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思;钟红梅
文章总结了颜红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梅核气经验.首先分析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认为气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证症状多变,证型复杂;其次介绍加味半夏厚朴汤配合针刺廉泉穴的治疗方法及其机理,并附医案予以验证;总之针药并用,辅以心理疏导及暗示疗法治疗梅核气,疗效好.
作者:李鸿娜;石娟娟;颜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按纳入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Jdada评分,评估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同时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对比.结果:共筛选出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dada评分2~5分,高质量研究1篇(5篇).经过Meta分析提示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FEV1、ACT评分的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对于PEF、FVC的改善与常规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但是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所有文献未随访,了解射干麻黄汤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后有必要对射干麻黄汤进行更严谨设计的、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戴磊;阮穗侨;姚丁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何首乌中的2,3,5,4一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游离蒽醌含量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黑豆汁蒸法、黑豆汁煮法、甘草煮等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甘草煮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高,其他略低于生品,炮制后游离蒽醌的含量均降低.结论:黑豆汁蒸法、煮8h、甘草煮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保留何首乌的有效成分,甘草煮是佳炮制方法.
作者:拱宝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联合电针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2016年12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8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6.67%(87/9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22%(74/90),实验组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药联合电针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总满意率.
作者:钟树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脾胃虚寒型HP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四联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在HP根除率方面,观察组根除率为90%,对照组根除率为70%,观察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提高HP根除率的同时,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威;关映红;姚民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风益损汤.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用时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复发情况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黄智英;黎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平;吴西西;郑丽凤;赖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医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是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临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对近年中医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杨阳;尚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颈椎病[1]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因慢性劳损与急性外伤引起.该病为本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12年8月~2014年6月用拔火罐并中药直流电导人治疗该病36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深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制备止咳平喘丸;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塑制法,制备浓缩蜜丸;应用显微鉴别法对地龙进行鉴识,用薄层色谱法对麻黄、川贝母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止咳平喘丸中地龙显微鉴别特征易于辨识;麻黄、川贝母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重现性好;76例喘病有效率达88.16%;66例哮病有效率达83.33%.结论:本工艺制备浓缩蜜丸,质量可控,疗效确切,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作者:唐俊江;陈明达;谢长宏;段正富;宋宏安;郑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肠梗阻在常规支持治疗下外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对于本病起到泻热和排毒作用、能有效地促进肠道的蠕动,还能降低肠道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目的是减少体内的各种毒素的吸收,目前是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中药灌肠的治疗过程中,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并确定治疗的方法之外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这也是临床上的护理要点.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临床上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尤其是灌肠方面的护理,这也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宫欣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和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许二平教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中医思维,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医和法.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通、温、下、补等法.
作者:仝广远;许二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阳性反应点.方法:选取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体检,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仅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②治疗前观察组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出现频数和电位变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反应点出现的频数和电位变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ESCV评分上升显著(P<0.05),PSQI评分下降显著(P<0.05).结论:①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相关性.②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芳;于志峰;傅琳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肺力咳口服液;观察组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3%;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可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邓卫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选择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抽签分组;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比较冠心病疗效评价结果.结果:临床创建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得以显著改善,证明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行性较高.结论: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疗效显著.
作者:刘长吉;邓阳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12月使用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30名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肿瘤内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针对的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盗汗、纳差、便秘、失眠、疼痛等;而无临床医嘱、护理人员缺编、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疗效显著,中医发展前景宏大,但需加强医务人员中医意识、中医底蕴,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作者:郑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药并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疼痛指数显著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熊暑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成果表明,在1990~2010年全球人群的235种死亡原因中,缺血性心脏病排名第一.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民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及健康,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心血管病是中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阻塞或因冠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因为心脏传导束支障碍导致的,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和传导阻滞(包含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减慢心率为典型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上冠心病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常合并出现,二者可互为病因,或相互以首发或唯一症状出现,临床中尤其对于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比较多.
作者:金莲子;侯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