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姜群群;原昌仙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75%,与对照组的72.92% 相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骨伤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倪武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效率为79.07%,有效率为16.28%,无效率为4.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显效率为30.24%,有效率为34.88%,无效率为34.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腹胀,恶心呕吐1例,口苦干1例;对照组4例腹胀,恶心呕吐3例,3例口苦干,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少于对照组(23.26%),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需要通过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治疗,而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焦恩虎;李润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咽炎性咳嗽患者80例,予以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桔梗、玄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木蝴蝶、板蓝根、龙利叶、竹蜂、西青果)化裁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37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语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中西医科服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经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服用中药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35%,对照组为81.40%(χ2=4.0737,P=0.0436);观察组仅有1例(2.33%)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13.95%)(χ2=3.8879,P=0.0486).结论: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显著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增加药品安全性,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静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葛红汤治疗对胸痹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胸痹患者86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与观察组43例(给予中药葛红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心悸及气短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葛红汤治疗胸痹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能抑制心绞痛发生.
作者:蔡飙;王桂红;张智琳;孙铄;谢慧君;范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改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的肛肠疾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采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膀胱穴位按摩、水流声诱导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耳穴压豆、中药汤剂、中药熨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自行排尿时间、排尿通畅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经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干预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自行排尿时间、排尿通畅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且干预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疾病复发率为3.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疾病复发率为16.67%;两组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将抗生素与中药外敷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控制疾病的复发.
作者:胡同善;周凤任;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行围术期中医临床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中医组行围术期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3.33%),中医组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行围术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极大程度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谭健娜;谭玲玲;周佩英;陈艳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以投掷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西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无效13例(33.33%),有效26例(66.67%),观察组中无效2例(5.13%),有效37例(94.8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共发生11例(28.2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例(2.56%),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绝经综合征是中年妇女常见的一种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长期困扰女性患者.现本文整理绝经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现状,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面总结现阶段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方法,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毛海燕;习振文;陈国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电针与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与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电针结合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思路及护理观察,探讨其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口服、熏洗.结果:观察组临床康复效果明显,住院时间缩短,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8.9%,且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为87.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思路及护理方法应用可加快紫癜的消退,防止其反复发作,促进小儿过敏性紫癜康复,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魏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静滴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洋;于欣欣;吴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笔者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与甘露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64%、88%),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湘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评价.方法:将自2014年6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6例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护理方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两项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具有更好的治愈效果,因此中西结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可作为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的佳护理方案.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良.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良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改良组采用改良法注射,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一次成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改良组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改良组一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采用改良法注射法,提高了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罗婉嫦;叶翠梅;王碧珍;黄秀珍;罗引娣;刘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逍生散颗粒对干眼杯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给予逍生散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角膜荧光素染色、杯状细胞量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杯状细胞及泪液分泌均优于治疗前,同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杯状细胞及泪液分泌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逍生散颗粒治疗干眼能够有效提高杯状细胞和增强泪液分泌,且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雯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2例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中选出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比对照组的85.71% 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评分更低,且PEF% 高于对照组患者,PEF变异率则比对照组患者低,P<0.01.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中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促进呼吸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林志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45例,单纯西医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及脱水、预防感染等处理,中西医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水蛭4g,天麻20g,三七4g,郁金12g,牛黄2g,黄芪20g,血竭3g,毛冬青30g,川芎15g,川牛膝15g.每日1剂,煎服,两组均治疗半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19.04±4.15)VS(19.15±4.08)],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NIHSS评分为(12.01±3.26)分,低于单纯西医组的(14.92±3.50)分(P<0.05);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单纯西医组的88.8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纯西医显示了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预后的改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陆钟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