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203例疗效观察

王成宝;杨朝晖;陈建杰;王新丽;张志发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中西医结合, 手足口1号方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手足口病例分成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197例采用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3例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手足口1号方,然后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在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层分析后两组间有口腔溃疡者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口腔溃疡患者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特别对口腔有溃疡的手足口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的应用.方法 借鉴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0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探讨及分类总结.结果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单方使用剂量一般在10~30 g左右,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结论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主治病症包括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复方缺乏配伍、用量及用药禁忌的原则.

    作者:李林森;焦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资冲颗粒体外上调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VEGFR-2等8种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中药专利药方资冲颗粒促进更年期妇女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选用HUVEC细胞作为体外模型;制备资冲颗粒的大鼠含药血清:使用含药血清干预HUVEC;对干预后的细胞进行以下两方面检测:使用含药血清连续干预HUVEC 5 d,期间每天检测细胞形态、培养上清液中雌二醇(E2)水平变化和被干预的HUVEC的生长速率;使用含药血清干预3d,而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8个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 资冲颗粒含药血清不明显改变HUVEC的细胞形态、培养上清液中的E2水平变化和HUVEC的生长速率;资冲颗粒含药血清明显上调了VEG-FR-2、VEGFR-1、ANGPT-1、TIE-2和ER-1等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同时明显下调VEGF-A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而ER-2和ANGPT-2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研究初步阐明了资冲颗粒促进人血管生成的机制.

    作者:万谦;叶尚勉;陆华;胡翔;尹巧芝;田爱萍;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镇痛实验,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作用,通过观察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桑白皮总黄酮(400,800 mg/kg)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而对热板法所致疼痛无明显作用,桑白皮总黄酮(400mg/kg)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 桑白皮总黄酮具有一定的外周性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作者:俸婷婷;谢体波;林冰;赵致;周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麻素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天麻素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天麻素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眩晕改善状况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UCLA眩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UCLA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艳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0版《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之水飞蓟的质量标准比较

    目的 对2010版《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水飞蓟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逐项对比法进行对比.结果 鉴别、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微生物限度、其他有机物、农药残留、水分、干燥失重、重金属残留和贮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水飞蓟《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低于《美国药典》质量标准,修订《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是必要的.

    作者:刘金平;袁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龚廷贤《万病回春》学术思想的现代研究

    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学验俱丰,著作等身,是我国历史上著作多的医家之一.其中富盛名者当属《万病回春》.该书以“凡疾者疗之,沉病顿起,如草木之逢春”而名.该书刊出后,不仅国内梨枣再易,一版再版,名声大噪,17世纪中叶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多次付梓,并形成巨大影响.鉴于此,现代中医学者对其现代学者对该书的发掘研究方兴未艾,并取得初步成绩.文章对《万病回春》现代研究概况予以全面的评析.

    作者:徐春娟;何晓晖;陈荣;许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康宁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NF-α及IGF-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康宁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肾康宁方,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TNF-α、IGF-1水平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GF-1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肾康宁方能有效改善早期DN患者UAER,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GF-1水平有关.

    作者:唐爱华;周卫惠;李双蕾;邓小敏;李盈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BCA-CLN)的处方.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貌;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苷(BCA)加入量、单油酸甘油酯用量和F127用量对(BCA-CLN)性质的影响;根据归一值的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呈类球形,三个影响因素和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处方范围为BCA用量为80 ~ 90 mg,GMO用量为6.5~7g,F127用量为600~800 mg.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作者:陶莉;罗千古;吴传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甘草废渣中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废渣中的有效成分一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L-酪氨酸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绘制酶动力学曲线,推断抑制类型.结果 异甘草素、光甘草定都不同程度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异甘草素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的IC50值为1.66 mmol·L-1,对二酚酶无抑制效果;光甘草定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31.16μmol·L-1、20.38 μmol·L-1;且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的效应表现为竞争型抑制.结论 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废弃甘草渣中有效成分作为植物源美白添加剂提供依据.

    作者:范玉涵;马全武;王建国;张立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文化自觉语境下中医文化的现代发展

    文化自觉可以成为中医文化现代发展的方向引导.自醒与自省唤醒了中医文化危机意识、促进了中医文化现代发展的进程正式启动.自信与自立有助于守住中医文化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中医文化不会被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所吞噬而屹立于人类医学文化丛林.自新与自强可以有效地遏制中医药文化沦为其他医学文化的附庸或从属地位、实现中医文化在动态之中保持与现代社会的同步发展.

    作者:李玫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蒙药用植物耧斗菜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蒙药用植物耧斗菜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80%乙醇对耧斗菜进行超声波提取.检测提取物对黑腹果蝇寿命及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组耧斗菜提取物使雌雄果蝇SOD活性上升,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P<0.05);雄蝇MDA含量降低,CAT活性升高(P< 0.01或P<0.05),而对雌蝇MDA含量和CAT活性无显著影响.给药组雌雄果蝇与对照组比较可延长平均寿命(P<0.01或P< 0.05),并能提高平均高寿命.结论 耧斗菜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能延长果蝇寿命,增强黑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

    作者:敖恩宝力格;张园园;乌达巴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步推拿法结合耳穴贴敷治疗青少年近视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步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将6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60只眼)和对照组(30例,60只眼),治疗组采用三步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推拿配合耳穴贴敷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近期疗效.结果 三步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青少年近视和常规穴位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青少年近视均有疗效(P<0.01),且三步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疗效优于常规穴位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法(P<0.05).结论 三步推拿结合耳穴贴敷治疗青少年近视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金龙涛;马玉琴;陆群;王静;李春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经》中“得气”操作及整体观因素论析

    从得气的相关因素进行探析,重点介绍治神在针刺得气中的重要性,且治神贯穿针灸治疗疾病的进针、行针、出针及针后调治等过程.并从疾病模式角度分析影响得气的病情、社会、环境、气候时间等因素,探讨得气的本质及与疾病的关系,分析得气治疗疾病的机制是引邪气出,引谷气入.寄以此引出针灸临床需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

    作者:郭太品;梁繁荣;任玉兰;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归丸对EAE小鼠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peptide 35-55,MOG35-55)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左归丸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及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CNS病理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6、TGF-β、IL-17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IL-17含量升高;IL-4、TGF-β含量降低,泼尼松及左归丸组小鼠IL-6、IL-17含量降低;IL-4、TGF-β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 左归丸能够抑制EAE小鼠Th17细胞分化而起到抗炎治疗作用.

    作者:郑子安;钟相根;贾旭;王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康复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侵及四肢小关节,后期常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阻碍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难治性疾病.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几年有关RA的治疗进展并展望RA未来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艺;金荣疆;王素珍;寇洋洋;陈庆庆;杨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中药制剂加味柴芍六君颗粒,2次/d;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10 mg,3次/d,饭前30 min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和随访调查复发情况.结果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减退,烧心,嗳气或呕吐)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以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或呕吐等症状改善明显(P<0.01),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HP对其疗效可能无干扰作用.

    作者:何慧;王伟;彭卓嵛;卢杰夫;黄勇华;李桂贤;陈国忠;梁雪;黄雪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禀性衰败”探讨回医学的发病机理

    文章从回医发病学理论立论,通过对禀性、禀性衰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回医发病的病理机制,提出疾病发生原因多端,主由禀性衰败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而禀性衰败在回医学发病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治疗上强调理气调性,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使已衰败的禀性得到改善,恢复正常的禀性状态,达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之旨.

    作者:康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班秀文教授论治经带并病学术思想探析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月经病可诱发带下病,带下病亦可诱发月经病,或两者同时发病,常见月经病和带下病同时存在,故称之为经带并病.同时班老提出了治疗经带并病的思路,在病因病机、治法、分类论治方面均有独到经验,疗效显著.文章拟对其治疗经带并病的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和总结.

    作者:刘玉筠;员晓云;戴铭;董岚;张璐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药调节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广泛影响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参与炎性反应、引起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之一.文章针对新的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

    作者:张红霞;赵娟;潘扬;尚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以益胃生津为法防治围绝经期疾病

    女性由于生殖机能减退而逐步出现的围绝经期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机能的衰退,多责之于肾而从肾论治,但笔者认为围绝经期疾病的发生始于阳明脉衰,关乎胃之津气不足.防治围绝经期疾病可从培补阳明入手,以益胃生津为法,使冲脉有所资助,先天得以充养,从而延缓女性生殖机能的衰退,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