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臭氧对药用植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徐仰仓;李飞飞;徐金

关键词:黄酮, 维生素C, 维生素E, 抗氧化, 臭氧
摘要:目的 研究臭氧对中药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收前10天分别向药用植物的花、果实及叶片喷洒臭氧水,之后检测药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0.3 mg/L的臭氧处理提高了药材中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其中花的提高幅度大,叶片次之,果实小.检测药材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0.3 mg/L的臭氧水能提高药材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幅度与药用植物的器官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用石斛多糖药理活性及化学结构研究进展

    对有关药用石斛多糖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药用石斛多糖药理活性及化学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药用石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药用石斛多糖具有显著的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白内障的作用,并且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霍山石斛以及兜唇石斛的部分多糖的化学结构已经被鉴定,但关于药用石斛多糖的药理活性机制仍不清楚,用于药理活性研究的多糖主要是粗多糖,阐明药用石斛多糖药理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作者:蒋玉兰;罗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对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药效研究

    目的 评价大豆苷元-壳聚糖长效微球对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测定给药后小鼠体质量和子宫重量系数,并取股骨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测.结果 小鼠去卵巢后3周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所有实验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增重.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后子宫重量系数明显减小(P<0.01);肌肉注射高剂量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1次后,第3周和第5周子宫重量系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为P<0.05,P<0.01),明显高于每日灌胃大豆苷元混悬液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球给药组可见骨小梁分布较密,骨皮质呈不明显蚕食样改变,骨髓腔较密实;而大豆苷元混悬液灌胃给药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大豆苷元混悬液灌胃给药相比,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经肌肉注射有明显的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作用,提示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作者:葛月宾;李孟顺;梅之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藿香生长特性比较及海南广藿香花器结构的观察

    目的 探讨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的差异及观察“南香”花器结构,为广藿香栽培、优质种源筛选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按株行距0.7 m×0.7 m直接扦插于畦上,相同的常规管理后,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南香”花器结构.结果 “南香”生长速度略快于其它3种广藿香,表现在主茎上萌枝时间较短、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较重以及主根萌生的分枝数较多,全生育期“牌香”长,“南香”短;“南香”花紫红色,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萼圆筒状,被短茸毛,顶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雌蕊的子房圆球形,花柱细长,雄蕊4枚,2长2短,伸出花冠外,花药圆球形,花丝近基部有多数紫色髯毛.结论 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南香”的花器结构相似于其它3种类型.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张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四君子汤抑制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30只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 - FU组及四君子汤组(简称四君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四君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和四君子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0 d;5 -FU组隔天给予5- FU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瘤重、脾重、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表观扩散系数( ADC)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小鼠体质量和去瘤体质量比较,四君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比较瘤重和肿瘤指数,四君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抑瘤率比较,5 - FU组(54.67%)>四君组(17.81%).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比较,四君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和5 - FU组(P<0.01).细胞凋亡比较,四君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比较S期细胞,5 - FU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G0 - G1期比较,四君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5 - FU组(P<0.05).G2 -M期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ADC及血清VEGF比较,四君组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5 - FU组(P<0.01).小鼠肿瘤ADC值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73,P<0.01),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284,P<0.05).结论 四君子汤对小鼠移植性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在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血清VEGF的表达;肿瘤实质的ADC值与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于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生长情况的评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罗春蕾;钟薏;顾怡中;周荣耀;赵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理等效性实验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9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生药·ml-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相当于0.29 mg生药·ml-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栓心脉宁联合桔丙酯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2007 -07 ~2010 -05我们应用血栓心脉宁联合棓丙酯治疗冠心病35例,并与同期单独应用棓丙酯治疗冠心病35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 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追踪观察模型大鼠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为后期给药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予40% CCl4植物油混悬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共计7周.分别于给药3,5,7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另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镜下观察,以明确其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造模7周间,与对照组(A组)比较,各实验组(B、C、D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实验B、C、D组均无死亡.随着CCl4造模时间增加,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大鼠CCl4油溶液皮下注射可以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作者:文志萍;秦冬梅;曹文江;胡利萍;陈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蜈蚣药材高效毛细管电脉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蜈蚣药材HPCE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65 cm×50 μm,有效长度55 cm),40 mmol/L硼砂- 0.2 mol/L硼酸(pH8.9),分离电压20 kV,柱温2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 通过中药色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7个共有峰构成蜈蚣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结论 该方法为蜈蚣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峰;王成芳;包永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松种子仁组成蛋白抗体外抗氧化研究

    目的 研究红松种子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Usborne T.B经典方法制备红松种子4种组成蛋白,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结果 红松种子的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盐溶蛋白>水溶蛋白>碱溶蛋白>醇溶蛋白,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还原能力,水活性蛋白还原能力强.结论 红松种子蛋白在体外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种防治脓毒症复方的凝血相关计算药理学

    目的 研究一种防治脓毒症中药复方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并在分子层面上阐释了多靶点效应.方法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技术(以分子对接为主),探讨该复方化合物与脓毒症疾病中凝血类靶点间作用关系.结果 共有4个凝血类靶点IXa、TXA2R、PAI -1、Thrombin与之有潜在生物学效应,分别有18、49、106、228个分子与上述靶点发生作用,部分结果与实体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 该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该复方在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和化合物多靶点作用效应,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寻找脓毒症治疗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作者:马世堂;冯承涛;张孝林;俞浩;刘汉珍;居文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多糖保护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prohibitin在H2O2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表达及中药丹参多糖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以H2O2干预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心肌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prohibi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糖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上升,凋亡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1);prohibitin在正常心肌细胞内表达较低,而在模型组表达代偿性增高,丹参多糖用药组其表达有所增加,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多糖可通过上调prohibitin蛋白表达发挥其保护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周凤华;李丽君;李杰;杨萍;贾钰华;孙学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国际法视野下的传统医学及其对中医法律保护的启示

    国际法视野下的传统医学是指不仅用以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患,而且指以不同文化所固有的理论、信仰及经验为基础的,用以维护健康的,无论是否具有可解释性的知识、技能及实践的总和,具有传统性、创新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传统医学在国际法上的属性对于正确的中医保护理念的树立和恰当的保护工具的选择具有启示性.

    作者:苟大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皮层组织MyD88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MyD88表达,探讨眼针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RT -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MyD88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MyD88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示出高表达(P<0.01),眼针组同模型组比较,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则下调(P<0.05).结论 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MyD88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赵丹玉;赵金茹;马贤德;王哲;王守岩;王德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

    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国药典》中毒性中药的质量标准变化概况

    总结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至2010年版Ⅰ部毒性中药的质量标准变化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规范法定质量标准,明确用法用量,以利于毒性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胡玉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

    目的 建立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正己烷-氯仿-丙酮-甲醇( 24:9.5 5 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和3%香草醛-硫酸乙醇为显色荆,采用TLC对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色谱柱为lichrospher - RP18e,以乙腈-水(46:5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 nm测定提取物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 在TLC中检出吴茱萸标准提取物中的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HPLC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97.86%和99.00%,RSD分别为2.12%,2.27%和3.0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吴茱萸标准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作者:张红梅;王长虹;王峥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目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病因病机也是中医产科研究的重点.祖国医学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病机的长期观察,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中医中药来协调人体的脏腑机能达到治病的疗效.文章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来综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雷丹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QR4组、QR5组、血必净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各组血液中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细胞CD62p表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QR4,QR5组CD62p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QR4,QR5能调整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作者:杨秀竹;杨静;王蒨;李东华;刘洪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通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通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中央数据库处理自动生成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药物.治疗组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采用中医内外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输卵管通度、宫腔内妊娠率,评价年龄、病程、闭塞部位、输卵管形态、原发/继发性不孕及治疗方案与输卵管通畅度的相关性.结果 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度与治疗方案、输卵管形态及原发/继发性不孕因素相关,但治疗方案、输卵管形态是主要因素.结论 治疗方案、输卵管形态是影响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谷风;严英;鲁琳;林宜圣;温凤媚;刘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的临床前药物动力学

    目的 对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DBS)进行前药判定,以及考察该筛选前药中大豆苷元(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按100 mg/kg剂量灌胃给DBS,于给药后lh内取血处理后分析以筛选前药.大鼠灌胃或静脉注射给予前药DBS35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样本.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DBS和DZ的含量,运用DAS 2.1.1药代动力学智能分析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DBS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明显的DZ.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35 mg·kg-1灌胃给药后,DBS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三室模型,DZ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1/2分别为(219.6±123.6) min和(609.6±387.6) min.DBS中DZ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原药的42.9%.结论 前药中原药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虽没有达到预期的改善,但能证明DBS是DZ的前药,为提高天然产物大豆异黄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做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彭游;付小兰;邓泽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