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棘原花青素对6月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杨桂珍;李玉香;陈健茂;梁军;张志宁;袁本香

关键词:沙棘原花青素, 糠尿病, 大鼠, 醛糖还原酶, 外周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沙棘原花青素对6月龄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功能、醛糖还原酶活性及抗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痛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沙棘原花青素大、中、小3个剂量组,并以正常组做对照.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脑组织中醛糖还原酶(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沙棘原花青素各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脑组织中醛糖还原酶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GSH-Px活性以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结论 沙棘原花青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多元醇代谢通路增强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薜荔不同提取部位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寻找薜荔药材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3个部分,分别为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液部位,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腹腔毛细血管实验和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实验对3个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物组和水液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结论 薜荔药材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和水液部位可能为抗炎活性部位.

    作者:毛彩霓;谭银丰;杨卫丽;刘明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生姜中姜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生姜中姜黄素含量的简便、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确定其存在.方法 用乙醇对生姜中姜黄素进行提取,用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含8%冰醋酸)=49:51;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430nm;柱温:室温.结果 姜黄素线性范围为1 020.00~40 800.00 ng·ml<'-1>(r=0.999 5),检测下限为785 ng·ml<'-1>,日内精密度的RSD小于3%,加样回收率在96.00%~105.00%,RSD=3.35%.结论 在1 020.00~40 80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HPLC-MS法表明生姜提取液中存在姜黄素.方法 学实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准确的特点,是一种生姜中姜黄素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

    作者:刘春叶;张剑;尤静;苗延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八味护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血清TGF-β1、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八味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AL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八味护肝胶囊组、益肝灵胶囊组.用烈性酒灌胃的方法制备ALF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2周.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的组八味护肝胶囊、益肝灵胶囊治疗4周.于1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肝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等细胞因子的含量.肝组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八味护肝胶囊组大鼠血清ALT,AST,TP,HA,LN,CIV明显降低(P<0.01),血清和肝组织中TCF-β1,TIMP1等致纤维化因子表达减少,肝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烈性酒灌胃法能成功制备大鼠ALF模型;八味护肝胶囊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提示其具有减轻肝细胞损伤、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治疗后血清中HA、LN和CⅣ型胶原以及TGF-β1、TIMP1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八味护肝胶囊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对TGF-β1、TIMP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协慧;任世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3种五味子药材HPTLC鉴别与HPLC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五味子HPTLC定性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为对照品,采用HPTLC法带状点样于GF254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8 cm,置于紫外灯254 nm下观察,比较不同来源的五味子活性成分的差异.以五味子醇甲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 nm,比较不同来源的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HPTLC法能够准确快速鉴别不同来源的五味子;3种药材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有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价五味子药材质量.

    作者:李立顺;时维静;王贵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仙灵脾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仙灵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增加TLC法鉴别淫羊藿及RP-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0.023 28~1.164 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仙灵脾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樟树叶提取物对几种消化道感染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樟树叶不同提取物对消化道感染细茼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樟树叶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测定菌液OD<,600>值衡量菌液浓度变化,以二倍稀释法及涂布平板法测定提取物的MIC及MBC.结果 在浓度为1.5×10<'3>~1.5×10<'8>cfu/ml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与OD<,600>值间存在线性关系;水提物对4种细菌的MIC在15.63~62.50 mg/ml范围内,乙醇提取物的MIC在31.25~62.50 mg/ml范围内.结论 两种樟树叶提取物对4种消化道感染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邓海英;于志君;张垚;江珍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对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着重建立秦艽花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和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定性鉴别秦艽花;采用HPLC法建立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①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Fusion-RP 80 A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②TLC条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醋酸乙酯-甲醇(3:1)为展开剂,碘蒸气显色.结果 HPLC法龙胆苦苷在0.4~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藏药秦艽花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低于2%;TLC鉴别结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完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有效控制秦艽花的质量.

    作者:张兴旺;文怀秀;陶燕铎;梅丽娟;邵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艾灸三阴交穴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灸三阴交穴时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非穴组和空白组,观察组患者在三阴交穴施灸,非穴组患者选孔穴上2寸向桡侧旁开1寸处艾灸,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2 h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顺产例数较其他两组为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其他组,观察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非穴组以及非穴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三阴交穴可以明显减少产后2 h出血量,从而增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崔建美;马树祥;金子环;董丽宏;李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独角莲提取液体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独角莲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揭示其抑癌机理.方法 利用独角莲根茎水提物,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株,通过噻唑氮蓝比色实验(MTT)、流式细胞仪(FCM)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独角莲对细胞增殖和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 独角莲对Hela的增殖抑制率为65.08%.并能引起凋亡细胞的增加,成剂量依赖性,作用72 h后的凋亡率高达24.5%.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块茎提取液处理48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独角莲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上调Hela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 独角莲是一种在宫颈癌治疗上有前景的中草药.

    作者:何秀霞;张春兰;何乃彦;于源华;张淑华;葛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蛇毒降纤酶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蛇毒降纤酶对实验性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眼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蛇毒降纤酶组,直接检眼镜分别观察两组玻璃体积血指数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玻璃体液中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蛇毒降纤酶组玻璃体积血指数、PVR程度、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蛇毒降纤酶能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减轻外伤性PVR程度;并能下调玻璃体腔MMP-9、Ⅲ型胶原的浓度.

    作者:彭燕一;招志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当归相关药膳的前期研究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1]>.主产于甘肃东南部岷县(秦州),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亦产,多栽培.1 当归相关研究1.1 历史研究当归的运用历史已有数千年,古人一直把它当作妇女调经要药.

    作者:詹珂;沈涛;唐英明;罗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杭菊多糖佳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杭菊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杭菊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提取工艺为温度85℃,pH值7.0,液固比25:1,醇沉浓度80%时,杭菊多糖的提取率高.结论 该工艺适合菊花多糖的提取.

    作者:刘汉珍;刘学;俞浩;周国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寄主植物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桑寄生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槲皮苷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乙腈-水(18: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 nm;槲皮素采用甲醇-盐酸(4:1)回流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甲醇-0.05%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槲皮苷与槲皮素的线性范围0.35~3.5μg(r=0.999 9)与0.41-4.1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与100.4%,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茎枝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0.14 mg/g与0~0.85 mg/g不等,药材叶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41~2.48 mg/g与2.42~6.89 mg/g不等.结论 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明显不同,药材的槲皮苷与槲皮素主要存在于药材叶中,茎枝中的含量较低,有的寄主的桑寄生茎枝中甚至检测不到槲皮苷与槲皮素.

    作者:张协君;朱开昕;赵明惠;裴河欢;李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蒿琥酯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Ⅰ型、Ⅱ型、Ⅲ型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青蒿琥酯,对照组3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Ⅲ型LN患者均加小剂量强的松(0.5 mg/kg·d),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沉、补体C<,3>和C<,4>、IgG、抗ds-DNA抗体、IL-2、CD<,3><'+>、CD<,4><'+>、CD<,8><'+>等指标的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青蒿琥酯在总有效率、改善LN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总显效率、改善全身症状及降低活动性指标、免疫学指标方面显著优于雷公藤多苷片.结论 青蒿琥酯可综合改善LN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雪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复合造模法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肝纤维化大鼠30 d后,血清HA,LN,PⅢNP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未治疗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5 d和30 d后,各个组别的各种酶的活性均趋向正常组.结论 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开发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其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氧化还原状态而起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李慧;郭雷;郑秋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药用蕨类植物种类研究(Ⅲ)

    25 鳞毛蕨科25.1 美观复叶耳蕨又名华丽汝蕨、华丽复叶耳蕨,系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美观复叶耳蕨Arachnioides speciosa(Don)Ching的根茎,生于海拔640~1 430 m的林缘、溪边,性凉,味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散瘀作用.主治内热腹痛,热泻,风疹,跌打瘀肿.

    作者:赵能武;孙庆文;张敬杰;黄静;杨理明;赵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黄芪多糖对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干预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博莱霉素(BLM)组、地塞米松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药物组开始干预治疗,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IL-4、TNF-α的含量,14 d、28 d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BLM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升高(均P<0.05);与BLM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升高,IL-4、TNF-α含量降低(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降低(P<0.05).结论 应用黄芪多糖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肺纤维化进程,不仅降低Ⅱ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而且升高Ⅰ型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含量,从而调整Ⅰ型/Ⅱ型细胞因子平衡及及TNF-α表达达到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娟;张毅;刘永琦;李金田;魏舒畅;苏韫;聂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中医药干预思路

    溶栓目前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方法,但会引起出血转化等严重并发症.笔者就中医对溶栓治疗及出血转化的认识方面加以浅述,提出了中医药预防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思路,对于提高溶栓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燕;贾翔;孙景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缺血缺氧大鼠皮层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缺血缺氧大鼠脑皮层C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缺氧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先针刺后运动组,先运动后针刺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GAP-43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光镜下计数免疫组化染成棕黄色或者黄褐色的GAP-43阳性细胞.先针针后运动组及先运动后针针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而先针针后运动组与先运动后针针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针刺与运动疗法的不同干预次序对GAP-43表达的影响,但应当重视时间因素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林栋;阙秀琴;吴强;张学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组学,其核心思想在于运用以核磁共振和色谱、质谱串联技术为主的分析技术,获得的代谢图谱数据借助化学计量学工具和模式识别软件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这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问题,用于疾病诊断、药理研究、毒理性研究、安全性评价、中药活性的筛选以及中医现代化等方面.文章主要综述了将代谢组学中的图谱、数据信息转换为相应的参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应用.

    作者:许广艳;葛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