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捷;谷陟欣;卢凤来;黄胜;李典鹏
中药易出现混淆品,亟需找到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鉴别方法.近年来,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已成为中药材物种及物种间亲缘关系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就同工酶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牛红军;姜明;杨官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起用UPLC检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水提丹参,定时采样,使用UPLC测定不同时间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结果 该方法稳定,线性好,精密度佳.结论 可用该方法监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
作者:王晓毅;章顺楠;周立红;叶正良;范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糖足洗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黄芪、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糖足洗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芪甲苷在35.420~354.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73%,RSD为2.3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乔媛媛;郑敬;谈静;魏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两个月龄Wistar健康大鼠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枸杞叶水煎剂低剂量组5g·kg-1·d-1灌胃给药,枸杞叶水煎剂高剂量组10g·kg-1 ·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5 mg· kg-1 ·d-1灌胃,连续用各自受试物饲养两个月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DTNB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用TB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枸杞叶水煎剂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数值上减少(P<0.01).结论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可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作者:贾孟辉;张茂;王晓丽;贺晓慧;南一;袁玲;李防栋;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栽培条件(大棚、地膜覆盖、露地)当归多糖含量.方法 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样品当归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当归多糖含量.结果 大棚、地膜、露地样品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9%、2.87%、3.89%.结论 不同栽培条件下当归多糖含量不同,露地>大棚>地膜,露地栽培对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为明显,大棚次之,且大棚栽培与地膜覆盖对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程度基本相近.
作者:王振恒;晋玲;马毅;崔治家;李应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从中医宏观与辨证的角度切入,对比中西医学科思想的差异与优劣,阐述在中医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融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等理论精髓指导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独具中医特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新体系,试图解决蛋白质研究中出现表浅化等问题,进一步深化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作者:祝美珍;曾石森;齐玉洁;苏春寿;朱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临床具有治疗优势的一类疾病.莫若林教授为广西名老中医,学尊内经、伤寒、温病诸大经典,博采百家之长,擅长诊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尤其是在中医脾胃病辨证论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从医50余年,治愈大量脾胃病.笔者有幸跟随莫老学习,耳濡目染,深感其积累的临床经验之宝贵,总结研究、继承推广其学术经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丽萍;陈延强;秦艳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它的概念,具有多变性,但却是经过高度抽象形成.这种概念,我们称之为“象”,它的出现,是受道家“归根复本”思想的影响.“象概念”,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知识点而其思维逻辑则具有内隐性和遵循严格的数理规律的特点.
作者:王宏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药康肾合剂(KSP)对酒精性肾损害大鼠肾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每组22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酒精组给予乙醇每日2次灌胃,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基础上,加用康肾合剂水煎剂每日2次灌胃,共12周.于实验第4周、8周、12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酒精组大鼠肾组织PDGF-BB表达显著增强(P<0.05和P<0.01);中药组大鼠PDGF-BB表达明显低于酒精组(P<0.05和P<0.01).结论 大鼠肾组织PDGF-BB表达增强与酒精性肾损害存在一定关联,KSP干预酒精性肾损害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DGF-BB表达有关.
作者:邱皓;胡晓琴;吕晓云;刘文;李艳芬;滕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筛选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方法 甘草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制备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甘草各洗脱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洗脱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结果 甘草乙醇提取物的70%,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黄酮含量均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结论 70%和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分应为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
作者:孙佳明;张林林;宗颖;雷岱虹;贾雪婷;张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清脑复神液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MCI)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MCI病例32例,口服清脑复神液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精神心理学测试量表、症状积分比较等手段,评价清脑复神液改善MCI记忆减退症状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MMSE量表、临床记忆量表(量表总评分/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连线A测验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临床记忆量表(联想学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连线B测验、Boston命名量表、画钟测验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后、1月后、2月后及3月后与用药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清脑复神液可有效改善MCI患者记忆减退症状,提高记忆认知水平.
作者:李斌;葛玉霞;伍文彬;焦小柯;黄英;王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中药在胃肠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及分析.胃肠动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普遍,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三种基本作用.通过CNKI、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有关胃肠动力学中药的相关文献,从整体水平、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其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胃肠动力中药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刘慧敏;刘莉;肖炜;刘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桑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的产区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20μl,进行了12批桑枝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2批桑枝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4个特峰,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桑枝药材不同产地之间质量有差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缩减数据处理量、方法简单可靠,结果与相似度计算结果吻合.结论 桑枝HPLC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作者:东莎莎;赵恒强;王晓;吴宏伟;耿岩玲;刘建华;杨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当归本草考证及文献研究,总结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当归炮制的理论基础;从当归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炮制对当归质量影响的机制;分析比较国家标准及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当归炮制品药用部位、辅料、质量、剂量要求的差异,为当归炮制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硕;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结果 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分别在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0.1)、氯仿-甲醇(40∶1)、丙酮-冰醋酸(2∶1)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喻志标;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乙肝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之症,涉及多器官多系统,治疗上若仅从治肝入手,往往疗效甚微.“肝病实脾”是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精髓,始终贯穿肝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对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也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已取得卓越疗效.文章从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阐述肝病实脾理论在乙肝肝硬化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子瑶;梁健;邓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医疗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推拿手法是产生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关.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推拿手法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报道进行整理,并提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萌;李亚;尚坤;张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李忠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载,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以及自身特色针法治疗眼病,并且对各类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面独有心得,临床效果较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对于李忠仁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阮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终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有4篇是关于治疗中风后抑郁证),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0,95% CI(1.04,1.17)],4篇治疗中风抑郁证的RR=1.12,95% CI(1.04,1.22).结论 meta分析初步提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谦;沈耿;陈新林;莫传伟;李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