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十二经脉井原穴和俞募穴的相关性研究

杨宁;欧阳育树;原嘉民;刘赟;徐福平;杨志敏

关键词:井穴, 原穴, 背腧穴, 腹募穴, 相关性
摘要:目的 利用穴位的电导性,观察井原穴、俞募穴4种穴位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在校大学生30人,男女各15人,在相同的环境下、同一时间段进行4种穴位的电导检测.结果 4种穴位0<r<1,提示:井原穴和腹募穴呈正相关.结论 井原穴与俞募穴之气是通过气街相互贯通的,井原穴的电导值可反映俞募穴的电导值趋势,为课题穴位的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科研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的学风建设研究

    中药科研实践班是我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作者以中药科研实践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强化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炳学;周炜;邵敬辉;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小面积烧伤患者72例,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清创后用瓦楞子膏包扎治疗,对照组清创后用传统油纱包扎治疗.结果 该院中医科应用瓦楞子膏治疗4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较系统观察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瘁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药膏后能安静入睡,成人创面疼痛缓解,大约30分钟后疼痛消失;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患者,涂布药膏后体温下降较快,毒血症得到改善;治疗中无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培养均阴性)及加深现象.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6~8d,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2~ 18 d.结论 瓦楞子膏治疗小面积烧伤总有效率达98%以上,止痛、抗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萍;蒋建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宁心红杞胶囊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归属分析

    目的 分析宁心红杞胶囊活性部位的特征峰在复方全方及单味药材中的归属.方法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相同实验条件下提取的复方、具抗颗粒细胞凋亡活性的有效部位及其组方各单味药材的HPLC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宁心红杞胶囊复方、各有效部位及各单味药材有较好的相关性,复方中含有梓醇、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化合物;复方活性部位色谱峰在各单味药材中都有分布,样品16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熟地、枸杞子、山楂;样品17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熟地、枸杞子、山楂;样品38、39、40色谱峰较多,成分复杂,主要来源于山楂和红花两味药材.结论 复方各部位的指纹图谱为阐明各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汝文文;韦敏;吕晔;勇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灭菌方法对保济丸及厚朴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的 优选佳灭菌方法,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含量,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灭菌方法(包括微波灭菌-A法和微波灭菌-B法、加湿微波灭菌-A法和加湿微波灭菌-B法、湿热蒸气灭菌法、Co-60灭菌法)和未灭菌处理的厚补药材和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微波灭菌-A法下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微波灭菌法下厚朴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总量大.结论 为提高保济丸制剂中厚朴酚和和厚朴酚的含量,可采用微波灭菌-A法.

    作者:王东;蔡佳良;郭丽冰;胡婉;姬生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CD14表达及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药防治胃癌研究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CD14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防治人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GC-7901细胞分为空白组、治疗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空白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等比稀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依赖性.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率(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类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作者:张保静;黄会云;张涛;陈远能;黄适;郑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拉萨河流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首次报道了西藏拉萨河流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54科、145属、262种,分别占拉本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75%、50.9%、33.0%.文中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科属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药效、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7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统计分析,并针对该流域的药用植物开发和保护如何合理协调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汪书丽;罗建;兰小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为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第8周末开始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按10 ml·kg-1容积,每日0.648 g·kg-1,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eahime-PCR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Alb)含量升高,A/G比值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保护肝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都广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膝关节粘连2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4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年龄20 ~ 58岁.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松解,CPM机功能锻炼、中药熏洗及针灸治疗综合治疗膝关节粘连.结果 随访时间为4个月~10个月,平均6个月.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活动度108°,平均增加71°.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屈膝>100°)13例,良(80~ 100°)7例,一般(50 ~80°)4例.无复发粘连者.结论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膝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且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练;陈崎;周赤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民族药材土大黄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的鉴别及含量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作者:李杰;陆东明;吴萍;王仁嫒;张发斌;张广梅;刘占厚;赵协慧;陈湘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术抑制IEC-6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AM)对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M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M对IEC-6细胞p2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AM(432 μg ·m1-1)和AM(2160 μg· ml-1)剂量在作用于IEC-6细胞48h后即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p2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白术可通过上调周期抑制蛋白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IEC-6细胞的增殖.

    作者:郑芳;曾星;张娴;黄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7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住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α-干扰素抗感染,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一天一次,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风栋;洪国华;陈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UMS)所致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用经典的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小鼠快感缺失;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活动能力和绝望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提高SOD和GSH活性,降低小鼠脑组织MDA含量.结论 木犀草素对CU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小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改善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作者:刘毅;蓝诺;刘莉;缑灵山;付小彬;崔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灰毡毛忍冬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灰毡毛忍冬中2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对本课题组前期得到的23个五环三萜及其皂苷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以Vc作阳性对照.结果 2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中3个含绿原酸取代基的皂苷(绿原酸酯皂苷)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强于VC和绿原酸.结论 灰毡毛忍冬绿原酸酯皂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管福琴;刘敏;单宇;陈雨;赵友谊;王鸣;孙浩;冯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细胞Tea-8113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人舌癌细胞Tea-8113增殖的影响,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按照不同浓度分别作用于舌癌Tea-8113细胞24 h、48 h和72 h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增长,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增大.结论 可以看出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时间依赖关系也比较明显,少棘蜈蚣活性蛋白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刘兵;谭竹钧;孔祥平;佟明华;蔡咏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CYP2C9活性和蛋白表达的测定

    目的 测定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表达.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探针药物苯妥英钠(PHT),采用RP-HPLC法测定给药后12 h血清中苯妥英钠和代谢产物4'-羟基苯妥英(HPPH)的血药浓度,以HPPH与PHT的浓度比值评价CYP2C9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CYP2C9的蛋白表达.结果 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均在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8.24%,104.32%和96.37%,108.69%,103.54%;平均日内RSD分别为8.10%,4.74%,2.75%和8.40%,3.64%,2.58%;平均日间RSD分别为8.86%,7.36%,5.19%和8.74%,6.33%,8.39%.CYP2C9蛋白定量回归方程为C=98.53×OD-0.86,r=0.999 0.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测定.

    作者:高翔;袁明;李永平;朱俊博;尹月淼;李永芳;李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血栓性静脉炎10例

    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是产褥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家统计的产科发病率为1:2000~1:6000[1].其主要特点是细菌感染和静脉血栓同时存在,静脉应用抗生素和全身肝素是两项重要治疗措施,但肝素的使用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对1992年至2009年先后收治的产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10例,在使用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中药方剂通过口服、灌肠、局部热敷三种给药途径治疗,未使用肝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畅宁对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的血压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畅宁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两种模型的降压作用,并从左室重构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的血畅宁对两种大鼠模型血压的影响,同时称取左室重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并以RT-PCR检测两种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的mRNA表达.结果 给药5周后,发现血畅宁可以明显降低两种模型的血压,降低LVMI,改善心肌组织结构,并增加心肌组织中AT2R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AT1R mRNA的表达,其中以血畅宁高剂量组效果为明显.结论 血畅宁降压疗效确切,并能够明显改善左室重构,对两种模型大鼠的心脏这一靶器官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毅;王文靖;阳涛;王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药罗勒有效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胞内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维药罗勒(Ocimum basilicum L.OBL)有效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将用OBL-乙酸乙酯和OBL-正丁醇依次对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上清液中LTB4和PGE2的浓度,求出其抑制率.结果 OBL-乙酸乙酯和OBL-正丁醇提取物对LTB4和PGE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LTB4的大抑制率分别为42.78%、38.63%,对PGE2的大有抑制率分别为57.95%、51.0%;对LTB4和PGE 2的抑制作用中OBL-乙酸乙酯的强于OBL-正丁醇(P<0.05);相同浓度的药物对PGE2的抑制率大于LTB4(P<0.05).结论 维药罗勒可能是一种双重抑制药,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和5-酯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米娜瓦尔·哈帕尔;依巴代提·吐乎提;阿布力子·阿布杜拉;阿尔孜古丽·吐尔逊;娜迪热·热依木;艾尼瓦尔·吾买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