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范华英;于慧
目的 采用《中国药典》(简称药典)药典中药品溶液颜色3种检查法控制益气复脉(冻干)制剂溶液颜色,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 按照药典规定,分别采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差计法检验10个批次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制剂溶液颜色,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个批次样品中,目测法均在规定范围内,占总数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均在规定范围内,占总数100%;而色差计法9批在规定范围内,占总数90%.结论 药典溶液颜色3种检查法中,色差计法控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千)制剂溶液颜色能将溶液颜色量化,结果科学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吴衍风;李德坤;周大铮;冯锋;叶正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肝外各脏器的病变与损害,肾脏为HBV感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 glomerulonephritis,HBV - GN)是常见的病变.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感染人群中HBV- GN的发病率为7%~20%,明显高于国外.目前HBV -GN尚无公认的疗效确定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如何在减轻肾脏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又兼顾避免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是HBV- GN治疗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10月以来采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及泼尼松治疗一部分HBV -GN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炎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分别用3种显色法显色,方法A显色剂为浓硫酸:甲醇(4∶1);方法B显色剂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醋酸乙酯(2∶8∶10);方法C显色剂为高氯酸.结果 方法B专属性较差,方法A和C均适合不同提取物中续断皂苷的测定,方法A加样回收率优于方法C.结论 方法A为佳显色方法.
作者:邓雅婷;刘莉;刘美佑;李新方;杨欣;梅其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中焦湿阻证模型ICC细胞和原代ICC细胞的差异,建立湿阻ICC细胞模型,和经平胃散干预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反证模型细胞和原代ICC存在差异.方法 湿阻中焦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血清制备;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建立“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给细胞加入湿阻动物含药血清模拟湿阻大鼠模型体内ICC的生长;通过给ICC细胞加入动物血清,观察平胃散对ICC细胞内LDH和SDH活力的影响.结果 中焦湿阻证ICC细胞模型的评价:模型细胞与原代细胞有差异.细胞内LDH活力结果提示,与原代ICC+模型血清组及原代ICC+2次模型血清组比较,平胃散含药血清能降低加入1次血清组及加入2次血清组细胞内LDH活力(P<0.01).细胞内SDH活力结果提示:平胃散含药血清能升高加入1次血清组细胞内SDH活力(P<0.01),而对加入2次血清组细胞内SDH活力有升高趋势.结论 平胃散能降低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细胞内LDH活力和升高SDH活力,抑制细胞内无氧代谢增强细胞内有氧代谢.
作者:林莉;黄秀深;罗明凤;孙改侠;邓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补肺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和分光光度法,观察补肺片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的活性及测血清溶血素(IgM)含量的影响.结果 补肺片60,40,20 g·kg-1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幼年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 <0.05或P<0.01),促进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能力(P<0.01),增加NK细胞的活性(P <0.05或P<0.01),并促进溶血素的生成(P<0.01).结论 补肺片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姚平;黄开珍;冼寒梅;李爱媛;林国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A、p21/cip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CyclinA、p21/cip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区CylinA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21/cip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增强(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对异常表达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AD的病理改变或相关的细胞凋亡,达到防治AD的目的.
作者:刘静;杜艳军;李婧;刘若兰;王晓兰;孙国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石墨炉测定铅含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石墨炉测定重金属铅含量为宗旨,考察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基本改进剂等因素.结果 通过实验条件优化,样品峰的拖尾现象得到解央,校正曲线从原来的0 999 473提高到0 999 903.结论 该方法能大程度改善样品峰的双峰和拖尾现象,具有简洁、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重金属铬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徐向彩;李家忠;龚治湘;郭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白及中2,7 -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4.6mm x 250 mm,5μm)色谱柱,以40%乙腈/水(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 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在0.027 -0.437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98.6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白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霄;石连成;艾萍;陈佳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3(IL-13)含量水平的变化以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防哮饮小剂量组、D防哮饮中剂量组、E防哮饮大剂量组、F布地奈德(BUD)组,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造模.中药防哮饮组从致敏第1天起,将中药防哮饮按小剂量(含生药0.5 g/ml)、中剂量(含生药1.5 g/ml)、大剂量(含生药2.5 g/ml)灌胃给药,每天一次,每次0.4 ml,共27.在后1次激发后24h(第28天)处死小鼠,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 - 13的含量,并镜检骨髓EOS%.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骨髓EOS[(9.77±2.63)%]较对照组[(2.10±0.99)%]明显升高(P<0.01);血清IL - 13的含量[(81.618±30.969) pg/ml]较对照组[(22.800±11.125) pg/ml]明显升高(P<0.01).防哮饮中、大剂量组和BUD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 - 13水平及骨髓EOS%(P<0.01),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防哮饮小剂量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 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病理状态,推测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IL - 13表达和降低骨髓EOS%而发挥阻止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宾博平;李亚俊;刘孝忠;黄小琪;梁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脑梗塞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病于中老年,并且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单一的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断其缺血级联反应,因此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脑梗塞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大部分为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一系列的血栓形成机制,其中也有炎症因子的参与.C -反应蛋白作为重要的炎性标志物,可作为心肌梗塞、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3].本文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奥扎格雷钠治疗基础上,舒血宁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以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朱宣;管阳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长期用药中对大鼠肝功能及血细胞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蒙药紫花高乌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20d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球记数仪测定大鼠腹主动脉血中的生化指标( ALT、AST)和血细胞数.结果 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长期服用对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但会使大鼠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 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长时间服用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由于升高红细胞、血小板量会增加血液粘滞度,可能会对微循环产生影响.
作者:韩瑞兰;吕玲玲;张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白芥子的功效认识出发,通过对肝纤维化“痰浊阻络”重要病机的论述,提出了“白芥子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化痰药”的基本论点.
作者:郑保平;姚乃礼;牛阳;陶夏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制备克级23 -乙酰泽泻醇B化学对照品的工艺.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提取溶剂、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溶剂量等因素对23 -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的影响,选择佳提取工艺放大到中试设备.结果 采用95%乙醇,料液比10∶1回流提取药材2次,每次1h,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混合液萃取后,经常规硅胶柱层析、精制,获得9.8g对照品.结论 该工艺高效、简便、廉价,适用于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克级制备.
作者:潘菽弢;于启平;高晶;张宏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40 mg·kg-1,ig)对照组和山豆根总成分、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以100,200和400 mg·kg-13个剂量组ig,每组10只.给药7d,分别于第7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以造成免疫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8小时摘眼球取血,称量肝脾,记录肝脾指数,检测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和GSH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能够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含量(P<0.05);提高SOD、GSH含量(P<0.05);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1).结论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山豆根总成分相近,稳定肝细胞膜正常结构,加强组织修复,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明眉;范自全;赵爱华;祝路;贾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茵陈蒿汤经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成分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lite SinoChrom ODS - AP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 -0.02%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7 min,19%→28%A;28 ~32 min,28%→80%A;32~42 min,80%A).结果 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200~1.840 0μg,0.1020 ~0.0204 μg,0.188 2~0.037 6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3种剂型中的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均有差异,可为茵陈蒿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红玲;曹佩雪;潘卫东;梁光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乳汁郁积症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多由于哺乳期哺乳不当或其他原因致使乳络阻塞,乳腺导管不畅,排乳受阻,终使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郁积于乳房,出现乳房胀痛、结块,如治疗不及时将引发急性乳腺炎.笔者自2007-01 ~2010 - 12采用按摩结合柴胡散结汤治疗了56例产后乳汁郁积症患者,获得理想的冶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齐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山西道地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为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β-蒎烯为内参照,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载气为N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持0 min,再以10℃·min-1速率升温至220℃,保持0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结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33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能从整体上反映连翘挥发油的特征,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张淑蓉;裴晓丽;裴香萍;闫艳;张曼;胡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助推器.文章以《中药学》为例,从科研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材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科研对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科研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永鹏;李刚;罗飞;马淑兰;赵恒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优选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比较了12种大孔树脂对辽东楤木叶中总皂苷的吸附性能,以辽东楤木叶中的代表成分辽东楤木叶总皂苷量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AB -8树脂对辽东楤木叶干粉中总皂苷吸附性能好,达到静态交换容量为30.4 mg·ml-1树脂,吸附率为93.2%,动态吸附量为23.8mg·ml-1干树脂,吸附率为94.0%,解吸率为81.0%.结论 筛选树脂应综合考虑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极性等参数.
作者:吕邵娃;刘栋;胡畔盼;王秋红;肖洪斌;匡海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蜈蚣草的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酸性醇液提取法对蜈蚣草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显色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定性鉴定,并将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专项颜色反应及紫外光谱分析.结果 蜈蚣草中可能含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甾体三萜类、香豆素、鞣质等有效成分;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黄酮,显色反应说明其黄酮种类可能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类;根据紫外光谱特征推测蜈蚣草水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为异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蜈蚣草中含有黄酮、甾体三萜类、香豆素、鞣质等有效成分,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作者:熊俊娟;丁利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