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鹏;连晓玲;郑汉龙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风益损汤.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用时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复发情况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黄智英;黎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临床治疗,即予TDP照射、针刺配合电针等处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两组疗效,且观察治疗前、后的VAS及EP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彭冬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手四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相比,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实施手四针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医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是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临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对近年中医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杨阳;尚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喘证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涉及多种急慢性疾病,可单独出现,也常常作为咳嗽、肺胀相关疾病的兼夹症状出现.五脏六腑皆可致喘,历代医家多将喘证与肺脾肾联系在一起,忽视了肝脏的重要作用.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肝喘明显增多.笔者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喘证,疗效颇佳.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疏理出肝喘的病因病机,并总结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喘证的经验.
作者:谢静思;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酚红溶液对栀子苷、小檗碱、黄芩苷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酶标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有酚红内标物的栀子苷、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查.结果:当酚红浓度在0.625 ~40mg/L的范围内,栀子苷、小檗碱、黄芩苷的高效液相法得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完整的高效液相方法学.结论:相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标仪法,高效液相法线性好,精确度高,检测方法更为简单可靠,为黄连解毒汤的肠吸收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谈聪;薛世姣;王静东;吴中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清胰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各项检查指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各项临床症状、指标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涛;武永升;赵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和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许二平教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中医思维,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医和法.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通、温、下、补等法.
作者:仝广远;许二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痹”是经络不通的疾病病理概念.痹名繁多,如心痹、肝痹、脑髓痹、骨痹、脉痹等是突出发病部位的痹病名;阴痹、阳痹、寒痹、热痹等是突出病因病机的痹病名;大偻、尫痹、阴阳毒、狐惑、鹤膝风等是突出症状特点的痹病名.中医治疗有二十八法治痹,1温表法;2.凉表法;3.泄火法;4.清湿法;5.解毒法;6.凉血法;7.清虚热法;8.泻下法;9.祛风湿法;10.化湿法;11.利湿法;12.温通法;13.理气法;14.止血法;15.消食法;16.杀虫法;17.化瘀法;18.化痰法;19.安神法;20.平肝法;21.开窍法;22.补气法;23.补阳法;24.补血法;25.补阴法;26.固涩法;27.抗癌法;28.外敷法.西医治疗多采用皮质激素疗法.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笔者非急救治标不用.
作者:徐志刚;赖春源;张伟;郝明远;孙圆旭;张雯舒;刘姝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顽固性疮疡经拔罐结合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本院符合标准的52例顽固性疮疡者遵循治疗方案,可分为观察组(拔罐结合艾灸)和对照组(常规疮面处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P<0.05).结论:顽固性疮疡经拔罐结合艾灸治疗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潘伯骁;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中药活血健腰汤组;B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组;C组:单纯臭氧消融术组;D组:单纯射频靶点热凝术组.随访3~6个月,观察和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和安全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0%,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5.00%和70%,A组与其他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同时期疼痛强度比较,A组较B、C、D组明显缓解,A组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伯良;余羿淳;黄炜强;江健宁;陈祖彦;梁进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用于急性期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5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均接受的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House-Brackmann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9.20%,观察组较对照组高12.8%(P<0.05).两两比较,观察组在治疗d8、治疗结束后的House-Brackmam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组比较,治疗d8、治疗结束后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初诊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医针灸疗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急性期面瘫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且对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家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肺力咳口服液;观察组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3%;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可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头痛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经检查确诊,随机分组,各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低频脉冲电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77.78%,白带增多改善率为66.67%,盆腔压痛改善率为66.67%,附件增厚改善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35.56%,白带增多改善率为57.78%,盆腔压痛改善率为55.56%,附件增厚改善率为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盆腔炎炎症反应和症状,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晓丹;邵晓红;林少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平衡火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以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平衡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7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前后分别给予评价,并对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平衡火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比单纯电针治疗疗效更好,既有理论基础,也得到临床证实.
作者:谢丽华;蔡灵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剖宫产后泌乳不畅产妇进行研究,一共9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辩证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1周后的母乳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结果:①对照组产妇治疗后1周的母乳分泌量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1.49±9.60)h,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为62.22%,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更短,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增加母乳分泌量,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余凤清;刘连杏;吴桂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20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由于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通络扶正汤每日内服两次,每日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德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用自创组方中药熏蒸、外敷治疗的130例早中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比较治疗前与三个疗程间疼痛减轻程度,就诊时间与各疗程治愈情况和各疗程的临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能迅速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消除或缩小肿块,未发生不良反应,不影响哺乳.治愈率加好转率接近100%.结论: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发病时间越短,就诊越早,疼痛减轻越明显,治愈率越高.即使发病几日后就诊,本疗法仍然有效.该法简便、易操作,可以居家治疗,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且基本不影响哺乳,疗效显著,而且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作者:朱小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