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华;吕林华;张玉碧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桂郁金药材中β-榄香烯、莪术呋喃烯和吉马酮的方法.方法 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方式为80℃保持5 min,以4℃/min升至140℃,保持5 min,再以20℃/min升至250 ℃;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80℃.结果 β-榄香烯、莪术呋喃烯和吉马酮分别在10.12~ 151.8 μg/ml,41.11 ~ 616.5μg/ml,180.62~2 709.3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9%(RSD=1.57%),98.47%(RSD=1.82%),98.54%(RSD=2.0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桂郁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麦海燕;黄际薇;肖佩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出油率为指标,筛选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以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巴旦仁油的包合工艺.结果 优选的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5h;优选的包合工艺为:巴旦仁油与β-环糊精(β-CD)比例为1:6(ml:g),加水体积为8rnl,包合时间为80 min,巴旦仁油包合率为95.66%.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合理、可行;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巴旦仁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
作者:王桂玲;顾政一;贺金华;杨伟俊;毛艳;康雨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荞麦花叶提取物(EBFL)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MTT法观察EBFL对H2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计算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台盼蓝染色法动态观察EBFL对H22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计算细胞平均死亡百分率.台盼蓝染色法动态观察EBFL对H22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计算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EBF对H22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以中浓度组为明显,抑制率达到51.29%.肿瘤细胞生存率显示,EBFL对肿瘤有直接杀伤作用,但不如CTX明显(P<0.01).凋亡率结果显示,48 h后EBFL对H22瘤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以中浓度组为明显达到(40.33±2.52)%.结论 EBFL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郭兰;赵志宇;韩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酶解技术近些年来在中药提取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酶解技术在进行中药提取的过程当中与其他提取技术存在着本质的差别.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出过程中的应用使得中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对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当中的应用,本文将主要对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
作者:宋成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主要研究血清中的外源性物质,观测血清中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近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在体内药效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文章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乌云索德;领小;包力尔;伊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康舒宁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胃康舒宁200,400,800 μg· ml-1浓度组作用细胞24,48,72,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吸光值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制作胃癌细胞爬片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与BH3相互作用基因死亡促进因子(Bi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00~800μg·ml-1胃康舒宁作用细胞24,48,72,96 h后OD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胃康舒宁能显著增强胃癌细胞株SGC-7901内Caspase-3、Caspae-9、Bid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胃康舒宁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胃康舒宁调节胃癌细胞中Bid蛋白表达,并裂解Caspase-9、Caspase-3有关.
作者:蒋时红;蔡小平;刘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ISO,诱导大鼠产生急性心肌损伤模型.给大鼠使用红景天苷观察大鼠心电图情况,检测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物质的含量,检测大鼠心梗情况.结果 红景天苷能够有效降低缺氧细胞内LDH、CK以及MDA的含量,对于减少心梗面积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结论 红景天苷对ISO所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禹晓宁;陈安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坤宝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40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坤宝丸治疗,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和谷维素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内分泌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4%(P<0.05);观察组的临床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两组E2均上升,FSH、LH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用药均在改善女性围绝经期激素水平上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 坤宝丸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晔;周明芳;王君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以抗炎药理活性为药效学指标,对苗药追风伞总提物及其各萃取层进行筛选研究,以确定追风伞抗炎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结果 追风伞总提物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水层低剂量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追风伞具有良好的抗炎药理活性,其有效部位为水层.
作者:谢海琴;赵兵;邓璐璐;黄筑艳;张援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矽肺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矽肺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热毒宁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感染疗效满意.
作者:蔡志钢;靳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验证“上山虎”伤湿止痛膏(以下简称“上山虎”膏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单膝骨性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10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上山虎膏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膝关节滑膜厚度、积液积分、VAS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比,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山虎膏药可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程度,减少滑膜厚度等,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居洪涛;张雪刚;陈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赤雹根总皂苷(SRTD)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跖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RT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取10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其余大鼠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将造摸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 mg/(kg.d)组和雷公藤多苷12 mg/(kg.d)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ig蒸馏水,连续21 d.计算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给药后第22天,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足跖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赤雹根总皂苷能明显降低R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P<0.01,P<0.05),显著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 <0.01,P<0.05).结论 SRTD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顾士栋;阎昊;佟继铭;曹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栀子柏皮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栀子柏皮汤低、中、高剂量组,ig给药10 d.各组于实验第8天,ig ANIT造模,48h后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SOD的活性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柏皮汤低、中剂量组的血清ALT、AST、ALP、GGT和TBIL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血清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栀子柏皮汤低、中剂量组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细胞浸润.结论 栀子柏皮汤低、中剂量组对ANIT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降酶保肝作用.
作者:张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金芪降糖片中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方法 采用超滤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金芪降糖片、金银花、黄连药材中成分与BSA的结合率进行测定;考察pH值对金芪降糖片、金银花、黄连药材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金芪降糖片中9种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与BSA结合作用明显;有机酸与生物碱成分与BSA结合存在置换作用.结论 金芪降糖片中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结合.该研究为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夏娜;邓雁如;金华;丁菲菲;曹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丹葛解酲汤对酒精性肝损害大鼠肝细胞中Bcl-2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葛解酲汤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2周后,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并观察肝脏的病理学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NF-κB在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丹葛解酲汤组就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丹葛解酲汤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模型组Bcl-2和NF-kB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丹葛解酲汤组Bcl-2表达强度高于模型组(P<0.05),丹葛解酲汤组NF-κB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丹葛解酲汤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影响大鼠肝组织中Bcl-2和NF-κB表达,推测丹葛解酲汤有减少肝细胞凋亡而起到保护肝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马丽;安超;高玉杰;钱月慧;牛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市售5个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了66个成分,其中有13个化合物为被分析的药材共有,共有成分的质量分数之和占药材挥发油总量的60%以上.结论 各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异,有必要建立有关吴茱萸药材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李佐军;周玉婷;邓雪姣;侯雪英;吴淳;谢智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肾脾阳虚模型大鼠的血清指标变化及温补脾肾方药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造模采用氢化可的松肌注加大黄水煎液灌胃复制肾脾阳虚大鼠模型、维生素E组灌胃V-E混悬液,桂附理中丸组灌胃桂理丸混悬液.结果 肾脾阳虚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肾脾阳虚可导致氧自由基过量聚积,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进而发生衰老.
作者:郭煜晖;周安方;陈涛;胡卫;梅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马黛茶水提液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马黛茶高,低(2,1 g/kg)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余3组喂饲高脂饲料.马黛茶高、低剂量组分别用马黛茶2 g/kg和1 g/kg灌胃,连续6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系数、血脂水平变化及肝脏抗氧化功能情况.结果 马黛茶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体重和肝质量系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结论 马黛茶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和增强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作者:高红莉;曲晓兰;刘昭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气虚质的关系与体质特征.方法 按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在读各年级本科大学生共7000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亚健康自评量表”,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由中医学专家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诊断,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科院校学生亚健康总体现患率为62.51%,女性现患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的亚健康大学生分布,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除具有气虚质的表现外,还兼夹了血瘀、气郁、痰湿等症状.亚健康大学生在心理、社会症状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结论 医科大学学生广泛存在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关注,积极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作者:于冰琰;毕建璐;陈晶;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1].护理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学校统筹实验考核,我院建立五元化实验教学考核方法,覆盖各临床护理学科课程内容和多种护理技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核,考核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实现了以促进护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人文关怀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作者:张英艳;杨立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