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玉玮

关键词: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失眠的患者80例当中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41例,实验组患者的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x2=4.675,P=0.000).结论: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作者:王彦平;成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也谈中医辨病思想

    辨病论治是中医学诊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远的历史,中医学历来主张辨病,辨病与辨证一直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只有病证结合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王婷;叶小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门诊抽血中心的1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5年6月之前抽血的7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将2015年6月之后抽血的7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0.8%、1.86%及92.93%,对照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7%、17.73%及75.0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郭静芸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 2014年10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片+炙甘草汤加减)和对照组(胺碘酮片)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季小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糖尿病健康档案对糖尿病患者就诊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档案对糖尿病患者就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1月我院门诊部接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档案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均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治疗中引入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就诊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王颖;周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评估分级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评估分级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结果:5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脑损伤部位相比,中度患儿的脑损伤部位位于丘脑/基底节的例数明显低于重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的脑损伤部位位于皮层与分水岭的例数明显高于重度患儿(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及评估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准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任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舒筋活络祛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舒筋活络祛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接诊的208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采用舒筋活络祛痛膏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2%,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低于对照组的8.65%(9/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祛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关钦强;杨爱勇;刘东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7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97例为干预组,两组都给予基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的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分别为6.54±1.00d和13.65±4.33d,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2±1.21d和16.13±4.56d.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寒颤、心律失常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焕霞;王玲;张永利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艾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对功能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腹部按摩对功能性肠梗阻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收治我科的功能性肠梗阻病人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外加艾条温和炙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次30分钟,每日3次,并用冬青油搽腹部,每日3~5次,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腹胀情况发生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次数、大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疗法配合腹部胀气有助于功能性肠梗阻的治疗疗效.

    作者:苏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两所中医院护士的科研能力现状,明确影响因素.方法:调查300名广州两所中医院(广东省级中医院及广州市级中医院)的正式注册在岗在职的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共计4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论:学历、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培训学习机会为影响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学历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影响大,其次是工作满意度,再次是培训学习机会,工作压力.

    作者:孙嘉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预后情况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在2015年6月26日至2016年6月26日期间收治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回顾性分析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后的效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良率、平均骨愈合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9.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30.42±3.05)d.结论: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夏友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耳穴埋豆对首发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首发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将4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都要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耳穴埋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14d、28d的HAMD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低,且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对首发脑卒中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周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11月~ 2017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当做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溶栓治疗以及个性化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的35例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经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有26例患者内瘘功能恢复,成功率为74.29%(26/3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溶栓治疗与个性化护理下内瘘功能回复率较高,应推广使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正骨推拿联合理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n=43)和乙组(n=37).甲乙两组患者均通过理疗法进行治疗,甲组患者加用正骨推拿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颈部活动指标、VAS评分以及CASCS评分.结果:甲组患者颈部的侧屈度、前屈度、后伸度以及旋转度均优于乙组患者(t=23.778、26.873、25.360、8.583,P=0.000).甲组VAS评分低于乙组患者(t=12.263,P=0.000).甲组患者的CASCS评分高于乙组患者(t=9.956,P=0.000).结论:通过正骨推拿同理疗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颈部的侧屈度、前屈度、后伸度以及旋转度,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永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0名留置导管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25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留置导管时间、医疗费用、CRBSI感染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费用、CRBSI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医疗费用,尽可能避免CRBSI感染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金天格胶囊促进骨折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虎骨粉促进骨折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因四肢闭合骨折手术住院患者200例,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金天格胶囊,对照组服用普通补钙制剂,观察两组术后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组2月半骨折愈合的率为91.00%,对照组3月骨折愈合率为89.00%,治疗组的显效率时间明显的超过了对照组.结论:服用金天格胶囊的患者较服用普通补钙制剂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约15~20天,金天格胶囊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殿银;刘菲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玮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颈型颈椎病及中医治疗进展综述

    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状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颈椎病具体可分为6种类型,即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以及脊髓型、交感型、其他型.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局部型颈椎病,其是颈椎病发病的早期表现.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对本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作者:徐利民;王素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缺血性眼底病变采用川芎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接受川芎嗪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以往1年之内所收治的急性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分组,两组分别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眼底病变临床中采取川芎嗪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芳桂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探究骨科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5名.将骨科护理作为实验课程,其中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则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学习后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对骨科教学中教学内容紧扣知识点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学生对护理专业特点明确以及教学内容与临床紧密结合两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护理角色的认知评分、对患者的角色认知评分、团队合作意识评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护理工作职业态度的形成,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团结写作能力,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金凤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