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皮层组织MyD88表达的影响

赵丹玉;赵金茹;马贤德;王哲;王守岩;王德山

关键词: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 MyD88
摘要: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MyD88表达,探讨眼针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RT -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MyD88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MyD88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示出高表达(P<0.01),眼针组同模型组比较,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则下调(P<0.05).结论 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MyD88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翁提取物体外抗结核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白头翁提取物体外对结核杆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多药耐药以及速生结核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的结核菌培养基,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白头翁提取物组(1:10~1:20)均对新鲜结核菌和速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白头翁提取物1:10对多药耐药菌株到培养终止期(40 d)仍无细菌生长.将经恢复培养40 d均无结核菌生长.结论 一定浓度的白头翁提取物在体外有抗结核菌的作用,且有不可恢复的杀灭作用.

    作者:王淑英;王晓兰;刘萌萌;岳苏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

    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麻花秦艽中落干酸对照品的高效液相制备

    目的 建立从麻花秦艽中快速分离高纯度落干酸的方法,用于制备麻花秦艽质量控制用对照品.方法 采用水煎提取,活性炭富集,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制备液相采用GRACE Adsorbosphere C18色谱柱(22 mm×250 mm,10 μm),以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8:92)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制备柱柱后分流,分流比为1:5;UV检测,波长254 nm.部分收集器分部收集,按照色谱图回收高纯部分.结果 制备所得产品经UV,IR,1H- NMR,13C - NMR等光谱手段确证为落干酸.分析型高效液相分析,纯度大于99.0%.结论 该方法简单、高效、回收率较高,是从麻花秦艽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落干酸对照品的较好方法.

    作者:陈千良;冀旭;赵磊;赵兵;路锋;孙文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桑叶多糖提纯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研究适于桑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的提纯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桑叶进行提取,活性炭脱色,再用醇沉法精制,并对脱色条件进行了考察;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用该法得桑叶多糖,硫酸蒽酮反应呈阳性,桑叶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95%(n=3),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6%.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工业生产;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桑叶多糖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曾森;刘虹;张德芹;刘韦鋆;郝或;朱晓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帝内经》比喻辞格英译研究回眸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界的“圣经”,其语言深奥难懂、辞格古老丰富.多元化古汉语辞格的运用是其英译的难点和重点.文章从《内经》译本研究和古汉语比喻辞格英译研究的现状出发,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内经》比喻辞格的翻译策略,并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义的立体思维,鉴三分法凸显比喻、借代、拟人等与语义关系密切修辞格英译的过程的回顾.

    作者:张斌;杜福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葛根素磺酸钠与葛根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葛根素磺酸钠和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ISO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监测葛根素磺酸钠和葛根素对大鼠心电图、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磺酸钠和葛根素均能有效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J值的升高,降低血清中LDH、CK和MDA的含量,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1).但葛根素磺酸钠的影响更大,与葛根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磺酸钠比葛根素对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叶飞;胡祥宇;欧贤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从“肺病”模型大鼠肠道形态学改变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目的 通过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肠组织形态学的观察探讨肺和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组织病理切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较为显著.结论 初步提示了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影响及大肠,出现大肠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似可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组织形态学实验依据.

    作者:郑旭锐;杨宇;叶建红;周新颖;郑秀丽;惠毅;刘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理等效性实验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9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生药·ml-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相当于0.29 mg生药·ml-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取9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山楂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山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灌服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5d后,上午对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按30,15,7.5 g/kg剂量灌胃给药,下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均灌服脂肪乳剂,连续灌胃10d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均能升高HDL- C(P< 0.05);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只有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降低LDL- C(P< 0.05);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除山楂水提液高剂量组、山楂颗粒中剂量组,其他组均能降低TC(P< 0.05或P<0.01);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除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其他组均能降低TG(P< 0.05或P<0.01).结论 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兴燊;梁欣娜;王乃平;江海燕;陈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教授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该书是他在总结一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部门、药检部门、医院药学部门及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科技人员编写而成的.该书系统介绍了一百七十余种广东地产常用中草药的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附注等项内容,其中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介绍尤为详尽,药用历史这项内容是同类书籍中所少见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出版得到有关单位和国内著名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终身教授题写书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教授题词,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兼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为本书写序,国家出版基金给予立项资助.其规格级别之高在地方药物学专著的出版史上是少见的,笔者阅读了梅全喜主编的这部著作,认为其确具治学严谨,特色突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作者:姚振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五省区藏药渣驯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目的 测定五省区渣驯的微量元素含量,从而对渣驯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不同产地的渣驯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产地渣驯样品微量元素含量略差异,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均小于1%.结论 首次建立了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渣驯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为藏药渣驯的分类和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童丽;索南邓登;程会云;陈湘宏;袁冬平;杨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盐酸托烷司琼对多种全麻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分析

    盐酸托烷司琼昆是临床上的常见预防用药,是外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5 - HT3受体的高选择性竞争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该反射中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 - HT3受体的兴奋,预防不良反应[1].我们知道,当前全麻手术基本都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麻醉药物的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常使部分患者不得不中止麻醉的使用,而甘愿忍受术后伤口的剧痛,特别是再次手术时他们会主动拒绝麻醉治疗[2].同时当前很多研究认为,中药注射麻醉药物具有见效快,作用时间长,出血量少,副作用小的优点,减少了医务人员反复操作补加药的麻烦.本研究分析盐酸托烷司琼与洋金花注射剂对多种全麻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从而筛选一种较好的全麻镇痛药和探寻预防恶心、呕吐的托烷司琼的佳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袁伟;徐康康;钱正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岩宁诱导MCF-7乳腺癌裸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 观察乳岩宁对MCF -7乳腺癌裸鼠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MCF -7细胞株接种于35只BALB/C裸鼠右侧胸壁第2乳垫部皮下,15 d后选取荷瘤成功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乳岩宁组、平消胶囊组,每组10只.记录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处死裸鼠取脾、肿瘤,称重,计算脾指数;进行电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乳岩宁及平消胶囊组的瘤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岩宁组的脾指数高于平消胶囊组(P<0.05);电镜观察显示乳岩宁方能够诱导MCF -7乳腺癌细胞凋亡.结论 乳岩宁方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乳岩宁还能提高裸鼠的脾指数.

    作者:周跃华;殷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刺血海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血清IFN-γ和IL-4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血海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血清IFN -γ和IL -4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血海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 min对血海穴位进行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 - γ、IL -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 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B组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1),而C组与A组没有差异;B组和C组的IFN -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B组的IFN -γ/IL-4则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针刺血海穴可以纠正疲劳导致的Th1/Th2平衡向Th2漂移,维持其平衡,并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加速疲劳的恢复,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作者:张玮;苏利强;赵广高;郑里翔;严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化淤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淤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组30例以益气活血化淤汤治疗;对照组30例以口服车前番泻颗粒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淤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

    作者:赖象权;朱东东;王子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解毒降浊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解毒降浊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抗缺血缺氧、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对超微结构的影响、抗自由基损伤和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对明胶酶系和纤溶酶系的影响、对神经元营养因子的影响、对分子生物学某些指标的影响等8个方面就中医解毒降浊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鲁红伟;刘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还阳参药材佳采收期研究

    目的 确定还阳参药材的佳采收月份.方法 从绿原酸含量,多糖含量以及浸出物含量等方面比较不同时间采集的还阳参药材的差异.结果 不同采收期绿原酸含量、多糖含量、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结论 确定6月份为还阳参药材的佳采收季节.

    作者:李肃;贺石麟;孙进华;倪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脾肾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所致的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蛋白排泄和滤过异常,终可发展为尿毒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贾双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42例斑蝥中毒反应文献分析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虫体.其性辛、热;有大毒;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之功.近年来,民间流传用斑蝥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症、狂犬病及某些皮肤病,但由于对其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毒性及性能等掌握不够,加之药物管理不严,因多服、误服发生中毒反应者不在少数.斑蝥主要毒素为斑蝥素,每100 g斑蝥含斑蝥素约1 mg,斑蝥素对人致死量约为30 mg.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斑蝥的用法用量为0.03 ~ 0.06 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1].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来蝥致中毒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文霞;钟希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尾叶香茶菜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mebacetalA(Ⅰ);GlaucocalyxinA(Ⅱ);ExcisaninB(Ⅲ);Maslinic acid(Ⅳ);β-谷甾醇(β- Sitosterran)(V);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 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敏;王亚男;肖雪宾;钱文辉;王大成;张明军;邓旭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