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分析

拱宝香

关键词:何首乌, 炮制方法, 有效成分, 二苯乙烯苷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何首乌中的2,3,5,4一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游离蒽醌含量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黑豆汁蒸法、黑豆汁煮法、甘草煮等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甘草煮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高,其他略低于生品,炮制后游离蒽醌的含量均降低.结论:黑豆汁蒸法、煮8h、甘草煮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保留何首乌的有效成分,甘草煮是佳炮制方法.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自古至今,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炒(熬)法、蒸法、酒制、脂制、盐制等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山茱萸的历史炮制沿革、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药效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山茱萸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

    作者:霍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周庆主任“针药并济”治疗理念的继承和运用体会——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

    继承周庆主任“针药并济”的治疗理念并运用于临床,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多种手段,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效果显著.

    作者:王子珺;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剖宫产后泌乳不畅产妇进行研究,一共9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辩证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1周后的母乳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结果:①对照组产妇治疗后1周的母乳分泌量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1.49±9.60)h,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为62.22%,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更短,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增加母乳分泌量,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余凤清;刘连杏;吴桂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LUFS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LUF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HCG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排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LUFS不孕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芳华;秦文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药保守治疗与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应用中药保守治疗与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治疗的36例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术后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股骨头塌陷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应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中药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宏;高大伟;张会良;王康振;韩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对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原则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来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入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均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组同时接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不仅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还能预防和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刘峥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5),双号作为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 评分(8.19±1.25)分,高于对照组的(3.43±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温针灸法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肖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成果表明,在1990~2010年全球人群的235种死亡原因中,缺血性心脏病排名第一.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民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及健康,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心血管病是中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阻塞或因冠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因为心脏传导束支障碍导致的,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和传导阻滞(包含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减慢心率为典型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上冠心病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常合并出现,二者可互为病因,或相互以首发或唯一症状出现,临床中尤其对于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比较多.

    作者:金莲子;侯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偏头痛临床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头痛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平;吴西西;郑丽凤;赖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颜红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梅核气经验

    文章总结了颜红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梅核气经验.首先分析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认为气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证症状多变,证型复杂;其次介绍加味半夏厚朴汤配合针刺廉泉穴的治疗方法及其机理,并附医案予以验证;总之针药并用,辅以心理疏导及暗示疗法治疗梅核气,疗效好.

    作者:李鸿娜;石娟娟;颜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待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1倒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经中医内科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疏肝解郁法治疗喘证

    喘证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涉及多种急慢性疾病,可单独出现,也常常作为咳嗽、肺胀相关疾病的兼夹症状出现.五脏六腑皆可致喘,历代医家多将喘证与肺脾肾联系在一起,忽视了肝脏的重要作用.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肝喘明显增多.笔者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喘证,疗效颇佳.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疏理出肝喘的病因病机,并总结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喘证的经验.

    作者:谢静思;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0例,通过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倒.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情况与治疗结果,以及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观察组好转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均有所好转,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开郁清热法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开郁清热法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36例.观察组加用开郁清热方及加味四物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别嘌醇常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Cr、U-mAlb、尿pH值、Cer,两组治疗前后TC、TG及FBG、UA.结果:①和对照组(55.56%)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89%)明显更高(P<0.05);②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BMI、TC、TG、FPG、2hBG、U-mAlb、UA明显更低,尿pH值明显更高(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BMI、TC、TG、FPG、2hBG、U-mAlb、UA明显降低,尿pH值明显上升(P<0.05).结论:开郁清热法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洪辉;罗维俭;陈向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正骨白药膏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正骨白药膏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予外敷我院制剂正骨白药膏治疗,对照组予外喷冰栀伤痛气雾剂治疗.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疼痛、肿胀较对照组好转时间缩短,观察组有效率98.1%,对照组有效率7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正骨白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可以消肿止痛、散瘀、改善受伤肢体的活动功能.

    作者:黄爱群;傅国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和清胰汤灌入.分析两组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胰周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TNF-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比入院时逐渐升高(P<0.05).在治疗3d、7d时,观察组的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TNF-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7d、14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平衡炎症因子,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恢复.

    作者:古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针刀结合水针与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选取40例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足跟痛显效80%,有效17.5%,无效2.5%.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显效57.5%,有效15%,无效2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足跟痛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连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手四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相比,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实施手四针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微小RNA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思考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