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姬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留存肾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六味组造模成功1周后每天用六味地黄汤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以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观察留存肾大体标本变化、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其改变.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大体标本中,模型组留存肾体积减少、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表面呈均匀弥漫大量细颗粒;HE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明显缩小、纤维化,肾小囊狭窄,肾间质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Masson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内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肾间质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六味组与模型组比:大体标本中,左肾体积稍大、重量略增,质地稍软;HE染色中,仅少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少部分肾小球轻度缩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轻度水肿;Masson染色中,被膜纤维组织增厚减轻,肾小球内、肾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少.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减轻5/6肾切除大鼠留存肾组织纤维化程度.
作者:陈丽;张熙;周忠志;何泽云;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侵及四肢小关节,后期常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阻碍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难治性疾病.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几年有关RA的治疗进展并展望RA未来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艺;金荣疆;王素珍;寇洋洋;陈庆庆;杨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针对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完善质量评价系统、深化质量内涵控制,建设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应对策略.结果 护理工作顺应改革,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和患者的需求.结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护理工作新形势,只有不断探讨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才能适时推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郑元梅;王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比较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水煎液药效学剂量相关性,为超微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发汗强度指标,观察麻黄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对小鼠发汗量的影响;以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麻黄汤对小鼠祛痰作用;以浓氨水引咳法检测麻黄汤对小鼠止咳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汤超微饮片止咳作用低起效剂量为0.78 g·kg-1,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1/4,祛痰作用低起效量为1.56g/kg,相当于临床等效量1/2,发汗作用低起效量为1.56 g·kg-1,相当于临床等效量1/2.结论 麻黄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药效学低起效剂量为传统饮片起效剂量的1/2 ~1/4倍.
作者:林祝山;刘宇聪;林晓春;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 治疗组:针刺以风池、华佗夹脊穴为主穴,并配以悬灸百会穴;对照组:西比灵胶囊5 mg,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疗法对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丁一;焦杨;吴常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2010版《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水飞蓟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逐项对比法进行对比.结果 鉴别、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微生物限度、其他有机物、农药残留、水分、干燥失重、重金属残留和贮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水飞蓟《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低于《美国药典》质量标准,修订《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是必要的.
作者:刘金平;袁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考证中医名方黄连解毒汤的出处.方法 考查、比较《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及其所引的《崔氏方》《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有关这类方剂的记载.结果与结论 被各种《中药方剂学》版本所载为出自《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的黄连解毒汤早的记载实为《肘后备急方》,建议将黄连解毒汤源出书重新修订为《肘后备急方》.
作者: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天珠散对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6 d制备拟痴呆模型,造模14 d后预防给予天珠散42 d,采用物体识别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生化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丙二醛(MDA)等含量.结果 天珠散450、900、1800mg/kg可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增强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结论 天珠散能提高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改善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状态.
作者:毕天;宋阔魁;杜文喜;李志勇;李彦文;张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脾胃系病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单纯使用脾胃病证药物疗效往往欠佳,而在常规辨证论治基础上适当加入解表宣肺药物可提高疗效.文章通过对脾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以及五行生克中的母子理论来阐释解表宣肺法在脾胃系病证中的运用,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此法的科学性,使开方心中有法可依,以期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代夏欢;张怡;解秀翠;朱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五爪龙是路志正国医大师应用较多的一味中药,体现了他重脾胃、顾润燥的学术思想,该文从五爪龙的名实辨析、性味辨析、临床应用经验三个方面作了阐述,结合案例总结了路老应用此药的经验.
作者:周计春;路洁;邢风举;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BZY-1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NC)、葡萄糖作用组(HG)、NAC组(NA)、金钗石斛多糖低(LD)、中(MD)、高(HD)剂量干预组,药物作用时间24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FDP1对Nrf2核转位.结果 与高糖作用组相比,金钗石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上调Nrf2mRNA、Nrf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Nrf2蛋白的核转位,上调了NQO1mRNA的表达(P<0.05).结论 金钗石斛多糖FDP1通过上调Nrf2mRNA、Nrf2蛋白表达和Nrf2蛋白核移位上调其调控的下游基因NQO1mRNA,以抵抗高糖诱导下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
作者:何晓然;张艳磊;刘园园;李小琼;唐彦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CBM、CINK、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纳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与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有检索均截至2012-09-31.两名评价者分别独立提取资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8个研究报道总有效率,结果显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优于其他常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RR=I.16,95% CI(1.07,1.25),P<0.000 01].8项试验中,2项试验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均提到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CAG疗效较一般中成药和西药好,但鉴于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肯定结论,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的随机时照试验非常必要.
作者:姚敏;囤荣梁;王云霞;王拥军;崔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葛花总黄酮有效成分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活性的影响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分别探讨葛花总黄酮有效成分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葛根素和刺芒柄花素分别对NE预收缩以及L-NAME和邻苯三酚预处理后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改变,并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 葛花总黄酮各有效成分对基础状态下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NE预收缩主动脉环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其中以染料木素作用强;L-NAME对四种有效成分的舒血管作用均有影响,其中对染料木素影响大;对比四种成分对氧自由基诱导的血管活性改变的影响,染料木素影响大,大豆苷元影响小.结论 葛花总黄酮各有效成分可通过NO途径和抗氧化作用调节NE和氧自由基诱导的血管张力的改变;不同有效成分作用的强弱可能与其化学结构上的羟基数量及位置有关.
作者:欧阳昌汉;林希;吴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镇痛实验,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作用,通过观察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桑白皮总黄酮(400,800 mg/kg)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而对热板法所致疼痛无明显作用,桑白皮总黄酮(400mg/kg)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 桑白皮总黄酮具有一定的外周性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作者:俸婷婷;谢体波;林冰;赵致;周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手足口病例分成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197例采用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3例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手足口1号方,然后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在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层分析后两组间有口腔溃疡者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口腔溃疡患者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特别对口腔有溃疡的手足口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宝;杨朝晖;陈建杰;王新丽;张志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的应用.方法 借鉴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0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探讨及分类总结.结果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单方使用剂量一般在10~30 g左右,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结论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主治病症包括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复方缺乏配伍、用量及用药禁忌的原则.
作者:李林森;焦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从收缩压分层的角度观察降糖丸治疗并有糖调节受损(IGR)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疗效的机制及并有IGR的MS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把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并有IGR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6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给予降糖丸治疗12周后,测量FPG、2hPG、TG、TC、HDL-C、LDL-C、BM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收缩压未分层时,中药降糖丸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BMI、TC、TG、HDL-C、LDL-C(P <0.01,0.05);收缩压≥140 mmHg时,中药降糖丸能降低患者的FPG、2hPG、TG、TC、LDL-C、BMI(P <0.01,0.05),130 mmHg≤收缩压<140 mmHg时,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收缩压< 130 mmHg时,降糖丸能降低2hPG、TC、、BMI(P <0.01,0.05).结论 气阴两虚型并有IGR的MS患者以高收缩压型为主.中药降糖丸能够改善FPG、2hPG、TG、TC、LDL-C、BMI,以改善2hPG和BMI为主,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从分层来看,可以降低高收缩压组的FPG、2hPG、TG、BMI以及正常收缩压组的2hPG,但尤其适用于高收缩压组患者的2hPG、BMI的改善.
作者:陈红谨;刘小溪;杨宇峰;石岩;王莉;连捷;王宏涛;冀天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11种药用红树植物叶的红外鉴定方法,并探讨它们所含的化学组分.方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分辨率为4 cm-1,扫描次数为32次,扫描时实时扣除H20和CO2的干扰,并用Omnic 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进行图谱分析及图谱数据比对.结果 获得11种药用红树植物的红外指纹图谱,并推测11种药用红树植物叶中均含有萜类、甾醇类、鞣质、黄酮类、醌类、酯类等化学组分.结论 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该研究可为这11种红树植物的定性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银胜高;吴伟红;林秋;宁小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风邪是引发肺系病的始发和首要病因,而肺为“娇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高,所以,风邪犯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风邪独特的致病特点,使其成为引发感冒、风咳、哮病、喘证、肺胀的重要因素.明确风邪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更有利于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李雯雯;朱雪;郭梦倩;马鹏飞;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沉香药材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通过改进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更换薄层层析板以及优化薄层色谱检视方法.结果 采用改进后方法与药典方法获得的沉香薄层色谱在Rf=0.41、0.51、0.63、0.83、0.87和0.91处均有颜色相同的荧光斑点.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地避免乙醚在超声过程中大量挥发,且改进后的检视方法可以减小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该方法可用于沉香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以及对沉香样品的品质等级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刘洋洋;杨云;陈怀琼;黄俊卿;张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