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瘀汤对降低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

牛长清;牛成月;崔鸿雁;崔鸿飞

关键词:清瘀汤,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清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观察炎症因子IL-1、IL-6和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于2011年8月~2016年12月接收的符合股骨颈骨折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把56例满足股骨颈骨折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探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清瘀汤,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1d及术后7d炎症因子IL-1、IL-6和CRP水平变化.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偏低,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炎症因子7 dIL-1、IL-6和CRP水平和术后1d相比较低,术后7d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有差异,符合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施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服用清瘀汤,明显降低了炎症因子的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次数.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Ⅲ期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应用中医骨折Ⅲ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骨折患者为4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骨折患者为49例,采用中医骨折Ⅲ期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统计比较两组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研究组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高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79.59%),同时研究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明显优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5.10%),两组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积极应用中医骨折Ⅲ期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勇灵;陈爱民;陈燕才;李树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脉灵颗粒剂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复脉灵颗粒剂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肝郁血虚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复脉灵颗粒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E/A、EVP、6min步行试验、T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复脉灵颗粒剂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宗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健脾痛经止痛膏穴位敷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性失眠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与穴位敷贴治疗,治疗1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和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评价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讨论:穴位敷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性失眠患者改善了睡眠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孔伟光;段迎喜;贺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从“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防治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护4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支气管哮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运用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中.

    作者:景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穴位贴敷配合排痰法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肺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配合排痰法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排痰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肺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次数、心率、大肺活量(VCmax)、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排痰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艳;苏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人文关怀在冠心病PCI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I的冠心病患者6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日和出院日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患者中实施护理人文关怀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水华;赵明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肛肠病术后肛门狭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肛肠病术后肛门狭窄的原因,以便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肛门狭窄的发生.方法:选择200例肛门病手术患者,分析出现肛门狭窄的原因.结果:肛肠病术后肛门狭窄受手术方式、饮食排便因素、患者精神因素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结论:肛肠病术后肛门狭窄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医师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注意治疗合并症,做好沟通,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排便,排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作者:张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在生化检验结果中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300例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取时段为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均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血液标本检验中采集部位、时机、送检时间及溶血情况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在血液生化检验中血液采集部位、时机、送检时间及溶血情况均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将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以此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八步法降低动脉止血器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的分析

    目的:分析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降低动脉止血器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按传统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确定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措施并给予实施:(1)改良止血器;(2)培训护理人员;(3)建立介入手术记录单;(4)定时减压;(5)解除止血器后评估受压部位的皮肤根据皮损程度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将干预组与常规组两组PCI术后应用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产生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结论:八步法有效的降低了动脉止血器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林玉环;陈影霞;张春燕;黄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物理疗法与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中医物理疗法与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物理疗法与高压氧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给予中医物理疗法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情况.

    作者:郑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AG癌前病变舌象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比较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诊断方法之一,.拟探舌诊在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文献调查的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与病因病机、舌诊的概念与基本原理、中西医对舌苔的认识、国内外对舌苔与疾病关系的研究、CAG癌前病变舌象的研究等,来论述舌诊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舌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异性.舌诊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应用于本病的临床筛查.结论:中医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诊疗过程中具有很珍贵的临床价值.它对推断和估计疾病的预后、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作者:韩鹏飞;李志茹;李骁;胡刚;米子良;董秋梅;麻春杰;赵敏;徐玲春;牛丽丽;王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视主观症状在高脂血症中医防治中的作用

    高脂血症属近代新发现疾病,具有症状多、涉病脏器多、病程缓慢、起病隐匿的特点,目前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来确诊.传统中医则重视主观症状,通过望、闻、问、切等所能观察到的现象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这些反映生命质量的主观症状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现代医学的重视,但就中医的整体观而言,这些症状的发生表明气血阴阳偏胜偏衰或脏腑经络功能的失常,预示着正常生理机能的改变.因此,重视主观症状对高血脂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我院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景万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清瘀汤对降低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

    目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清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观察炎症因子IL-1、IL-6和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于2011年8月~2016年12月接收的符合股骨颈骨折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把56例满足股骨颈骨折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探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清瘀汤,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1d及术后7d炎症因子IL-1、IL-6和CRP水平变化.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偏低,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炎症因子7 dIL-1、IL-6和CRP水平和术后1d相比较低,术后7d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有差异,符合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施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服用清瘀汤,明显降低了炎症因子的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次数.

    作者:牛长清;牛成月;崔鸿雁;崔鸿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糖尿病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健康素养作为衡量个人获取、理解、运用健康信息和服务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一种能力[1],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患有不同疾病或有特殊健康需要的人群要实现维持和促进健康水平,其应具备的健康素养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探索不同疾病或健康状况下人们的健康素养成为健康素养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有关慢性病的健康素养,其中尤以糖尿病突出.近年来,不仅国外有关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国内也已经起步.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为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的糖尿病病例管理包括糖尿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干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耳保健操在老年人听力下降日常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保健操在听力下降老年人听力日常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60例轻、中度听力下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听力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耳保健操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高频听阈、低频听阈及中文版老年听力障碍量表筛查版(HHIE-S)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频听阈、低频听阈降低,HHIE-S评分降低,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下降老年患者坚持进行耳保健操对听力功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周美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谈彩超诊断在小儿先心病中的价值

    目的:探析小儿先心痛诊断中应用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0例疑似先心病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彩超检查,并对彩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0例患儿中,彩超检出1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127例,诊断符合率为97.7%,结果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彩超诊断符合率非常高,诊断优势明显,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并广泛应用于先心病筛查中.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进展

    脑卒中发病比较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以及致亡率都比较高,并且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地上升.西医在进行脑卒中质量的时候,主要是抢救缺血半暗带中具有功能的相关组织和细胞,将脑梗死的始动因素和病因及时的阻断,可逆性的损害恢复到正常,西医治疗方法也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西医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比较大,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我国传统中医在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时候有自己所独有的优势.笔者主要综述了脑卒中治疗中,中医治疗的进展情况.

    作者:赵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试验组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益气扶正中药外敷、内服、保留灌肠等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替硝唑、头孢呋辛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作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6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87%(46/64),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提倡.

    作者:刘莉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针深刺临证探究

    大针,是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比长针长、比芒针较粗的针具,有4寸、6寸、9寸、12寸、15寸几种,为26-28号粗细,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肌肉萎缩、肢体麻痹等疾病.随着时代的推移及人们生存生活环境的改变,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病情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变得极为重要,这就促使医者们推陈出新,于是我在师承和长期临床经验中,不断总结,创新改革,并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医经络腧穴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检查仪器,对人体针后的反应、进针的深度及手法进行研究,解决了前辈们难以达到的深度,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使大针这一古老的独门绝技在现代手段中得到继承与创新.该疗法在选穴上采用“少而精”的原则,医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体格的高矮、胖瘦,选用不同型号的大针,进行直刺或皮肌下透穴,一针可透十或十几个穴位,针感强,患者痛苦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万民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