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芎冰鼻腔喷雾剂制备过程研究

郭丽蓉;周莉玲

关键词:芎冰鼻腔喷雾剂,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测定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及芎冰鼻腔喷雾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制剂制备过程成分变化,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 (250 mm×4.00 mm,5μm),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22 nm检测.结果 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芎冰鼻腔喷雾剂指纹图谱峰数多,分离好,有相关性,重现性好.结论 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芎冰鼻腔喷雾剂及含川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制法茵陈蒿汤中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比较

    目的 对茵陈蒿汤经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成分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lite SinoChrom ODS - AP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 -0.02%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7 min,19%→28%A;28 ~32 min,28%→80%A;32~42 min,80%A).结果 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200~1.840 0μg,0.1020 ~0.0204 μg,0.188 2~0.037 6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3种剂型中的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均有差异,可为茵陈蒿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红玲;曹佩雪;潘卫东;梁光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山西道地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山西道地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为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β-蒎烯为内参照,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载气为N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持0 min,再以10℃·min-1速率升温至220℃,保持0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结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33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能从整体上反映连翘挥发油的特征,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张淑蓉;裴晓丽;裴香萍;闫艳;张曼;胡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叶和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 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6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4.33%,其中芳樟醇含量高达25.84%;从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6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0.09%,含量高的成分为棕榈酸(39.78%)和油酸(22.91%).结论 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叶挥发油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为萜的含氧衍生物(47.77%),茎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75.95%),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藤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霍丽妮;李培源;陈睿;邓超澄;卢汝梅;卢澄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短期禁食对大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期禁食对正常Wistar大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禁食对正常Wistar大鼠的安全性,探讨人类合适的禁食时长.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64只,按体质量随机编号分为8组,每组8只.观察禁食期间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形、活动情况等,实验末肉眼观察内脏形态、色泽、腹腔等.各组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各称一次大鼠的体质量;各组分别在0,12,24,36,48,60,72,96h取血,测定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结果成年Wistar大鼠禁食后体重均有所下降(P<0.001).成年Wistar大鼠4d禁食期间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大致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成年Wistar大鼠接受4d的禁食是安全的,人体接受1周甚至2周的禁食可能同样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柯斌;秦鉴;张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滇产三七固态生物转化后的化学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大曲菌种在不同营养条件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HPLC - MS法,对大曲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三七转化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转化产物中的R1、Rg1、Re、Rb1含量都出现降低;203.4nm、254.4nm波长下,转化产物不仅峰面积的改变,且出现了相对极性偏小的新吸收峰;转化中消失的化合物大多相同,但产生的新化合物也有相同,也存在差异.结论 三七经转化后化学组份发生了明显变化,揭示了药理效果差异的原因,反映了微生物对转化对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化诱导性,且不同营养源将影响菌种性能的表达,为新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思路.

    作者:马伟光;黄之镨;范培红;AndrewMarston;Karine NdjokoIoset;Kurt Hostettnann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红凤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检测红凤菜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 HPLC - MSn)对黄酮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初步鉴定了5个黄酮类物质,其中槲皮素-3 -O -β - D-吡喃葡萄糖和槲皮素-3 -0 -鼠李糖苷未见文献报道.结论 采用HPLC - MSn可以快速鉴定红凤菜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吕寒;裴咏萍;李维林;徐德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艾毒伤元”假说的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调查表的制定

    目的 阐述基于“艾毒伤元”理论假说的临床调查表的构建方法和效果.方法 围绕“艾毒伤元”理论假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证素为核心,对假说的理论内涵进行分解,设置优选条目,建立调查表,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设置优选了以证素为基础的调查条目四十余条,并结合艾滋病病期设置5个调查表,开展临床调查,显示效果良好.结论 以证素为基础,对“艾毒伤元”假说进行分解,构建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调查表,方法可行,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作者:姜枫;彭勃;谢世平;郭会军;李真;李华伟;王艳春;王永奇;侯明杰;殷光辉;郭选贤;谢忠礼;李青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杜仲降压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杜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4例,按照就诊排序分为两组:单号为氢氯噻嗪组,双号为杜仲降压片组,治疗3个月后测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杜仲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比氢氯噻嗪组降低(P<0.05),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杜仲具有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艳芳;方会龙;贾蕾;段小毛;王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交泰丸对PCPA大鼠下丘脑5-HT、NE的影响

    目的 为了探明交泰丸镇静催眠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PCPA失眠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选择中枢神经递质5 -HT、NE作为药效学指标,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交泰丸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E、5- H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交泰丸镇静催眠的药效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5- HT、NE而发挥作用.

    作者:余运龙;全世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全蝎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所致[1].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以及子宫增大等,严重影响了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主要以丹那唑、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或CnRH -a等治疗,但副作用大,价格高,被限制广泛使用.笔者应用全蝎佛手散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红;肖武玉;贺晓冰;彭菊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眼针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 -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 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然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 -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IP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 眼针治疗D- 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VIP的释放、下调VIP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德山;王艳杰;李任锋;刘旭东;刘慧慧;柴继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苦丁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苦丁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苦丁茶的深加工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从苦丁茶老叶中提取熊果酸并纯化与鉴定,用5,10,20,40,80,100μmol·L-6个梯度浓度的熊果酸,持续作用于在培养的鼻咽癌细胞24,48,72,96,120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苦丁茶熊果酸在不同时间内对鼻咽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作用增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苦丁茶熊果酸阻滞鼻咽癌细胞于G0/G1期;40 μmol/L熊果酸作用48 h后抑制效果逐渐明显.结论 从苦丁茶提取的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阻滞癌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苦丁茶极具开发前景.

    作者:农朝赞;李世生;毛德文;黄之虎;郭凌霄;韦仕喻;农少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厂家阿苯达唑片的溶出度考察

    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其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阿苯达唑片为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抽验计划品种之一,我们所共抽验了17批,涉及6家生产企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检验均符合规定[1].溶出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药物溶出度能有效区分同一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目前较能反映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测试项目,对于指导新药研究、控制药物质量、保证药物的有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海燕;方学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栀子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聚类法建立栀子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0~20 min,检测环烯醚萜苷类成分)、440 nm(20 ~30 min,检测西红花苷类成分),以24批栀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4批栀子样品可分为3类.结论 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继孝;罗光明;陈岩;徐丽芳;曾金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河南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探讨

    对目前河南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可供河南选择的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方法,以期促进河南金银花产业的发展.

    作者:杨俊杰;豆成林;李娟;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40 mg·kg-1,ig)对照组和山豆根总成分、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以100,200和400 mg·kg-13个剂量组ig,每组10只.给药7d,分别于第7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以造成免疫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8小时摘眼球取血,称量肝脾,记录肝脾指数,检测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和GSH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能够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含量(P<0.05);提高SOD、GSH含量(P<0.05);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1).结论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山豆根总成分相近,稳定肝细胞膜正常结构,加强组织修复,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明眉;范自全;赵爱华;祝路;贾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二株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提取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进行抗菌实验,同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提取到的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具有抗菌活性,同时将二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所获的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与链霉菌属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BH20095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链霉菌的菌株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 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结论 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二菌株其发酵产物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进行新药开发利用的潜力.

    作者:袁桂峰;黄大林;除雅娟;刘菁;陈建宏;陈森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元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元宝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 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 -二羟基(口山)酮①、1,3,5,6-四羟基(口山)酮②、5,7,4’-三羟基-黄酮醇③、5,7,3’,4’-四羟基-黄酮醇④、金丝桃苷⑤、山萘酚-3 -0 -葡萄糖苷⑥、对羟基苯甲酸⑦、3,4-二羟基苯甲酸⑧、白桦脂酸⑨.结论 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康佳敏;欧阳胜;肖炳坤;杨建云;黄荣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降糖补肾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IL-6、CRP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糖补肾方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TNF -α、IL -6、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注射小剂量STZ,1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血糖值>11.1 mmol/L者为造模成功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不同剂量干预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血清TNF -α、IL -6、CRP含量.结果 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降糖补肾方高、中剂量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 -6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效果相当;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降糖补肾方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炎症状态,对糖尿病大鼠IR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冠杰;唐咸玉;孙璐;孙晓泽;孙景波;罗广波;温建炫;卢绮韵;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葛根素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断尾测定出血时间、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葛根素显著延长出、凝血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显著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结论 葛根素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其抗凝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有关.

    作者:于晨;范华英;于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