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谭健娜;谭玲玲;周佩英;陈艳颜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 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 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行围术期中医临床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中医组行围术期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3.33%),中医组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行围术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极大程度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咽炎性咳嗽患者80例,予以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桔梗、玄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木蝴蝶、板蓝根、龙利叶、竹蜂、西青果)化裁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37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语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 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效率为79.07%,有效率为16.28%,无效率为4.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显效率为30.24%,有效率为34.88%,无效率为34.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腹胀,恶心呕吐1例,口苦干1例;对照组4例腹胀,恶心呕吐3例,3例口苦干,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少于对照组(23.26%),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需要通过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治疗,而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焦恩虎;李润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静滴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洋;于欣欣;吴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灌肠法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进展

    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灌肠较为普遍.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肝性脑病灌肠治疗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研究中相关评价指标、保留时间、灌肠液浓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江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国名老中医迟景勋学术渊源及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经验

    迟景勋主任中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李廷来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疾病诊治50余年,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注意辨别病因、病位,擅长应用脉痹汤及消炎膏治疗静脉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庆;张幼雯;宋奎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45例,单纯西医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及脱水、预防感染等处理,中西医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水蛭4g,天麻20g,三七4g,郁金12g,牛黄2g,黄芪20g,血竭3g,毛冬青30g,川芎15g,川牛膝15g.每日1剂,煎服,两组均治疗半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19.04±4.15)VS(19.15±4.08)],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NIHSS评分为(12.01±3.26)分,低于单纯西医组的(14.92±3.50)分(P<0.05);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单纯西医组的88.8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纯西医显示了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预后的改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陆钟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评价.方法:将自2014年6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6例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护理方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两项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具有更好的治愈效果,因此中西结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可作为对小儿消化不良症患者的佳护理方案.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浅论寒邪致痛在中医骨伤病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疼痛的治疗是其中重要手段和机理原则之一,中医骨伤病有关疼痛的思想观点是寒邪入侵,经脉、筋骨、气血凝滞,导致损伤后的疼痛不适,机体损伤后出现的热证表现,是能够证明中医骨伤病以寒为因,由寒致痛的思想观念,能够通过损伤三期辨证与因寒致痛观点相结合,辨证审因论治,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木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康莱特联合替吉奥同步放疗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康莱特联合替吉奥同步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生存期等影响.方法:将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康莱特+替吉奥+放疗,n=33),对照组(替吉奥+放疗,n=33).放疗后1个月,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8%、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8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5.7%,高于对照组的5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恶性、呕吐、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存期6个月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2个月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降低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疗急性损伤等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患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H型高血压患病率,并对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筛查年龄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病率及中医证型和Hcy、baPWV关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筛查共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1795例,其中H型患者1242例,占总高血压人群的69.19%.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为其主要证型,虚证以阴阳两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湿壅盛证为主.痰湿壅盛证Hcy水平高,阴阳两虚证baPWV值大,中医各证型与Hcy、baPWV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为其主要证型,中医各证型与Hcy、baPWV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朱志扬;葛然;刘广昊;刘涵秀;刘三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味清胰化积方缓解胰腺癌患者疼痛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加味清胰化积方缓解胰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运用加味清胰化积方,治疗后对症状、疼痛缓解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1例胰腺癌患者中显著16例,不显著5例.结论:加味清胰化积方能显著缓解胰腺癌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吴晓红;祁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胃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校一附院医治的40例胃淋巴上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学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肿瘤小尺寸为1.23cm×1.40cm,大尺寸约为8.62cm×10.37cm,平均尺寸为4.96cm×5.07cm;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条索状肿瘤细胞,单个或者小团形状聚集结构,大量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显效,细胞核仁明显,呈空泡状;临床免疫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角蛋白(CK)呈阳性,细胞中CD3阳性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20阳性,CD8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复发现象.结论:胃淋巴上皮样癌是一种罕见、病理学特征独特的胃癌亚型,预后质量较好,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纯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推拿与高压氧结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推拿与高压氧结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推拿+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5d进行第二疗程,共治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手部肿胀、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甲襞微循环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手部肿胀、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甲襞微循环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推拿配合高压氧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掀针治疗脑瘫儿童尖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掀针治疗对脑瘫儿童尖足步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1~3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掀针,取穴解溪、昆仑、太溪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足背屈角测量、综合痉挛量表进行康复评定.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足背屈角测量及CS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可改善痉挛型CP患儿尖足步态,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痉挛程度.

    作者:叶燕霞;谢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气虚血瘀型胸痹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胸痹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中医科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在常规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P<0.05.实验组心痛次数为(2.32±1.2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3±2.11)次,实验组心痛缓解时间为(1.51±1.47)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3±2.02)h,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于气虚血瘀型胸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止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玲;刘彤;朱文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20例ARD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ARDS患者均实施西医综合性的治疗,治疗组外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两组治疗时程均为20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治疗组ARDS患者有效率存在高于对照组的倾向,因样本量有限未做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对严重肺挫伤进行救治,能够使炎症反应减轻,可以使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氧合指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显著提升.

    作者:薛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三仁通腑汤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三仁通腑汤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酚酞片加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三仁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1.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通腑汤对胸腰椎骨折后引起的腹胀便秘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培宽;严燕春;黄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的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HBsAg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811),肝组织HBcAg阳性表达在6个证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证型为对照,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内HBcAg(+++)表达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HBcAg(+++)表达患者高于其余各证型.结论: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隐证患者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高,应及早发现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内HBsA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郑启忠;毛乾国;张玉凤;唐金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清热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针对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以投掷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西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无效13例(33.33%),有效26例(66.67%),观察组中无效2例(5.13%),有效37例(94.8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共发生11例(28.2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例(2.56%),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分析抗生素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疾病复发率为3.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疾病复发率为16.67%;两组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将抗生素与中药外敷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控制疾病的复发.

    作者:胡同善;周凤任;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