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研究

张兴旺;文怀秀;陶燕铎;梅丽娟;邵赟

关键词:麻花艽花, 质量标准, 龙胆苦苷
摘要:目的 对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着重建立秦艽花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和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定性鉴别秦艽花;采用HPLC法建立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①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Fusion-RP 80 A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②TLC条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醋酸乙酯-甲醇(3:1)为展开剂,碘蒸气显色.结果 HPLC法龙胆苦苷在0.4~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藏药秦艽花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低于2%;TLC鉴别结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完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有效控制秦艽花的质量.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槐角不同部位中芦丁和槐角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考查槐角不同部位,即角皮和种子占槐角重量的百分比,及各组分中芦丁和槐角苷的含量差异,为科学、有效地利用现有槐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角皮或种子提取物中芦丁及槐角苷的含量.HPLC测定条件: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乙腈(57:38:5,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槐角角皮和种子占槐角重量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64%和36%.芦丁浓度在0.08~1.0 g·ml<'-1>,槐角苷浓度在0.125~2.0 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槐角皮和槐角种子中黄酮类化合物HPLC谱型相似,但含量差别较大,槐角皮中芦丁与槐角苷含量分别为(0.44±0.15)%和(6.20±0.57)%.种子中两者的含量分另q为(0.36±0.09)%和(0.49±0.20)%.槐角皮中槐角苷的含量明显高于槐角种子,P≤0.01,提示差异显著.结论 槐角中的槐角苷主要存在于槐角皮中,因此提取这类化合物时可以将槐角皮和种子分开,只以角皮为材料,种子可用于其他目的 的研究,以达到科学、有效地利用槐角资源.

    作者:勾凌燕;王志玲;刘景东;王憬;刘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全裂叶阿魏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新疆地产野生全裂叶阿魏Ferula dissecta(Ledeb.)Ledeb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及紫外吸收光谱法为该药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 全裂叶阿魏根、叶柄、苞片及叶横切面存在大量树脂道;根粉末中有散在草酸钙簇晶,叶粉末中有短扁圆形的非腺毛.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全裂叶阿魏的生药学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丁旭;谭勇;刘纪杉;赵文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寄主植物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桑寄生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槲皮苷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乙腈-水(18: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 nm;槲皮素采用甲醇-盐酸(4:1)回流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甲醇-0.05%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槲皮苷与槲皮素的线性范围0.35~3.5μg(r=0.999 9)与0.41-4.1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与100.4%,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茎枝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0.14 mg/g与0~0.85 mg/g不等,药材叶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41~2.48 mg/g与2.42~6.89 mg/g不等.结论 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明显不同,药材的槲皮苷与槲皮素主要存在于药材叶中,茎枝中的含量较低,有的寄主的桑寄生茎枝中甚至检测不到槲皮苷与槲皮素.

    作者:张协君;朱开昕;赵明惠;裴河欢;李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沙棘原花青素对6月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沙棘原花青素对6月龄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功能、醛糖还原酶活性及抗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痛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沙棘原花青素大、中、小3个剂量组,并以正常组做对照.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脑组织中醛糖还原酶(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沙棘原花青素各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脑组织中醛糖还原酶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GSH-Px活性以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结论 沙棘原花青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多元醇代谢通路增强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杨桂珍;李玉香;陈健茂;梁军;张志宁;袁本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刺梨三萜化合物CL1体外抗人子宫内膜腺癌作用

    目的 研究刺梨单体CL1体外抗人子宫内膜腺癌(human adenocarcinoma endometrium cell.1ine JEC)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和细胞生长曲线绘制法检测CL1的抗JEC作用.运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通过检测NBT还原法分析CL1对JEC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和FCM检测CL1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和MTT检测显示,CL1对J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随CL1剂量的增加,NBT阳性细胞比率增加,LDH含量逐渐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CL1能诱导JEC细胞凋亡,并阻滞JEC细胞于G<,0>-G<,1>和G<,2>-M期.结论 CL1具有体外抗JEC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戴支凯;余丽梅;杨小生;石京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艾灸三阴交穴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灸三阴交穴时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非穴组和空白组,观察组患者在三阴交穴施灸,非穴组患者选孔穴上2寸向桡侧旁开1寸处艾灸,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2 h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顺产例数较其他两组为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其他组,观察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非穴组以及非穴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三阴交穴可以明显减少产后2 h出血量,从而增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崔建美;马树祥;金子环;董丽宏;李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无花果粗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初步研究

    目的 以无花果为试材,对所提取的粗多糖样品进行抗氧化能力检测并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方法 分别研究不同浓度样品的总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并用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以维生素C及BHT为对照.结果 100μg·ml<'-1>的无花果粗多糖可抑制过氧化物MDA的生成,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85.39%,同时总还原能力比BHT高42.02%,FRAP法测得的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接近,且均比BHT的活性强.结论 该结果表明无花果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化学反应生成的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作者:邱松山;姜翠翠;谭振钟;李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缺血缺氧大鼠皮层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缺血缺氧大鼠脑皮层C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缺氧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先针刺后运动组,先运动后针刺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GAP-43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光镜下计数免疫组化染成棕黄色或者黄褐色的GAP-43阳性细胞.先针针后运动组及先运动后针针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而先针针后运动组与先运动后针针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针刺与运动疗法的不同干预次序对GAP-43表达的影响,但应当重视时间因素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林栋;阙秀琴;吴强;张学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杭菊多糖佳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杭菊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杭菊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提取工艺为温度85℃,pH值7.0,液固比25:1,醇沉浓度80%时,杭菊多糖的提取率高.结论 该工艺适合菊花多糖的提取.

    作者:刘汉珍;刘学;俞浩;周国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叶百部茎叶的生药鉴定

    目的 时对叶百部茎、叶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结果 时叶百部茎的维管束为周木型,叶肉内舍有草酸钙柱晶等特征.结论 以上特征可作为对叶百部茎、叶鉴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朱华;王孝勋;赵旭;梁晓乐;唐念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黄芪多糖对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干预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博莱霉素(BLM)组、地塞米松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药物组开始干预治疗,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IL-4、TNF-α的含量,14 d、28 d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BLM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升高(均P<0.05);与BLM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升高,IL-4、TNF-α含量降低(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降低(P<0.05).结论 应用黄芪多糖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肺纤维化进程,不仅降低Ⅱ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而且升高Ⅰ型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含量,从而调整Ⅰ型/Ⅱ型细胞因子平衡及及TNF-α表达达到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娟;张毅;刘永琦;李金田;魏舒畅;苏韫;聂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八味护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血清TGF-β1、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八味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AL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八味护肝胶囊组、益肝灵胶囊组.用烈性酒灌胃的方法制备ALF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2周.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的组八味护肝胶囊、益肝灵胶囊治疗4周.于1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肝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等细胞因子的含量.肝组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八味护肝胶囊组大鼠血清ALT,AST,TP,HA,LN,CIV明显降低(P<0.01),血清和肝组织中TCF-β1,TIMP1等致纤维化因子表达减少,肝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烈性酒灌胃法能成功制备大鼠ALF模型;八味护肝胶囊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提示其具有减轻肝细胞损伤、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治疗后血清中HA、LN和CⅣ型胶原以及TGF-β1、TIMP1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八味护肝胶囊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对TGF-β1、TIMP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协慧;任世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复合造模法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肝纤维化大鼠30 d后,血清HA,LN,PⅢNP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未治疗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5 d和30 d后,各个组别的各种酶的活性均趋向正常组.结论 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开发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其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氧化还原状态而起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李慧;郭雷;郑秋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独角莲提取液体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独角莲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揭示其抑癌机理.方法 利用独角莲根茎水提物,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株,通过噻唑氮蓝比色实验(MTT)、流式细胞仪(FCM)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独角莲对细胞增殖和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 独角莲对Hela的增殖抑制率为65.08%.并能引起凋亡细胞的增加,成剂量依赖性,作用72 h后的凋亡率高达24.5%.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块茎提取液处理48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独角莲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上调Hela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 独角莲是一种在宫颈癌治疗上有前景的中草药.

    作者:何秀霞;张春兰;何乃彦;于源华;张淑华;葛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大鼠心肌梗塞后蛋白表达的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及转化生长因子(TGF)蛋白表达.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为心肌梗塞组.同时设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3 d、2周、4周、8周对梗塞区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NF、明胶酶(MMP-9)、TGF及TIMP-1蛋白表达.结果 心肌梗塞组不同时相心肌较同期非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呈时间依赖性;MMP-9、TIMP-1蛋白表达及TGF均较同期非治疗组明显增加.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过度表达与MMPs、TGF蛋白表达增加及其活性增强变化相一致,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加可能是心肌梗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冯利民;杜武勋;刘长玉;刘梅;朱明丹;宋启刚;魏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黄芩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芩汤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时照组、黄芩汤组.假手术组行伪手术,其余各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2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0.175 mg/ml),黄芩汤组给予黄芩汤浓缩液(0.618 g/ml)治疗.每周空腹称质量1次.术后5周处死全部大鼠,取全段食管称重后计算食管系数,肉眼观察做大体评分,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制备食管组织匀浆,测食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醇(MDA)含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中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 较模型组,黄芩汤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显著,食管系数降低明显,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改善.同时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能降低食管中MDA含量和提高食管SOD活力,可升高血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且降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论 黄芩汤方能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保护食管黏膜,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具有防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作者:刘小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蓟醇提物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Intermedin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蓟提取物对两肾一夹(2-kidney1-clip,2K1C)高血压大鼠Intermedin(IMD)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2K1C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检测心功能、左心重与体重比值(LVM/BW)及右肾重与左肾重比值(RK/LK);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IMD的水平;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中IM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Griess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抑制,RK/LK和LVM/BW比值升高,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IMD的水平及血浆中IMD和AngⅡ的含量升高,血清中NO和NOS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大蓟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增强,RK/LK和LVM/BW比值及血浆中AngⅡ的含量降低,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IMD的水平升高,血浆中IMD的含量、血清中NO和NOS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大蓟通过增加IMD的含量激活NO/NOS对肾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作者:梁颖;黎济荣;周永忠;闫琳;赵迅霞;贾月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кB和Hsp70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кB和Hsp70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实验组、缺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前两组经夹闭左右肾动脉之间腹主动脉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缺血前10 min舌下静脉注射20 mg/kg姜黄素;模型组缺血前10min舌下静脉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舌下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3,12,24,72 h不同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腰段脊髓组织,分别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кB和Hsp70的表达.结果 NF-кB、Hsp70在前两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对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F-кB表达的抑制率分别是13.12%,15.14%,19.18%和18.02%;同时可诱导Hsp70蛋白的表达,对Hsp70的诱导率分别为10.40%,12.71%,15.95%和13.18%.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抑制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控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付健;韦波;范洪伟;丁磊;殷钢;马玉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滇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目的 通过对滇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的研究,为滇重楼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 不同生长期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总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该类成分在5~6月份含量高;5~10月呈下降趋势;到次年的4~6月呈升高趋势.结论 明确了滇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的量和总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作者:夏从龙;周浓;陈立师;庞婕;徐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技术,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构分析.结果 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各色谱峰质谱数据,参照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共鉴别了25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结论 HPLC-MS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有利于化合物结构鉴别,可作为中药大黄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作者:蒋海强;容蓉;吕青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