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黄芩苷的电化学检测

丁天娇;叶柳;孙晓宇;张琳;于妍妍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 黄芩苷, 电化学传感器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构筑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黄芩苷的特异性电化学检测。方法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黄芩苷作为模板分子,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印迹材料的电化学响应是非印迹材料的3.5倍;相比于其他结构相似的分子(芒柄花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该传感器对黄芩苷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电流响应与黄芩苷的浓度在1.5~6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低检测限为0.6μmol/L (S/N≥3)。对复方蒲芩胶囊中黄芩苷有效成分的检测回收率为97.14%~100.01%。结论该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现了复杂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选择性检测。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经颈动脉彩超筛查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设为颈动脉狭窄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非颈动脉狭窄组,检测颈动脉狭窄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特点,同时记录和检测2组人群的年龄、性别、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体重指数( BMI)等,此外,利用ELISA方法检查两组人群血清中骨桥蛋白水平。结果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稳定斑块34例,不稳定斑块46例。与非颈动脉狭窄组比较,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MI均明显升高( P均<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较非颈动脉狭窄组高(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狭窄与患者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骨桥蛋白水平有关(B=0.022~0.047,P均<0.05)。结论血清骨桥蛋白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王晓瑛;陈静;闫艳;王晓萍;杨新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楷木提取物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楷木提取物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180肉瘤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阴性对照组给予0.5 ml蒸馏水;阳性药物组给予环磷酰胺20 g· kg-1· d-1;实验组给予楷木提取物(200 mg· ml-1)、楷木提取物与姜辣素组合物(组合物,楷木提取物与姜辣素1∶1,200 mg· ml-1),每鼠灌胃0.5 ml。连续给药10天,计算肿瘤抑制率。将H22肝癌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阴性对照组给予0.5 ml蒸馏水;阳性药物组给予环磷酰胺20 g· kg-1· d-1;实验组给予楷木提取物(200 mg· ml-1)、组合物(200 mg· ml-1),每鼠灌胃0.5 ml。连续给药10天,计算肿瘤抑制率。将EAC实体瘤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阴性对照组给予0.5 ml蒸馏水;阳性药物组给予环磷酰胺20 g· kg-1· d-1;实验组给予楷木提取物(200 mg· ml-1)、组合物(200 mg· ml-1),每鼠灌胃0.5 ml。连续给药10天,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楷木提取物及组合物对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EAC实体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楷木提取物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及EAC实体瘤,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任爱玲;李晓玲;侯宁;岳旺;张继国;丁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RG1基因在Ⅱ期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Ⅱ期结肠癌中BRG1( Brahma-related gene-1)基因的表达并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Ⅱ期原发性结肠癌患者,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BRG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BRG1基因在Ⅱ期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7.6%)高于癌旁组织(20.4%)(P<0.01)。 BRG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所有Ⅱ期结肠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7.3%,其中BRG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别为79.3%和5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BRG1低表达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 P<0.05)。结论 BRG1在Ⅱ期结肠癌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溢新;刘佳;宋军;宋虎;符炜;徐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inX1基因过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PinX1基因过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EG-FP-C3-PinX1过表达质粒和pEGFP-C3对照组质粒,分别转染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CCK8细胞增殖实验分析PinX1过表达后对2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2种神经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PinX1蛋白c、yclin 家族蛋白、CDK抑制剂蛋白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pEGFP-C3-PinX1过表达质粒可以有效增加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中PinX1蛋白的表达,PinX1过表达后抑制细胞的增殖,PinX1过表达后下调hTERT的表达,提高 p27的表达,降低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结论 pEGFP-C3-PinX1过表达质粒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中PinX1的表达,PinX1过表达后可能通过影响cyclins、CDK抑制剂蛋白以及hTERT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终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杜颖;李中林;程乾;曹梦函;梅鹏金;白津;郑骏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581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选取经过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巨大儿(体质量≥4000 g)581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分娩的581例体质量正常儿(2500 g≤体质量<4000 g)作为对照组,对2组母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10.29%,研究组产妇孕周、产次、孕末期体质量、男性新生儿、妊娠糖尿病、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中剖宫产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者(P<0.01)。结论产妇分娩孕周、产次、孕末期体质量、妊娠糖尿病和新生儿性别是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发生会增加产科并发症。

    作者:高丽萍;薛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黄芩苷的电化学检测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构筑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黄芩苷的特异性电化学检测。方法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黄芩苷作为模板分子,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印迹材料的电化学响应是非印迹材料的3.5倍;相比于其他结构相似的分子(芒柄花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该传感器对黄芩苷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电流响应与黄芩苷的浓度在1.5~6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低检测限为0.6μmol/L (S/N≥3)。对复方蒲芩胶囊中黄芩苷有效成分的检测回收率为97.14%~100.01%。结论该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现了复杂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选择性检测。

    作者:丁天娇;叶柳;孙晓宇;张琳;于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RUNX3基因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 RUNX3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2000将真核表达质粒pFlag-RUNX3和pFlag-Control分别转入U251和U87细胞中,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NUX3蛋白表达,通过迁移实验、人工基底膜细胞侵袭实验来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MMP-2的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Flag-RUNX3质粒24 h后U251和U87细胞中RUNX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细胞迁移能力分别下降了86%和74%;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了83%和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RUNX3可以明显抑制2种胶质瘤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和酶活性。结论RUNX3可以通过MMP-2途径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李中林;范月超;梅鹏金;陈洪福;陈晨;底洁卉;白津;郑骏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替莫唑胺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 TMZ)诱导黑素瘤细胞A375、MV3、M14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黑素瘤细胞A375、MV3、M14分别用TMZ干预。应用CCK-8法检测黑素瘤细胞抑制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Mcl-1、caspase-3、γ-H2AX、NF-κB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MZ作用于黑素瘤细胞后,能明显抑制黑素瘤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效应。 Bax的表达量显著增加,Mcl-1、Bcl-2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生成有活性的caspase-3;γ-H2AX的表达水平随TMZ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而NF-κB表达量减少,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TMZ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Mcl-1、caspase-3、γ-H2AX、NF-κB的表达调控有关。

    作者:王红梅;蒋爱军;韩正祥;蒋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用XE-2100 D血液分析仪筛查异型淋巴细胞的研究

    目的:运用SysmexXE-2100D血液分析仪,探索筛选异型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析4DIFF散点图a区域异常和正常各60例血常规标本,并分为A、B 2组,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手工显微镜检查异型淋巴细胞,以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4DIFF散点图a区域异常提示的准确性。结果 A组中检出异型淋巴细胞55例,5例未检出;B组中检出异型淋巴细胞3例,57例未检出。敏感度94.83%,特异度91.94%,阳性预测值91.66%,阴性预测值95%,准确度93.33%。四格表χ2检验,A组:χ2=5.217,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χ2=3.077,P=0.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ysmexXE-2100D血液分析仪4DIFF散点图a区域异常提示筛选异型淋巴细胞,切实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王炜;陈卫民;沈菁;倪士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或标准输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分别与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常规输注联合应用对进展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10 mg· m-2· min-1)输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标准输注(30 min)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每例患者完成4周期(至少2周期)化疗。治疗期间随访评价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2.35%(11/34)、12.1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及临床受益反应研究组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65% vs.36.36%、61.76% vs.42.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35.36±19.45)天、(243.59±21.87)天,至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163.52±17.08)天、(147.39±16.4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尤其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相似( P>0.05)。结论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具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及临床受益反应,延长了总生存时间及至肿瘤进展时间;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其血液学毒性较为显著,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万一元;王晓炜;惠红霞;万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成年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成骨诱导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将成年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建立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及掌握细胞生长形态,运用诱导剂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为后期建立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提取成年比格犬的BMSCs,运用半骨髓直接贴壁法进行体外分离与培养。将第2代BMSCs分成2组,实验组用加入等量诱导剂1(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L-抗坏血酸)和诱导剂2(骨形态发生蛋白-2即BMP-2)的含胎牛血清培养液进行联合定向成骨诱导培养,对照组只用含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于诱导的3、7、14、21天分别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检测,并于3周后进一步行茜素红染色、ALP染色,4周后行Von-Kossa 染色来鉴定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结果诱导3、7、14、21天,实验组细胞的ALP活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状态,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细胞诱导3周后行茜素红染色、ALP染色及诱导4周后行Von-Kossa染色都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以上结果均符合成骨细胞的特性,说明实验组有大量成骨细胞生成。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成年比格犬BMSCs在一定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作者:许蕾;李家锋;唐巍;韩建国;孙晋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TNE蛋白表达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PTNE蛋白表达对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初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纳入经分子病理学证实KRAS野生型、同时接受过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共5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PTNE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51例患者中,25例患者一线接受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26例患者二线接受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25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占49.0%;19例患者病情稳定(SD),占37.3%;疾病控制率(DCR)86.3%。中位生存时间22.0个月。 PTEN阳性表达30例(58.8%)。 PTEN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0.015);PTEN阳性的患者DCR 93.3%(28/30),PTEN阴性者DCR 66.7%(14/21),PTEN表达与DCR有关(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ECOG PS评分、PTEN状态对中位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26);Cox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 PS评分及PTEN状态是晚期KRAS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独立疗效预后因素。结论 KAR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TEN蛋白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

    作者:王晓杰;林晶;陈誉;师怡;杨眉;陈玲;余家密;郭增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352例儿童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其中血管瘤296例,鲜红斑痣16例,蜘蛛痣23例,化脓性肉芽肿17例。治疗半年后,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352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0%,不同疾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结论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痛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萍;吴倩;王静;郝迪;王博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胎盘雌激素受体表达与早产胎膜早破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早产胎膜早破人胎盘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分娩孕妇60例,早产胎膜早破为试验组,足月胎膜早破组、足月规律宫缩组、足月无宫缩组为对照组,每组15例。取分娩后胎盘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胎盘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组胎盘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05)。结论胎盘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加在早产胎膜早破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嵇冬梅;张曙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稳定、高效、易重复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迅速取出心脏,悬挂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Ⅱ型胶原酶经升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其间控制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分离即刻活细胞产量(3.2±0.4)×107,长杆状、横纹清晰;台盼蓝染色阴性的杆状细胞比率(86.7±5.3)%,经培养细胞可存活7天以上。结论通过调节和控制心肌细胞急性分离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获得高产量、高活性的心肌细胞。

    作者:张琳;纵静;张庆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特异性的shRNA抑制c-Jun蛋白表达对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构建c-Jun特异性的shRNA及研究其抑制c-Jun蛋白表达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c-Jun编码序列设计并构建shRNA质粒,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 Western blot检测其对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方法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构建了c-Jun小干扰质粒shRNA-1和shRNA-2。荧光显微镜观察到shRNA质粒在HepG2细胞转染效率约在80%。 Western blot显示shRNA-2小干扰质粒对c-Jun抑制效果要强于shRNA-1小干扰质粒。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RNA-2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其迁移能力(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对c-Jun有效shRNA干扰质粒,下调c-Jun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进一步研究c-Jun在肝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提供了工作基础。

    作者:罗文雅;周凯;胡磊;李向阳;孔凡运;尤红娟;汤仁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藜芦醇邻甲苯胺衍生物的合成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白藜芦醇邻甲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工艺。方法以白藜芦醇为起始反应物,以较简单的方法,经4步反应合成得到目标产物。结果实验依次经过取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酰氯的反应以及生成酰胺的反应,终得到收率为69.5%的白藜芦醇邻甲苯胺衍生物。结论本实验中的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

    作者:刘玲;张立邦;郑友广;安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iR-143和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miR-143、miR-145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3、miR-14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143和miR-145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 Real-time PCR法检测提示miR-143和miR-145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143和miR-145的低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2种mi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胃癌组织中miR-143、miR-145表达呈正相关( r=0.792,P<0.05)。结论 miR-143和miR-145在胃癌中明显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孙兴邦;张玄;赵晶;高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3DE)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 CHD)患者,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分别采集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RT3DE图像。应用改良的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与术前比较,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LAVmax减小(P<0.01),LAVmin、LAVp、LAAEF减小(P<0.05),LAPEF、LVEF增大(P<0.05);mSRs和mSRe增高(P<0.05),mSRa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LAVmax、LAVmin、LAVp、LAAEF 均减小(P <0.01),LAPEF、LVEF增大(P<0.01);mSRs 和 mSRe 增高(P <0.01),mSRa降低(P<0.01)。②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LAVmax 减小(P <0.01),LAVmin、LAVp、LAAEF减小(P<0.05),LAPEF、LVEF增大(P<0.05);mSRs和mSRe增高(P<0.05),mSRa降低(P<0.05)。结论①CHD患者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减低,辅助泵功能增强。②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左心房功能较术前得到改善,表现为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增强,辅助泵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左心房功能进一步改善。

    作者:李承宗;胡晓芹;陆远;张超群;徐晤;杨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鼠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2 FN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目的:将小鼠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2 FN结构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以便于研究与FN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以重组质粒GV287-EphB2作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FN结构域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ET-28a-FN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利用SDS-PAGE检测FN-His6融合蛋白的表达。后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该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FN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经鉴定,FN-His6融合蛋白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得到少量可溶性FN-His6融合蛋白。结论小鼠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2 FN结构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为研究与FN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石小东;胡蕊;高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