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群;李相兴;杨琼
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萍;蒋建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从广西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并对其物理、生化性质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用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广西眼镜蛇毒中的LAAO,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还原与非还原条件下测定其蛋白分子量,等电聚焦法测定等电点,比浊法测定广西眼镜蛇LAAO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LAAO分子量约为55.2 KD,等电点为7.6;生物活性检测发现,该蛋白不具有磷脂酶A2和精氨酸酯酶活性,无纤溶及出血活性,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分离纯化的广西眼镜蛇毒LAAO为电泳纯,并具有较强的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王辉;张文宇;李玉媚;欧和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生脉饮中主要活性成分五味子乙素和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探讨生脉饮制剂的活性成分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自制3个批次的生脉饮样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按HPLC法进行检测,绘制上述几种活性成分的色谱图,测定样品溶液五味子乙素和人参皂苷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 HPLC图谱各成分色谱峰清晰,各活性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之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结论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脉饮中五味子乙素和人参皂苷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生脉饮制剂的活性成分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钱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颅脑损伤腧穴选取的规律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现代文献研究.将纳入的2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设计提取表、统计腧穴出现的频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5篇文献涉及腧穴83个,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68%)、人中(60%)、内关(48%)、印堂(44%)、合谷(36%)和足三里(32%);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但使用频率较高经脉依次为督脉、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结论 针灸治疗TBI常选用腧穴为百会、人中、内关、印堂等;多在督脉及阳明经取穴.
作者:郭新荣;王瑞辉;李娜;吴涛;赵锦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重大疾病中,肿瘤一直作为世界难题而深受人们重视,因此,相关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近年来,随着现代新技术和方法的普遍使用,使得对肿瘤的研究得以逐渐的深入,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研发出抗肿瘤创新药物,显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作者:魏文静;刘同祥;刘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拟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熏蒸外洗;对照组40例口服酮康唑胶囊,外用制霉菌阴道栓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任桂华;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得力生注射液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的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得力生注射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取静脉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采用DAS 2.1.1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药代动力学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华蟾酥毒基在5~1 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n=7);酯蟾毒配基在10~3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7,n=7);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8%,平均萃取回收率大于80%;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072 h和0.507 h;中心室分布容积V1均数分别为1.286 L.kg-1和1.427 L·kg-1;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得力生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作者:黄毅岚;赖丹;叶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绞股蓝提取物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NG-108细胞,采用MTT法直接给药和含药血清法,对绞股蓝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在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进行筛选.结果 ①MTT直接给药法表明,绞股蓝石油醚、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对NG-108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对NG-108细胞有增殖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②含药血清法表明,10%绞股蓝正丁醇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和20%绞股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对NG-108细胞体外生长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结论 绞股蓝正丁醇部位的可促进NG-108细胞增殖,提示对NG-108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燕春;钟振国;谢金鲜;张雯艳;李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银花、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MRSA,采用水提法制备抗菌中草药无菌药液,通过打孔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好,其次依次为金银花、大黄、黄芩、马齿苋、紫草、苦参、射干、黄柏、艾叶.结论 抗菌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作者:尹长江;路国兵;赵长祺;王磊;杨坤宝;于海龙;宋鸿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Aβ对突触后致密区蛋白Shank1的改变以及补脑Ⅰ号对其影响.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以及补脑Ⅰ号低、中、高3个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海马立体定位注射Aβ1-40制备AD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采用放免法测量Aβ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Shank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增高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补脑Ⅰ号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蛋白Shank1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而补脑Ⅰ号3组Shank1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脑Ⅰ号具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减少其毒作用;以及促进海马区Shank1的表达,恢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突触的可塑性.
作者:赵芝兰;况时祥;薛红;翁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厚叶岩白菜组培再生植株、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厚叶岩白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不同厚叶岩白菜苗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 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但组培苗和种子苗与野生苗中的岩白菜素和儿茶素含量差别不大,甚至组培苗叶片岩白菜素含量高出种子苗和野生苗1倍;而儿茶素的含量组培苗主根、须根均高于种子苗和野生苗含量3倍左右.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组培或种子人工种植的厚叶岩白菜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刘敏;王卉;陈艳瑞;努尔波拉提;宁慧霞;王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用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含量,对不同产地淫羊藿进行品质评价.方法 采用Dikma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35 min,15 %A~27 %A;35~55 min,27%A~35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cC.结果 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不同产地淫羊藿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自甘肃的淫羊藿品质较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淫羊藿的品质评价方法.
作者:雷永涛;梁妍;郝小燕;裘璐;胡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崇左金花茶的幼叶和花蕾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他金花茶品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崇左金花茶的幼叶和花蕾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有明显差别,花蕾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幼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与其他金花茶幼叶比较,崇左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低于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为接近,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合理价值.
作者:莫昭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干细胞不仅是研究机体发育、组织形成的良好模型,也是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起到调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对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成心肌分化、成神经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提高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思路.
作者:钱力;翁文杰;戴进;史冬泉;李成荫;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重楼根茎总RNA提取的佳方法.方法 以重楼根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不同的RNA抽提方法如改良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 改良Trizol法提取的重楼根茎总RNA的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A260/A280比值在1.8 ~2.0之间,A260/A230比值在2.0 ~2.3之间,能够满足一般的分子操作要求;但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所提取的根茎总RNA有明显的DNA或蛋白质污染,并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结论 改良Trizol法方便、快捷、高效,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重楼根茎中分离出高质量RNA,为重楼进行基因克隆、cDNA文库构建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赵爽;潘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脑内XIA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XIAP蛋白表达,比较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4,7,14d时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85±0.44,0.56±0.22,0.36±0.5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1,4,7,14 d时的XI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8.87±4.90,37.02±3.35,35.40±2.98,34.7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IAP阳性细胞数随三七总皂苷剂量增大而增多(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上调XIAP表达而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郭华英;蒙丽恒;覃丽燕;夏春波;蒋常文;刘源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拟的乳腺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药内服为主,服用散结汤期间停用其它药物,经期不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愈27例;好转45例;未愈9例.结论 乳腺散结汤是临床经验方,治疗乳腺增生病,根据不同病期、不同阶段.予以增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佳灭菌方法,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含量,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灭菌方法(包括微波灭菌-A法和微波灭菌-B法、加湿微波灭菌-A法和加湿微波灭菌-B法、湿热蒸气灭菌法、Co-60灭菌法)和未灭菌处理的厚补药材和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微波灭菌-A法下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微波灭菌法下厚朴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结论 为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可采用微波灭菌-A法.
作者:王东;蔡佳良;郭丽冰;胡婉;姬生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