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广敏;李云鹏
目的评价胃代食管术在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胃代食管术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其3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为40%.结论胃代食管术是治疗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较佳术式.
作者:李福军;钱伟民;李培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分泌状态的变化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L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抗原表达率,以EIL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水平.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8h CDc+ D25+细胞百分率及IL-4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应用TP后,培养48h HSP患儿PBLs CD3(+)CD25(+)细胞百分率及IL-4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患儿PBLs活化及分泌水平异常增高,可能参与HSP的发病机制;TP抑制PBLs活化及分泌,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夏志强;卢思广;郭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上下颈椎序列进行测量,探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CR机上Pacscout软件测量颈椎曲线深度、Oc-C1角、C1-C2角、C2-C7角及C1-C7角.颈椎曲线深度<7 mm定为颈椎曲度异常,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共109例;≥7 mm为颈椎曲度正常,曲度正常组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及颈椎病症状,共41例.采用SAS6.12软件统计包分别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及各角度之间的Pe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C2-C7角、C1-C7角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1-C2角、Oc-C1角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异常组C1-C2角与C2-C7角呈负相关,其直线回归关系为Y=27.200645-0.225562X(r=-0.32348,P=0.0391).结论颈椎序列主要是通过C2-C7角的变化而变化,颈椎曲度异常时C1-C2与C2-C7角度呈负相关,寰枢椎固定融合手术时应注意寰枢椎角度的变化情况.
作者:袁峰;杨惠林;张志明;郭开今;姚飞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PH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MG组,2组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分别用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LP+MMC+THP)和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KMG+LP+MMC+THP)治疗.对所有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AFP、CT表现(瘤体缩小情况)及副作用、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后1个月,瘤体大小较治疗前有缩小者占70%,KMG组95%.AFP水平高于正常者(20μg/L)对照组有13例,首次治疗后1个月2例下降至正常水平,6例下降在50%以上,4例下降小于50%,1例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KMG组有14例AFP高于正常,治疗后6例下降至正常水平,8例下降在50%以上.KMG组患者术后发热程度、恶心呕吐和肝区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及持续时间较长(P<0.01).对照组和KMG组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95%和70%、85%(P均>0.05),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0%、80%(P<0.05).结论KMG使用方便、安全,末梢栓塞作用强,KMG的应用提高了PHC的TACE治疗效果.
作者:刘太锋;祖茂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及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以自体血、凝血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情况.每组每时相(4 h,12 h,24h,48h,72 h,7 d)各6只大鼠.结果在4 h、12 h、24 h、48h、72 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脑含水量比生理盐水组高(P<0.05),而7 d这个时相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与凝血酶组脑含水量各时相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早期(4 h)引起明显脑水肿,其高峰时间为24~48 h,3天后水肿开始消退,7天后逐渐趋于正常,其中凝血酶在脑水肿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郑娟;崔桂云;时宏娟;刘永海;张尊胜;葛巍;沈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开胸法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及梗死心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喂养6周,检测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处死动物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中HGF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组织中HGF含量降低(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外源性给予HGF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徐瑞金;陈清枝;李东野;夏勇;阮宏云;袁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项洁;沈霞;杨荣礼;程谦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首先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然后利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准确定位,钻2个平行骨孔,可吸收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并经骨孔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均获正常活动范围.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创伤小,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洪伟;秦宏敏;龚维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镜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73例.结果术中出血少,疗效好,无水中毒.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是腔内治疗的创新疗法.该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刘星;黄建伟;魏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脉压指数(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既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2人,分为无症状冠心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心功能不全组,统计其初诊高血压时的PPI,并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PPI对比分析;同时将其血脂、血糖、左室射血分数(EF)、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资料依据PPI分析总结.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PI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PPI又高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PPI增大,患者年龄增大,EF值减小,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PI可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俊丽;孙辉;史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聚肌胞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方法2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在病毒唑(10~15mg·kg-1)静脉输注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聚肌胞肌肉注射,年龄小于1岁者1 mg/d,年龄大于1岁者2 mg/d,隔天1次×3次.2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5~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101/108),对照组总有效率72.5%(74/10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1.2,P<0.01).结论聚肌胞对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治疗作用,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作者:李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发育过程中大鼠黑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对不同胎龄(embryonic day,E,E13、E16、E18、E20)、新生(PO)和成年大鼠中脑(黑质)区段冠状连续石蜡切片行Nissl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E13天时,中脑腹外侧出现两种极性不同的细胞,但不能区分出黑质.在E16天时可观察到黑质,此时黑质腹侧细胞较背侧细胞密集.在E18天时,黑质内部构筑发生变化,通过细胞的不同排列方式可区分黑质致密部、网状部和外侧部,细胞形态开始趋于成熟.到新生当天时,可观察到黑质网状部的细胞较胚胎时稀疏,黑质致密部的细胞开始密集,细胞呈现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结论在大鼠出生之前,其黑质内部构筑的演变已趋成熟.
作者:张建枝;丁艳霞;刘洪梅;张凤真;高殿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8周不同负荷的游泳训练,研究运动对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不同负荷组别,在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浆并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游泳训练,与对照组相比,90分钟训练组和急性力竭组大鼠的t-PA活性明显上升36%和32%(P<0.05),180分钟训练组的大鼠t-P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稍有下降但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90分钟训练组和急性力竭组大鼠PAI-1的活性下降21%和22%,但差异不显著(P>0.05),180分钟训练组的PAI-1活性升高33%(P<0.05).结论长时间的中等负荷和一次力竭性运动可以提高大鼠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长时间的大负荷运动则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
作者:钟卫权;杜晓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HG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PHG合并出血的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结论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受损与PHG形成有关.首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防治PHG出血.
作者:朱炳喜;陈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行大鼠出生前后不同时期的脑黑质区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DA能神经元,焦油紫染色确定黑质区域,进行光镜观察以及细胞形态学指标的测量.结果胚胎(embryonic day,E)第13天龄(E13)时,开始于中脑腹侧出现TH阳性(TH+)细胞.至E16时,中脑腹侧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密度达到大值,此后又逐渐下降,且于出生后早期这些TH+细胞的减少为显著.至生后第14天龄(P14)时,中脑腹侧黑质区域TH+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不再明显改变,与成年期状态接近.胚胎期,TH+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胚胎发育,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TH+细胞逐渐表现为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结论大鼠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发育发生在个体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14时,DA能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发育基本成熟.
作者:张建枝;丁艳霞;刘洪梅;张凤真;高殿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出血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脑出血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CCA)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分析观察指标与脑出血疾病间的关系.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中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97例,检出率97%;对照组中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10例,检出率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CA粥样硬化与脑出血疾病相关.
作者:童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12例15处掌、指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8例10处,指骨骨折3例,掌指骨同时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9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结论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手部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作者:李洪伟;龚维成;郭开今;施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莆田市原发性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主要特征.方法77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经常规妇科检查、B超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后,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查.结果77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20例,异常率为26%,包括性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及嵌合体.其中46,XY 4例,45,X 6例,47,XXX 1例,46,X,i(Xq)1例,嵌合体8例.结论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闭经原因,及早对症治疗.
作者:郑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与对照组之间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探讨5-HT2A受体基因变异与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静脉血样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10例体检者血样作为对照组,抽提DNA,扩增5-HT2A受体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酶切,鉴定基因型.所有结果资料均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0.57)高于对照组(0.41)(x2=10.002,P=0.002),2组间3种基因型构成也有显著性差异(x2=16.996,P=0.001).结论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G型等位基因在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中频率较高.
作者:黄先学;吴宝忠;包义喜;俞翔;程言博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