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娟;刘代华;梁建成;骆泽宇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维药罗勒(Ocimum basilicum L.OBL)有效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将用OBL-乙酸乙酯和OBL-正丁醇依次对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上清液中LTB4和PGE2的浓度,求出其抑制率.结果 OBL-乙酸乙酯和OBL-正丁醇提取物对LTB4和PGE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LTB4的大抑制率分别为42.78%、38.63%,对PGE2的大有抑制率分别为57.95%、51.0%;对LTB4和PGE 2的抑制作用中OBL-乙酸乙酯的强于OBL-正丁醇(P<0.05);相同浓度的药物对PGE2的抑制率大于LTB4(P<0.05).结论 维药罗勒可能是一种双重抑制药,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和5-酯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米娜瓦尔·哈帕尔;依巴代提·吐乎提;阿布力子·阿布杜拉;阿尔孜古丽·吐尔逊;娜迪热·热依木;艾尼瓦尔·吾买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藠头中腺苷和鸟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鸟苷在0.0748 8~0.748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腺苷在0.07616~0.76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藠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刘红;陈燕芹;李玉华;陈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部外科手术或腹膜手术后由于受切口疼痛、自控镇痛药的抑制作用、腹腔组织反应性水肿、植物神经牵拉刺激的影响致胃肠功能紊乱,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如下一些问题: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慢,腹腔内残余感染灶,术后感染(包括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综合症)及术后肠粘连甚至肠梗阻等并发症[1].令普外科医师常常感到棘手,也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目前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也都在关注问题的解决.
作者:叶元林;邹本金;熊春波;郑细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结合体外筛选确定黑种草子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有效组分并进行初步的机制分析.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获得黑种草子各提取物,结合体外MTT法筛选黑种草子的各提取物中对4T1细胞具增殖抑制作用的有效组分;集落形成法考察有效组分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黑种草子有效组分干预前后4T1细胞中p-JAK2的蛋白表达.结果 黑种草子总黄酮(相对含量为60.19%)抑制4T1细胞增殖的IC50为低,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4T1细胞的集落形成,并下调细胞中p-JAK2的蛋白表达.结论 黑种草子总黄酮是黑种草子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的有效组分,部分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而发挥抗增殖效果的.
作者:王原来;杨晓露;卞卡;章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固脾肾泄浊法与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西医组相比,固脾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西医,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海生;王荣;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科研实践班是我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作者以中药科研实践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强化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炳学;周炜;邵敬辉;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穴位的电导性,观察井原穴、俞募穴4种穴位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在校大学生30人,男女各15人,在相同的环境下、同一时间段进行4种穴位的电导检测.结果 4种穴位0<r<1,提示:井原穴和腹募穴呈正相关.结论 井原穴与俞募穴之气是通过气街相互贯通的,井原穴的电导值可反映俞募穴的电导值趋势,为课题穴位的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杨宁;欧阳育树;原嘉民;刘赟;徐福平;杨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李凯;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50例用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予通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乳房胀痛的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联合通乳颗粒能够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胡静;王冬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文章通过对阴阳消长与《伤寒论》少阴病关系的论述,并从阴阳消长角度详细分析少阴病的提纲、转归、证治和预后.笔者认为应用阴阳消长理论能更清晰的把握少阴病阳衰阴亏的病理本质及疾病的整体变化,有利于对少阴病的深层理解,亦能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作者:刘飒;许前磊;谢世平;谢忠礼;武兴伟;吕顺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针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以探讨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取穴“百会”和双侧“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 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电针预刺激及针灸预刺激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周华;孔立红;宋杰;李东湖;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浆大戟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作用;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和DAPI细胞核染色法检测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凋亡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①乳浆大戟提取物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②乳浆大戟提取物能使宫颈癌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性细胞死亡;③乳浆大戟提取物能够显著阻滞宫颈癌HeLa细胞在G0/G1期,降低Cyclin D1、Cyclin E和CDK4的表达水平,增加P21的表达水平.结论 乳浆大戟提取物通过下调Cyclin D1、Cyclin E和CDK4的表达和上调P21的表达,使HeLa细胞阻滞在G0/Gl期,进而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依赖线粒体通路的凋亡性死亡.
作者:明平红;陈红波;蔡婷;黄来强;周兰贞;郭采平;宁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因此,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这就要求患者要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才能较好的控制本病,但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并不高,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该院的64名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对该院2010年出院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共64名,其中男性28名,女性36名,年龄28~72岁,1型患者2例,2型患者62例.2 方法
作者:周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对通脉复方中有效成分吸附和解吸佳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总酚酸和葛根素的吸附和解吸率.结果 综合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的吸附性,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通脉复方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通脉复方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郭嘉雯;陈国芹;陈超;崔红花;管淑玉;王淑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太极图里的“无极、太极、阴阳”三要素,可给中国古典哲学发生提供三大公理;古典哲学元素潜在着精确的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古典哲学用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研究万物演化共性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其理论核心;阴阳是任何哲学元素潜在或显在的哲学思维模型,它反映着同源自组织对待演化的两个趋势.
作者:李秀美;王全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紫草素和甲基异茜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方法 在培养菌体的过程中加入以上两种物质,然后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提取出正常大肠杆菌DNA,加入以上两种物质温育后电泳.结果 和空白样相比,不管是方法一还是方法二中的样品均出现了新的条带,说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结论 紫草素和甲基异茜草素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黄国霞;阎柳娟;李军生;黄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三叶香茶菜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GSH-Px、SOD、MDA、Hyp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能显著降低CC1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力(P<0.01);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力(P<0.05),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P <0.05),并降低肝组织中MDA、Hyp的含量(P<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覃洪含;夏星;王勤;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萍;蒋建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