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李润东
目的:探究急症内科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在快速型心房颤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62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连续7d中医综合护理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和血压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复率比例为96.77%,SBP为(108.26±20.38)mmHg,DBP为(70.54±9.65)mmHg,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65%,观察组为93.5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中医综合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在中药护理、外敷护理、针刺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丰富了护理环节和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孙中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例数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V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12.3330,P=0.0004).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颈椎病患者200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分别10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西医牵引法治疗护理,中医护理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护理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0%;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00%,可见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总结推广.
作者:廖洁爱;杨兴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三仁通腑汤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酚酞片加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三仁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1.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通腑汤对胸腰椎骨折后引起的腹胀便秘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培宽;严燕春;黄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灌肠较为普遍.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肝性脑病灌肠治疗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研究中相关评价指标、保留时间、灌肠液浓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江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75%,与对照组的72.92% 相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骨伤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倪武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疾病复发率为3.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疾病复发率为16.67%;两组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将抗生素与中药外敷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控制疾病的复发.
作者:胡同善;周凤任;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脾胃虚弱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脾胃虚弱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联合组给予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中药组给予黄芪补胃汤加味,对照组则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对积分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联合组、中药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80%、64%,其中,联合组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脾胃虚弱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坚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接受温肺化瘀汤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所选取时间为2015年5月30日-2017年3月20日,根据其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联合温肺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0%),P<0.05;实验组症状(肺部啰音、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喘息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行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接受温肺化瘀汤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意义重大.
作者:钟永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以投掷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西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无效13例(33.33%),有效26例(66.67%),观察组中无效2例(5.13%),有效37例(94.8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共发生11例(28.2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例(2.56%),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患者应用清热除痹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因小儿特有的生理特点并结合现代的生活习惯,小儿发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二扇门与天河水均具有清热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以二扇门、天河水为清热主穴治疗小儿发热的心得体会.
作者:赖新生;刘焕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20例ARD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ARDS患者均实施西医综合性的治疗,治疗组外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两组治疗时程均为20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治疗组ARDS患者有效率存在高于对照组的倾向,因样本量有限未做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对严重肺挫伤进行救治,能够使炎症反应减轻,可以使呼吸频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氧合指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显著提升.
作者:薛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法治疗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兼夹血瘀质的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度在本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将痰湿质兼夹血瘀质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血压、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擅长缓解患者的中医症状.
作者:叶发期;吴玉玲;黄琪琳;罗丽娟;庞韬;李春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咽炎性咳嗽患者80例,予以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桔梗、玄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木蝴蝶、板蓝根、龙利叶、竹蜂、西青果)化裁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37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桔梗玄参汤合千层纸汤治疗急性咽炎性咳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语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的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HBsAg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811),肝组织HBcAg阳性表达在6个证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证型为对照,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内HBcAg(+++)表达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HBcAg(+++)表达患者高于其余各证型.结论: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隐证患者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高,应及早发现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内HBsA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郑启忠;毛乾国;张玉凤;唐金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中选出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比对照组的85.71% 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评分更低,且PEF% 高于对照组患者,PEF变异率则比对照组患者低,P<0.01.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中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促进呼吸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林志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本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3-2016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20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部干湿性啰音、发热、刺激性咳嗽、气急等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①观察组患儿肺部干湿性啰音、发热、刺激性咳嗽、气急等发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②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③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作者:曾志泉;陈燕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良.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良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改良组采用改良法注射,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一次成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改良组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改良组一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采用改良法注射法,提高了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罗婉嫦;叶翠梅;王碧珍;黄秀珍;罗引娣;刘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静滴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洋;于欣欣;吴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绝经综合征是中年妇女常见的一种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长期困扰女性患者.现本文整理绝经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现状,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面总结现阶段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方法,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毛海燕;习振文;陈国廉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