈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萍;蒋建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