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药性的检测

苟微;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张园园;王艳明

关键词:寒热, 药性, 证侯模型
摘要:目的 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酵母发热造模大鼠、优甲乐内热造模小鼠、环磷酰胺虚寒造模小鼠等,以及大鼠和小鼠标准化诊法和辨证方法,分别检测了黄柏、生晒参、淫羊藿等10味中药饮片对被试动物证候的影响,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果 所选用寒热不同药性中药饮片确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动物的寒热证候表现;同一药性药物对于不同模型动物的证候影响或存在差异,提示其作用途径和机制可能不同;一些热性中药如吴茱萸,未见促进体温升高的作用,提示其热性评价可能来自口感和消化道温热的感觉.通过综合研究初步建立起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论 中药的药性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和准确描述的;所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备水解产物,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 20凝胶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β-谷甾醇(Ⅱ)、羽扇豆醇(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V)、山柰酚-3-O-13-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槲皮素(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槲皮素-3 -O-α -L-吡喃鼠李糖苷(X).结论 除化合物V外均为首次从油茶粕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马丽媛;李林;唐玲;陈跃龙;冯宝民;史丽颖;王永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珠珀猴枣散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其作用的研究

    目的 测定珠珀猴枣散中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金属元素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进行测定,研究仪器的工作条件,各元素的分析线和检测限,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结果 珠珀猴枣散中含有K、Ca、P、Mg、Na等常量金属元素和Al、Fe、Cu、Zn、Co、Cr、Ni、Sr、Mn、Ba、Pb等微量金属元素,未检测出含有As、Cd、Sb、Mo、Hg、Se等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0.3% ~ 106.4%.该药品中含有大量的K、Ca,满足发热患儿对K、Ca的需求.结论 该实验为同类儿童药剂提供了一个简便、准确和可行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对该儿童中药的合理性进行了考察,为儿童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傅慧敏;任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理等效性实验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9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生药·ml-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相当于0.29 mg生药·ml-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附注射液源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九》之参附汤,是根据古方参附汤用红参、黑附子经科学加工提炼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抑制心肌肥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作用[1-2];而附子含有乌头碱、异飞燕草碱、新乌宁碱、乌胺及尿嘧啶等多种生物成分,能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3].本文拟就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琼;张新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商陆中毒反应82例文献分析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为商陆科植物商陆和垂序商陆的根,又名土人参、野萝卜,常生于林下、路边及宅旁阴湿处,味苦,性寒,有毒,商陆根部及未成熟果实生食毒性较大,其有毒成分主要为商陆皂苷.现查阅文献对商陆中毒病例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胡莹;曾聪彦;梅全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毒性中药饮片的分级及规范管理

    关于毒性中药的概念,《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定义为: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药物毒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指标.药物毒性对人体具有伤害性,一旦发生中毒,会使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引起人体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对于西药不良反应带给机体的不良后果,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认为西药起效快,不良后果严重.在使用中药时,则多强调药食同源,尤其在使用毒性中药时对其毒性带给机体的不良后果认知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对毒性中药的认知度,合理使用,分级并规范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李萍;刘春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联合靶向阻断EGFR和mTOR信号通路增强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 - 14260和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影响.方法 紫杉醇、RG -14260、Rapamycin单独和联合处理Ishikawa细胞后,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结果 紫杉醇、RG -14260与Rapamycin均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减少S期细胞数量、降低细胞侵袭力,三者联合应用呈协同效应(P<0.01).结论 紫杉醇联合RG-14260及Rapamycin靶向治疗剂能协同性地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降低其侵袭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G1期细胞阻滞及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陈萍;周保锋;曹风军;李芳;徐华;邓守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38.2 nm,对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甜)没药烷吉酮在3.4 ~ 17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r=0.999 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0.79%.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鲁文艳;但飞君;褚立军;肖鹏;姚亮;潘家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复方雄蚕蛾胶囊抗衰老及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雄蚕蛾胶囊对小鼠抗衰老和改善免疫的作用.方法 通过造模复制小鼠衰老和免疫失调模型,检测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变化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初步研究了复方雄蚕蛾胶囊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 小鼠在用药后,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自主活动次数增加,脑组织内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有明显提高.结论 复方雄蚕蛾胶囊有一定的抗衰老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李子阳;马超英;杨超;罗丽勤;耿耘;吴小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松种子仁组成蛋白抗体外抗氧化研究

    目的 研究红松种子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Usborne T.B经典方法制备红松种子4种组成蛋白,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结果 红松种子的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盐溶蛋白>水溶蛋白>碱溶蛋白>醇溶蛋白,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还原能力,水活性蛋白还原能力强.结论 红松种子蛋白在体外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曲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目的 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 除了降脂活性以外,红曲具有降压、降糖、抗肥胖、抗癌、防治老年痴呆及骨质疏松等功效,并含有莫纳克林类、色素类及其它聚酮类活性成分.结论 随着红曲的临床观察与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广阔.

    作者:李雪梅;沈兴海;段震文;郭树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甘草酸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方法建立

    目的 制备甘草酸多克隆抗体及建立甘草酸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方法 通过碳化二亚胺法活化甘草酸与载体蛋白BSA联结制备免疫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甘草酸多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甘草酸ELISA检测方法.用所建立的甘草酸ELISA检测方法对4个甘草样品进行了检测并用HPLC法加以验证.结果 抗体效价>3.2×106,与甘草次酸的交叉反应率为24.2%.ELISA检测范围为3~ 120 ng/ml,IC5o为20 ng/ml.添加实验的回收率为103.5%~108%.结论 ELISA方法测定的数据与HPLC方法测定的数据有很好的相关性(R2 =0.9901).

    作者:李刚;赵静;何素平;邓艾兴;李召虎;何钟佩;赵环环;王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健脾补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健脾补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肾方,对照组采用洛丁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及BUN、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在改善脾肾症候、降低Sc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脾补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疗效可靠.

    作者:元艺兰;金香淑;孙虎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肤痒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效果观察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农村青年常见的皮肤病,病程慢性,易于反复,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价廉效好的治疗药物,我院皮肤科门诊于2008 - 03 ~ 2010 -10用肤痒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裴宝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紫花地丁对U14荷瘤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紫花地丁对U14荷瘤鼠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紫花地丁水提液、醇提液连续灌服荷瘤鼠13 d,取动物血清、胸腺、脾脏和瘤体,计算抑瘤率、胸腺和脾脏重量系数.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 -2)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和Bcl -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的表达.结果 紫花地丁水提大、小剂量组,醇提大、小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0.62%,34.00%,29.31%,35.33%;紫花地丁能提高U14荷瘤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紫花地丁可提高U14荷瘤鼠体内IL -2及TNF -α水平;降低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论 紫花地丁对U14荷瘤鼠肿瘤组织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涛;苍薇;田黎明;朴金花;田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琴键”假说——针刺疗法实质的新探索

    文章以《内经》有关论述和针刺与现代免疫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经络、穴位等现代研究,试图寻找针刺取象的精确原理.文章通过“取象比类”思维运用,建立“琴键”假说,通过假说含义、内容、应用前景展望等阐述,说明穴位、针具与人体共同作用后产生的治疗机理类似于弹奏钢琴发音过程.由此为中医针刺机理的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该假说有望成为中医、西医研究针刺疗法的桥梁.

    作者:包巨太;崔建美;贾永森;马会霞;李洁;路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42例斑蝥中毒反应文献分析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虫体.其性辛、热;有大毒;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之功.近年来,民间流传用斑蝥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症、狂犬病及某些皮肤病,但由于对其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毒性及性能等掌握不够,加之药物管理不严,因多服、误服发生中毒反应者不在少数.斑蝥主要毒素为斑蝥素,每100 g斑蝥含斑蝥素约1 mg,斑蝥素对人致死量约为30 mg.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斑蝥的用法用量为0.03 ~ 0.06 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1].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来蝥致中毒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文霞;钟希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臭氧对药用植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臭氧对中药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收前10天分别向药用植物的花、果实及叶片喷洒臭氧水,之后检测药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0.3 mg/L的臭氧处理提高了药材中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其中花的提高幅度大,叶片次之,果实小.检测药材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0.3 mg/L的臭氧水能提高药材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幅度与药用植物的器官有关.

    作者:徐仰仓;李飞飞;徐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历代道医对“六字气诀”养生功法的贡献

    “六字气诀”功法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方法.历代养生者对此呼吸之法多有述说,而现代气功研究亦证明此项功法之于修心养性,确有裨益.中国各时期的高道大医多熟谙此道,诸如陶弘景、孙思邈、胡情、刘完素等人,他们将道教养生修炼方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运用辨证学说、藏象学说、五行学说援医入道,对六字气诀功法的发展、演变、成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不但丰富了中国道教医学气功练养之术,亦使六字气诀功法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健身气功的一种.

    作者:李德杏;于铁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解毒降浊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解毒降浊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抗缺血缺氧、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对超微结构的影响、抗自由基损伤和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对明胶酶系和纤溶酶系的影响、对神经元营养因子的影响、对分子生物学某些指标的影响等8个方面就中医解毒降浊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鲁红伟;刘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