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早兴;袁红霞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其病位在脑,与心、脾、肾三脏相关,基本病机为脑髓失养,且大多兼有痰凝、瘀血等.故治法当以补益脑髓为主,辅以健运脾胃、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等治法,中药处方为益气聪明汤加减:生黄芪、党参、葛根、菟丝子、桂枝、石菖蒲、炙甘草、山萸肉、黄精、茯苓、白术、泽泻、半夏、川芎、丹参.肾虚重者加淫羊藿、制何首乌;脾虚重者加山药、太子参;痰湿重者加胆南星、竹茹;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水沟、内关、神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血海、丰隆、太溪、三阴交、涌泉.脾肾亏虚重者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加灸;痰湿重者加刺公孙;瘀血重者膈俞刺络放血.应用于临床,颇有疗效.
作者:于丽;冯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冠心病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逐步完善,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胸痹心痛的证型客观化研究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者:杨新;吴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搜集国内近3年的有关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各医家根据实践经验分别从病因病机等方面辩证论治,临床多获良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杨利影;唐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围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间的24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护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已无痛经;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回声增强.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183例、较满意52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率达到96.3%(235/244).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配合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梁小梅;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某院口腔科采取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介绍,回顾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指标均满足卫生部提出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要求,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5%,远低于卫生部9.7%的要求.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文章总结了曹田梅教授临床运用疗效显著的几种常用治法,如清肾活络饮,气虚水肿方,芡实合剂,肾综血瘀方等,详细阐述曹田梅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等的慢性肾脏疾病等的部分心得及用药经验.
作者:张庭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增液汤治疗阴虚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辨证为阴虚便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8例,口服增液汤加减,对照组40例,口服酚酞片,两组7天1疗程,连服2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74%,对照组92.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液汤加减对老年阴虚便秘有明显疗效.
作者:胡军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良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肝病.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小柴胡汤可以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损伤及保护肝细胞膜,进行免疫调节.因此,小柴胡汤对治疗酒精性肝病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学文;白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痛风是一种晶体性关节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历节”“脚气”的范畴.本文认为痛风与湿邪的关系为密切,而且痛风与湿邪产生的根本脾肾有紧密联系.痛风的中医治疗离不开祛湿.从湿邪论治痛风,对提高本病疗效,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邸潇;郝斌;刘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旋覆代赭汤汤善益气和胃、降逆化痰,可用治气逆所致的呃逆、呕吐,亦可用于鼻衄、郁证、失眠及倒经、妊娠恶阻等症,笔者以该方加减治疗顽固性经期头痛1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孟联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茵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口服半夏泻心汤,每次200ml,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疗效确切.
作者:李云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患者采用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6 25mg来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结论: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穴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作者:王东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通腑排气合剂20ml,每日2次,7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口服通腑排气合剂同时给予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每日1次,每次4小时,7天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居琪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认为脾胃之治各有不同,脾喜刚燥而胃喜柔润,叶氏对东垣之说推崇倍至,但却不泥于此,并提出胃阴学说,以甘平、甘凉之法滋养胃阴,但其理论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合并它法并用于治疗肝、肾、肺、心等脏腑阴亏之证,扩大了胃阴学说的应用范围,使得脾胃学说之发展日趋完善.
作者:张泽;姜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和蓝光治疗,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也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惠儿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随着中医养生的普及,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观念的认知和行为的误区,从而因养生的不正确而造成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些中医养生中出现的误区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力求能修正错误认知,使人们对于养生的认识更加全面,以便能更好的普及中医养生.
作者:宋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方剂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咳喘的效果.方法:收集71例小儿咳喘的实际临床数据资料以及治疗过程的全部情况,对其进行本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的整合并分析.结果:中药方剂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咳喘在本研究纳入病例中终痊愈60例,占84.50%;终病情有好转惠儿共8例,占11.26%;终病情无效患儿共3例,占4.23%;本联合疗法终的总有效率为95.77%.结论:中药方齐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佳,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兰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验证牵引针刺拔罐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熏蒸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牵引、针刺及拔罐治疗一致,熏蒸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每日1次.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以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颈椎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熏蒸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结论:牵引针刺拔罐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颈椎功能,且疗效显著.
作者:陈义良;张小莉;张方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总结对一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伴右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好转出院.
作者:吴惠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源自清代医家程仲龄《医学心悟》,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明显疗效,举例如下.1 眩晕病患者女,42岁,主诉:头晕1年,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发作性,近期每天发作10次左右,每次发作2分钟左右,发作时自觉头昏沉明显不能抬头,需低头闭眼休息,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无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遂等,平时饮食偏爱海鲜之类,有夜晚打麻将习惯,平时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稍黄脉滑.处方:法半夏10g白术209、天麻249、陈皮12g、茯苓309、甘草189.患者服药第1日便感头晕明显减轻,第2日头晕停止,第3日前来咨询头晕已停止,是否继续服药,建议患者继续服用,1月后患者因月经量少5年就诊,并述咨询后第3付中药因懒于熬药未服用,1月以来头晕未再发,并感头目较前明显清爽.
作者:康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