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阻合牙日仙拜尔颗粒巴旦仁油萃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王桂玲;顾政一;贺金华;杨伟俊;毛艳;康雨彤

关键词:巴旦仁油, 正交实验, 萃取工艺, 包合工艺
摘要:目的 优选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出油率为指标,筛选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以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巴旦仁油的包合工艺.结果 优选的巴旦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5h;优选的包合工艺为:巴旦仁油与β-环糊精(β-CD)比例为1:6(ml:g),加水体积为8rnl,包合时间为80 min,巴旦仁油包合率为95.66%.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合理、可行;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巴旦仁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狭叶松果菊的毛状根诱导及培养

    目的 利用两种发根农杆菌A4,R1000诱导狭叶松果菊产生毛状根,建立狭叶松果菊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 利用共培养法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预培养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对狭叶松果菊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和不同液体培养基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佳培养基.结果 利用发根农杆菌R1000,预培养48 h的叶柄为转化材料,浸染10 min的诱导率高,毛状根悬浮培养的佳培养基为1/2MS+ IBA0.5液体培养基.结论 狭叶松果菊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为狭叶松果菊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闫晓慧;胡世俊;谈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胃康舒宁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Caspase-9、3及Bid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康舒宁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胃康舒宁200,400,800 μg· ml-1浓度组作用细胞24,48,72,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吸光值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制作胃癌细胞爬片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与BH3相互作用基因死亡促进因子(Bi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00~800μg·ml-1胃康舒宁作用细胞24,48,72,96 h后OD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胃康舒宁能显著增强胃癌细胞株SGC-7901内Caspase-3、Caspae-9、Bid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胃康舒宁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胃康舒宁调节胃癌细胞中Bid蛋白表达,并裂解Caspase-9、Caspase-3有关.

    作者:蒋时红;蔡小平;刘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提取方法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影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效果,探寻一种佳的提取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温浸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加速溶剂提取法(ASE)、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5种方法对赤芍进行提取,然后应用HPLC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以芍药苷的含量作为参考指标,对赤芍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对比所采用的5种提取方法,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浸提取法、回流提取法、ASE法、SFE法、超声波提取法.结论 5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芍药苷含量相差较大,温浸提取法效果佳,且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明显.两者相比,温度对其提取效果影响更大.

    作者:马冰;王晶;刘春明;王强;张语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五元化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1].护理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学校统筹实验考核,我院建立五元化实验教学考核方法,覆盖各临床护理学科课程内容和多种护理技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核,考核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实现了以促进护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人文关怀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作者:张英艳;杨立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开花特性研究

    目的 对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开花特性进行了具体统计调查研究.方法 于花期,每日计数各农家品种植株开花数目,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和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研究5个农家品种其开花进程各有不同,表现在其始花日期、盛花日期及终花日期各有不同;种群水平上花期持续时间细麻针长(18天),大毛花短(12天).大毛花、小鸡爪的开花振幅曲线基本相同,小毛花、九丰一号的开花振幅曲线基本相同,细麻针与前四者均不同.个体水平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开花振幅、开花数及花期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农家品种间的差异,且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开花特性指数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盛花日期与花期长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盛花时间晚的农家品种其花期持续时间长;始花日期与开花数目间存在负相关,即始花时间晚的农家品种其开花数目少.结论 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开花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芳;张永清;李佳;金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银杏叶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的正交设计法优化

    目的 优选银杏叶总黄酮的佳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技术,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法优选银杏叶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结果 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闪式提取时间30 s,料液比1:20时,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高,为1.99%.结论 闪式提取法适合于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该工艺具有稳定、快速、便捷的优点.

    作者:赵宏;张宇;王宇亮;唐雨薇;唐丽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超声凉雾法加棒灸疗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中药超声凉雾法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 按照统计学随机数字表编码将40例干眼症确诊患者分为中药超声凉雾组加棒灸疗组(治疗组)和中药超声凉雾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中医症候、西医临床主观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测定进行观察,再将各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应用SAS8-2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在中医症候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3 8);尤其在改善白睛红赤、眼干涩、异物感、眼疲劳症状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5).两组在改善西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效,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006).结论 中药超声凉雾加棒灸疗治疗干眼症有效,效果好于单纯中药超声凉雾,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了解具体机制和改善疗效.

    作者:刘斌;陈炎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逍遥散对雌性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逍遥散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行性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膝关节失稳型造模,1周后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混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驱赶行走4周,分别灌药或灌生理盐水8周.造模后12周末处理动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逍遥散可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增强软骨细胞增殖,可能是逍遥散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行性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宗汉;戴七一;黎强;阮萍;郑铁牛;覃学流;谈驰;罗胤;高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交叉与融合:中医药高校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从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转变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三步走的措施入手,提出促进中医药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注重学生参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和提高理论研究,大力促进学生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和双语能力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龙眼叶不同提取物降血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龙眼叶不同提取部位的降血糖的活性.方法 分别采用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肾上腺素小鼠高血糖模型及正常小鼠,观察龙眼叶的降血糖活性.结果 龙眼叶的正丁醇和95%乙醇部位均能不同程度降低上述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而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龙眼叶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尤以正丁醇和95%乙醇部位疗效较佳.

    作者:梁洁;余靓;柳贤福;孙正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系证素模糊识别数学模型初探

    从症状与证素之间的复杂性、逻辑推理的模糊性出发,探索证素与症状间的非线性模糊映射关系,并从心系入手,初步构建心系证素模糊识别数学模型,经过专家论证及案例验证,其模型能够正确识别证素,辨证过程符合中医理论,符合“以象测藏,从症辨证”思维.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五脏系统的辨证研究中,为病证规范化及辨证信息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作者:杨涛;吴承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七总皂苷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HK-2细胞并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含25 mmol/L D-葡萄糖)和高糖+PNS组;48h后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HK-2细胞形态为立方形铺路石样,未见α-SMA阳性表达;高糖组细胞变为梭形长条样,α-SMA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细胞大部分仍呈立方形铺路石样,α-SM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高糖组TGF-β1与F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TGF-β11与FN的表达明显低于高糖组(均P<0.01).α-SMA的表达与TGF-β1、FN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N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分泌,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林琳;朱伟平;郑晶;贾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治疗经替比夫定治疗血清学应答不充分慢乙肝患者40例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筛选经替比夫定治疗两年以上,血清HBV DNA PCR检测不到(300 copies/ml)、HBeAg转阴一年以上而未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继续接受替比夫定和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治疗26周.治疗结束时主要观察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6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单药替比夫定组为15%;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组为32.5%.替比夫定组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组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 与单药替比夫定组相比,替比夫定联合紫河车组具有更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作者:林丹;尹德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纯化方法对黄柏水提液的纯化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纯化方法对黄柏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并结合指纹图谱,对离心法、水提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进行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黄柏水提液各成分的影响较均衡,有效成分损失较小,更适合对黄柏水提液的澄清.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黄柏水提液的纯化.

    作者:盛华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仝小林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验案分析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西医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不能彻底改善病人的整体情况,大多数患者终发展成肝硬化.仝小林教授善用经方,以及经方之法,经方之理,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又创症、证、病辨治理论,遵循以症为靶,以证为基,以病为参,并以此来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郭艳青;刘文科;武胜平;刘洪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孙自学教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用药经验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孙自学教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孙自学教授治疗的257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1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益气健脾、补肾、清热解毒、养阴、利湿、活血6大类.结论 孙自学教授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养阴、活血化瘀类药物来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常用药物6大类,31味.

    作者:王祖龙;申保庆;马永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海南黎族治疗肝病的药用植物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对海南黎族治疗肝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治疗肝病的药用植物资源共有94种,隶属于52科86属,以蝶形花科(7属8种)、菊科(6属6种)和大戟科(5属6种)属数和种数多;草本植物种类多(47种,占总种数的50.0%),其次为乔木和藤本植物(各为17种,各占总种数的18.1%),灌木种类较少,为13种(占总种数的13.2%);治疗方法以煎水内服为主(92种,占总种数的97.9%);木蝴蝶、黄牛木、马蹄金、荷莲豆、白花蛇舌草、地耳草、地胆草等种类具有高的“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

    作者:郑希龙;饶显龙;李榕涛;甘炳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BDNF mRNA)表达的改变,以及酸枣仁汤(SZRD)对PCPA所致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酸枣仁汤可能的作用环节.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ZRD大剂量组(15 g·kg-1)、SZRD中剂量组(7.5 g·kg-1)、SZRD小剂量组(3.75 g·kg-1)、西药治疗组(艾司唑仑2 mg·kg-1).采用腹腔注射PCPA的方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各组治疗7d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PCPA失眠模型组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酸枣仁汤高剂量组中缝背核内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司唑仑组中缝背核BDNF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艾司唑仑组中缝背核Bcl-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PA所致失眠能导致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强,酸枣仁汤能调节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量,从而发挥对失眠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慧;罗坤;赵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T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表达的影响.方法 CBA/J×BALB/C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DBA/2建立复发性流产模型,将复发性流产模型CBA/J×DBA/2孕鼠按怀孕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寿胎丸高剂量组、寿胎丸中剂量组和寿胎丸低剂量组,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至孕14 d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蜕膜组织Tf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蜕膜Tf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蜕膜Tf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蜕膜T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寿胎丸通过上调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Tf的表达,从而实现维持妊娠,这可能是其安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谭展望;雷磊;李慧芳;朱伟;孟琼;罗蕾;卢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现状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主要研究血清中的外源性物质,观测血清中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近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在体内药效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文章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乌云索德;领小;包力尔;伊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