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黄秀深;罗明凤;孙改侠;邓利平
目的 通过对葛根素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断尾测定出血时间、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葛根素显著延长出、凝血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显著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结论 葛根素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其抗凝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有关.
作者:于晨;范华英;于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152种具有止咳作用的药材为对象,从性、味、归经、功效方面等进行了统计归类,初步分析了性味与止咳类药材成分类型的关系,探讨其规律性,为止咳类中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作者:光若静;张巧真;张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3(IL-13)含量水平的变化以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防哮饮小剂量组、D防哮饮中剂量组、E防哮饮大剂量组、F布地奈德(BUD)组,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造模.中药防哮饮组从致敏第1天起,将中药防哮饮按小剂量(含生药0.5 g/ml)、中剂量(含生药1.5 g/ml)、大剂量(含生药2.5 g/ml)灌胃给药,每天一次,每次0.4 ml,共27.在后1次激发后24h(第28天)处死小鼠,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 - 13的含量,并镜检骨髓EOS%.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骨髓EOS[(9.77±2.63)%]较对照组[(2.10±0.99)%]明显升高(P<0.01);血清IL - 13的含量[(81.618±30.969) pg/ml]较对照组[(22.800±11.125) pg/ml]明显升高(P<0.01).防哮饮中、大剂量组和BUD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 - 13水平及骨髓EOS%(P<0.01),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防哮饮小剂量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 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病理状态,推测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IL - 13表达和降低骨髓EOS%而发挥阻止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宾博平;李亚俊;刘孝忠;黄小琪;梁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肝外各脏器的病变与损害,肾脏为HBV感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 glomerulonephritis,HBV - GN)是常见的病变.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感染人群中HBV- GN的发病率为7%~20%,明显高于国外.目前HBV -GN尚无公认的疗效确定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如何在减轻肾脏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又兼顾避免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是HBV- GN治疗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10月以来采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及泼尼松治疗一部分HBV -GN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炎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及芎冰鼻腔喷雾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制剂制备过程成分变化,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 (250 mm×4.00 mm,5μm),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22 nm检测.结果 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芎冰鼻腔喷雾剂指纹图谱峰数多,分离好,有相关性,重现性好.结论 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芎冰鼻腔喷雾剂及含川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郭丽蓉;周莉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 ~ 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免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3 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第2天立即进行治疗,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于电针治疗后5d、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电针治疗后5d,两组髓鞘计数,髓鞘厚度、轴索面积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急性期电针对于面神经损伤具有良性修复作用.
作者:孙运花;李瑛;彭晓华;张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菊科(Compositae)紫菀属(Aster L.)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是紫菀族中大的属.据估计全世界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中国有近100种[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安徽,此外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亦有栽培,山东省也可栽培,并且生长良好,是当前中药栽培的好品种[1].该属植物中紫菀(Aster tataricus)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支气管、咳嗽、肺结核和咯血等症,民间一般用作治疗毒蛇咬伤和呼吸系统感染等.紫苑属所含化学成分较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对紫菀属中16种植物作过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出的化合物124个,其类型有各种萜类及其苷,其中三萜皂苷是本属主要特征性成分,环肽也是本属很有特色的一类化学成分,此外还有甾醇,香豆素,挥发油等[2].
作者:张应鹏;张海雷;杨云裳;时志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禹州漏芦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药用品种.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历代文献,实地考察并结合禹州漏芦的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对其考证.结果 其基源仅菊科蓝刺头属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为药用正品,表明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禹州漏芦的生长特征及其功能主治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近现代记载其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根、全草、茎叶等,极不统一,造成了药用部位的混乱,今对其来源进行考证,以正本清源.
作者:李喜凤;余云辉;邱天宝;胡利欣;胡春月;高伟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优选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比较了12种大孔树脂对辽东楤木叶中总皂苷的吸附性能,以辽东楤木叶中的代表成分辽东楤木叶总皂苷量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AB -8树脂对辽东楤木叶干粉中总皂苷吸附性能好,达到静态交换容量为30.4 mg·ml-1树脂,吸附率为93.2%,动态吸附量为23.8mg·ml-1干树脂,吸附率为94.0%,解吸率为81.0%.结论 筛选树脂应综合考虑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极性等参数.
作者:吕邵娃;刘栋;胡畔盼;王秋红;肖洪斌;匡海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肾缺血/再灌注(L/R)大鼠肾脏GRP78、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R组和I/R+ TMP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制备肾I/R模型.I/R+ TMP组在手术前1h按20mg/kg腹腔注射TMP,余操作同I/R组.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光镜观察肾小管组织结构变化;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GRP78、Caspase - 1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L/R组大鼠血清BUN,Cr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损伤严重,GRP78和Caspase - 12 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性增加(P<0.01);与I/R组比较,I/R+ TMP组血清BUN、Cr水平及GRP78、Caspase - 12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肾脏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川芎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GRP78、Caspase - 12过度表达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它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万慧芳;王美凤;涂硕;余乐涵;龚慧;万福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多糖( YULANGSAN polysaccharides,YLSP)的解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白酒灌胃造模,在饮酒前后,分别给予一定剂量的YLSP、海王金樽片或生理盐水,观察醉酒率、醉酒潜伏期和醉酒时间,并测定小鼠肝脏中乙醇脱氢酶( A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在饮酒前给予YLSP,动物醉酒率降低,醉酒潜伏期延长,小鼠肝脏中ALT、AS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降低,ADH和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YLSP可能通过提高ADH和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害,有一定的防醉作用.
作者:梁颖娥;付书婕;贝学室;焦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中焦湿阻证模型ICC细胞和原代ICC细胞的差异,建立湿阻ICC细胞模型,和经平胃散干预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反证模型细胞和原代ICC存在差异.方法 湿阻中焦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血清制备;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建立“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给细胞加入湿阻动物含药血清模拟湿阻大鼠模型体内ICC的生长;通过给ICC细胞加入动物血清,观察平胃散对ICC细胞内LDH和SDH活力的影响.结果 中焦湿阻证ICC细胞模型的评价:模型细胞与原代细胞有差异.细胞内LDH活力结果提示,与原代ICC+模型血清组及原代ICC+2次模型血清组比较,平胃散含药血清能降低加入1次血清组及加入2次血清组细胞内LDH活力(P<0.01).细胞内SDH活力结果提示:平胃散含药血清能升高加入1次血清组细胞内SDH活力(P<0.01),而对加入2次血清组细胞内SDH活力有升高趋势.结论 平胃散能降低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细胞内LDH活力和升高SDH活力,抑制细胞内无氧代谢增强细胞内有氧代谢.
作者:林莉;黄秀深;罗明凤;孙改侠;邓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通过组培快速繁殖试管苗,人工栽培青天葵与传统野生药材之间的黄酮类成分是否发生质或量的改变.方法 通过正离子模式电喷雾质谱对不同生长方式青天葵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质谱初步定性比较,表明不同生长方式对青天葵黄酮类成分组成比例有一定影响.结论 不同来源药材的质量评价中不仅要考虑活性成分的含量,同时应增加能反映活性成分比例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袁源;何瑞;詹若挺;王庆煌;李积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为阐明川半夏资源间亲缘关系,准确鉴定半夏药材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采用SDS - PAGE技术分析对以川半夏资源为主的23份半夏材料以及2份掌叶半夏材料的叶片和块茎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 叶片共分离出19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1 ~18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14.5条.块茎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带纹,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4 ~12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9.4条.与块茎可溶蛋白图谱相比较,叶片可溶蛋白图谱能更好的鉴定半夏与掌叶半夏;无论是块茎还是叶片,其可溶蛋白在GS值为0.817水平上所有材料都可以聚为五大类,染色体数目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结论 川半夏资源具有较丰富的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叶片可溶蛋白图谱可用于鉴别半夏与掌叶半夏,但块茎可溶蛋白图谱难以区分二者.
作者: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 TN 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 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 -γ)、白细胞介素12( IL - 12)、白细胞介素4(IL -4)和白细胞介素10(IL -10)水平.结果 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 -γ和IL - 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 -4和IL - 10的表达.结论 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邹颖;迟宏罡;戴世学;封艳玲;刘洪波;郑学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苦丁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苦丁茶的深加工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从苦丁茶老叶中提取熊果酸并纯化与鉴定,用5,10,20,40,80,100μmol·L-6个梯度浓度的熊果酸,持续作用于在培养的鼻咽癌细胞24,48,72,96,120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苦丁茶熊果酸在不同时间内对鼻咽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作用增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苦丁茶熊果酸阻滞鼻咽癌细胞于G0/G1期;40 μmol/L熊果酸作用48 h后抑制效果逐渐明显.结论 从苦丁茶提取的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阻滞癌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苦丁茶极具开发前景.
作者:农朝赞;李世生;毛德文;黄之虎;郭凌霄;韦仕喻;农少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比较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率及吸收系数的异同.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灌流后药液5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吸收系数,考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 随着黄连配比增加,5种化学成分的吸收率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吸收率均比黄连吴茱萸1∶1和2∶1的吸收率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5种化学成分的Ka值与Kapp值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及吴茱萸次碱的Ka值均比黄连吴茱萸1∶1、2∶1的Ka值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增加黄连的配伍比例,均有利于黄连和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黄连吴茱萸的配伍可能在于小肠吸收,且吴茱萸比例越少,黄连吸收越好;黄连比例 越多,吴茱萸吸收越好,黄连吴茱萸为6∶1时黄连与吴茱萸的吸收效果好.
作者:黄雪君;涂瑶生;孙冬梅;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DPPH法测定沙枣花水提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 将沙枣花水提物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置成相当于原药材100 mg/ml的溶液,通过DPPH法测定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萃取后的水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IC50为1.634 mg/ml,其次是正丁醇层(IC50为2.46mg/ml),乙酸乙酯层(IC50为6.172 5 mg/ml)和石油醚层(IC50为12.562 2 mg/ml).结论 沙枣花水提物各组分对DP-PH·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具有体外抗氧化性,可作为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张振华;解宁湘;王基云;黄晓会;王培香;王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制备克级23 -乙酰泽泻醇B化学对照品的工艺.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提取溶剂、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溶剂量等因素对23 -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的影响,选择佳提取工艺放大到中试设备.结果 采用95%乙醇,料液比10∶1回流提取药材2次,每次1h,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混合液萃取后,经常规硅胶柱层析、精制,获得9.8g对照品.结论 该工艺高效、简便、廉价,适用于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克级制备.
作者:潘菽弢;于启平;高晶;张宏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分别用3种显色法显色,方法A显色剂为浓硫酸:甲醇(4∶1);方法B显色剂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醋酸乙酯(2∶8∶10);方法C显色剂为高氯酸.结果 方法B专属性较差,方法A和C均适合不同提取物中续断皂苷的测定,方法A加样回收率优于方法C.结论 方法A为佳显色方法.
作者:邓雅婷;刘莉;刘美佑;李新方;杨欣;梅其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