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郑丰杰;李宇航;李宝城;刘振权;郭少英;闫军堂;张恋
从腧穴发展的角度分析腧穴的穴性与主治的关系,探讨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穴性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穴性对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富春;周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将筛选后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蜂胶总黄酮低、中、高(30,60,90 mg/kg)3个剂量组.除空白组外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各组动物以Y型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Y型迷宫结束后取脑组织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 -E)、单胺氧化酶(MAO-B)、丙二醛(MDA)、脂褐素(L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蜂胶总黄酮能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使Y型迷宫测试错误次数减少.蜂胶总黄酮能明显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单胺氧化酶水平,并且使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脂褐素含量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结论 蜂胶总黄酮具有抗衰老及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影响神经介质有关.
作者:王浩;李玉琴;辛晓明;王桂玲;高允生;朱玉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方法 固相萃取柱:Agilent ODS C18 500 mg/3 ml;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乙腈(35∶55∶1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0℃.结果 10-去乙酰巴卡亭Ⅲ在 1.6~8.0 μg·ml-1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 4.8 %(n= 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孔繁晟;严春艳;庞小雄;贲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硒化壳聚糖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这种影响与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硒化壳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PML-RARα融合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硒化壳聚糖可对体外培养的NB4细胞产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50 mg/L 至 100 mg/L硒化壳聚糖作用NB4细胞24 h可诱导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经硒化壳聚糖处理24 h后,NB4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硒化壳聚糖可通过下调PML-RARα融合蛋白含量对NB4细胞产生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邓守恒;曹凤军;蔡晓军;许涛;邓守平;陈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红树植物红海榄中多糖的提取及其组成进行研究.方法 红海榄叶经热水浸提、Sevage法脱蛋白等方法得到多糖;经完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并用红外光谱仪、气质联用仪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 红海榄多糖由赤藓糖、D-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组成,它们的摩尔比为5∶1∶17.结论 红海榄多糖为杂多糖.
作者:覃亮;鲁湘鄂;刘艳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该研究采用快速溶剂萃取装置(ASE)萃取人参蛋白,并与传统浸提法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人参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加入捣碎的鲜人参10g,萃取溶剂为低浓度的KOH溶液,温度50℃,静态萃取时间5min,循环3次,萃取体积100ml.结果 人参蛋白的提取率为84.08%.而采用传统浸提法,人参蛋白提取率为72.77%.结论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方法提取人参蛋白要大大优于传统的浸泡提取方法.
作者:汪树理;李晓红;张秋;王艳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概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精气、基本证候、治则治法、中药作用靶点、中药毒性研究、复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中医药与蛋白质组的结合可以实现两者的科学发展与质的飞跃.
作者:王淑美;林丽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西番莲叶有效成分抑制其非酶糖基化作用.方法 运用GF254薄层层析,HPLC等对西番莲叶石油醚部位进行提取分离.结果 石油醚部位的主要黄酮物质为芸香苷.结论 芸香苷为西番莲叶石油醚部位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的主要成分.
作者:刘红;张彩平;鲁团伟;李丽;何文英;贾桂云;张连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药野菊花对家兔眼刺激性结膜炎的药效作用,为药效组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野菊花水煎剂作为试验样品,以珍珠明目滴眼剂作对照,用兔眼斑蝥酊刺激性结膜炎模型,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的眼刺激症状和结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野菊花水煎剂高剂量组给药1 d后炎症明显减轻,给药5 d后受试动物结膜炎症消失.病理组织学检查:野菊花水煎剂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组水肿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水肿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野菊花水煎剂对急性刺激性结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明侠;张贵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桑寄生及其寄主植物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强心苷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寄生在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与其寄主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强心苷含量.结果 夹竹桃寄主的桑寄生枝的强心苷含量为0.33mg/g,叶的强心苷含量为0.98mg/g,分别是寄主枝、叶强心苷含量的4.3%和15.6%;黄花夹竹桃寄主的桑寄生枝的强心苷含量为0.27mg/g,叶的强心苷含量为0.84mg/g,分别是寄主枝、叶强心苷含量的11.5%和84.0%.结论 寄生植物会以不同量的形式累积其寄主植物的特征性成分.
作者:李永华;卢栋;朱开昕;裴河欢;赵明惠;阮金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广豆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越南槐醇①,lupiwighteone②,wighteone ③,8-异戊烯基山萘酚④,染料木素⑤,高丽槐素⑥.结论 化合物2, 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瑞云;兰艳素;何瑞杰;李远;楚利敏;管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继续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复方中药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本草消渴丹和二甲双胍片灌胃4周,每周末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变化,用RT-PCR检测胰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快,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本草消渴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胰腺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杨宏莉;张宏馨;卢淑兰;李军;王燕;张伟伟;蒋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离鉴定菱角皮中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对菱角皮提取物抗肝癌HepG2细胞活性成分进行活性追踪,采用液-液萃取提取活性部位,采用反相C18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排阻层析分离活性成分,用核磁和质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菱角皮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主要成分,经质谱和核磁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1, 2, 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和1, 2, 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2).MTT法分析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在400 μg/ml测试浓度下对肝癌HepG2细胞分别有44.2%和30.4%抑制率.结论 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菱角皮中分离得到,这两个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作者:周光雄;吴志敏;杨政红;任先达;黄美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反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针刺对照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反应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8.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461例患者.6篇文献采用有效率为评价指标,Meta-分析显示针刺对照西药(胃复安)治疗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固定效应模型)= 1.69,95%CI(1.37,2.09),Z=4.93,P<0.000 01].结论 针刺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反应有效、安全;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作者:朴慧花;于涛;高翔;茆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善胃Ⅱ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30周).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西药组(40只)、中药组(4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30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善胃Ⅱ号方或维酶素灌胃6周,处死大鼠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16、ras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表达显著降低、rasP2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16显著增高;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1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P2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善胃Ⅱ号方可阻断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腺体进一步肠化与异型增生.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降低rasP2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有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丽明;高世全;施伟东;李东华;袁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野坝子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醇提酸沉法提取野坝子花中总黄酮,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用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实验.结果 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C=0.235 2 mg/ml,对·OH和O-2 ·的清除率分别可达30.85%和44.52%.结论 野坝子花中黄酮类物质对·OH和O-2 ·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作者:文美琼;李璐;杨申明;杨永梅;杨玉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以往的药理学教学主要针对西药药理进行讲述,但结合中医中药的发展,有必要在药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中药内容.通过对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的意义、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建议和策略.
作者:王君;胡霞敏;江珍玉;奚瑾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广地龙的不同炮制品,蛤粉制广地龙、黄酒制广地龙、白酒制广地龙、醋制广地龙、净制广地龙进行止咳、化痰、平喘药效学比较,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 采用枸橼酸雾法,比较各种炮制广地龙的止咳作用;采用酚红祛痰法,比较各种炮制广地龙的祛痰作用;采用药物引喘法,比较各种炮制广地龙平喘作用.结果 蛤粉制广地龙化痰、止咳、平喘作用效果好,其次是黄酒制广地龙.结论 蛤粉和黄酒炮制广地龙止咳、化痰、平喘药效好,保留黄嘌呤、次黄嘌呤等成分多.
作者:利红宇;李钟;黄艳玲;卢绮文;李文姗;梁志晓;李亮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在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川芎嗪干预,观察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PKCζ与ERK1/2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动脉结构正常、清晰,无明显VSMC增殖,颈总动脉损伤大鼠血管内腔面粗糙,中层VSMC大量增殖,内膜增厚,川芎嗪处理后VSMC增殖程度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壁PKCζ与ERK1/2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手术组比较,川芎嗪中、高剂量组PKCζ与ERK1/2表达显著降低(分别P<0.01,P<0.05),川芎嗪中、高剂量组PKCζ与ERK1/2表达较川芎嗪低剂量组相比亦有显著降低.结论 PKCζ-ERK1/2信号通路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该通路实现抗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作者:孙银平;李琴;王煜霞;张大伟;王省;郭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壳聚糖对参芪水煎液成分纯化的影响.方法 以总多糖含量、固含物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研究,并结合HPLC指纹图谱法进行分析.结果 壳聚糖用量对参芪水煎液中多糖具有显著影响,由正交法可知佳纯化条件为A3B1C2D3,该工艺总多糖含量为49.26%,固含物的量为55.58%.HPLC指纹分析可知不同工艺纯化液的指纹图谱全貌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只在5,6,9,10,12号色谱峰的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壳聚糖对参芪水煎液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纯化作用.
作者:张来华;朱盛山;袁旭江;王博;张志鹏;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