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心Ⅰ号方强心作用有效部位提取与分离

胡军娜;贾继明;王宏涛;赵宝华;郑亚杰;唐思文;徐登峰;赵韶华

关键词:强心Ⅰ号方, 有效部位, 大孔树脂, 强心作用, 离体蛙心
摘要:目的 提取分离强心Ⅰ号方强心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材料,将强心Ⅰ号方组成药材的水提物、醇提物分别经蒸馏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制得样品,然后通过离体蛙心试验观察受试样品的强心作用.结果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对离体蛙心作用明显,其强心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017g生药/ml,0.58 g生药/ml,10.11 g生药/ml,21.44 g生药/ml.结论强心Ⅰ号方中各味药材的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具有明显强心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作者: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种降糖复方中药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降糖复方中药提取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40 μg/ml,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3.1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良好.

    作者:高伟;王晓娟;刘翊;杜连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挥发油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温浸0.5 h,水蒸气蒸馏提取4 h;水溶性成分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煎煮两次,2 h/次.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作者:牛玉乐;李焱;孙艳;黄波;张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多有关.

    作者: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分析、总结近年来中药材生产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论述了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药生产必须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而中药材生产实施GAP,病虫害防治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王红霞;陈随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浸膏的小叶榕药材进行鉴别;采用灰分测定法测定浸膏的无机盐含量;采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膏80%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的总黄酮含量. 结果建立了小叶榕浸膏更加安全、科学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制订了浸膏灰分和80%乙醇浸出物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浸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的总黄酮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84%. 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更加安全、科学、可靠.

    作者:陈路;蓝鸣生;李永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黄连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目的 探讨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扩散法研究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选用黄连水提液和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结果黄连水提液和小檗碱对菌体均有抑菌效果,黄连水提液的抑菌效果尤为明显;黄连多糖没有抑菌作用.结论黄连多糖在体外条件下,不具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延伟;王懿萍;吴玉娟;洪鹏举;许伦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辛夷、连翘、白芷进行定性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腺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薄层色谱法可准确地对辛夷、白芷、连翘进行定性鉴别;腺苷在0.08~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1.7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赵良义;邵艳新;谢晓燕;李冬梅;鹿颐;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学科间相互渗透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是中药专业高等教育的新探索.在分析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作者:刘毅;王允;万德光;潘正;陈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及其纳米粒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比较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及其纳米粒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中葛根素衍生物4ac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药动学统计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拟合.结果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及其纳米粒在Beagle犬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较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相比能明显提高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郭东艳;陈士林;杨大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汉唐时期神志主导睡眠理论对不寐辨治的影响

    汉唐时期随着人们对于睡眠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脏腑辨证体系的发展,与<内经>时代睡眠和自然界的日夜节律相应的营卫阴阳理论不同,这一时期的医家更加重视神志对睡眠的主导作用.他们以五脏藏神的理论为基础,在辨治上也更加关注脏腑对于睡眠的直接影响.心主神志,胆主决断,两者都与人体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为此,这一时期的医家在对于不寐类疾病的辨治上大多以心胆为中心.了解这些辨治特点,有助于现代临床更加全面地辨证治疗不寐类疾病.

    作者:孙洪生;杨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甘草酸对哮喘小鼠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哮喘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甘草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测定正常、模型、激素和甘草酸各组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 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 ),甘草酸组血清中NO及NOS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甘草酸可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聚酰胺吸附-铝离子显色法测定乌药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 采用聚酰胺吸附-铝离子显色法测定乌药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经聚酰胺吸附后的样品,以芦丁为对照品,在420 nm处测定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浓度.结果总黄酮在0.002~0.1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该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2.76%(n=5).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顾霞敏;许海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毡毛忍冬采收期动态研究

    目的 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方法对细毡毛忍冬花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形态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不同采收期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细毡毛忍冬从孕蕾到开花可分为小蕾期、青蕾期、绿黄期、黄白期、白花期、黄花期、凋花7个阶段,其绿原酸含量随生长发育的变化差异显著.结论为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杨苗;马逾英;周娟;李兴德;彭太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甘松挥发油对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及电导电压的影响

    目的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与激活曲线, 甘松挥发油对电流-电压关系(I-V),电导-电压关系(G-V)曲线的影响, 以及对快Na+通道失活(H-I)的影响.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曲线, I-V和H-I曲线.结果正常自然依赖性失活曲线向超极化移位,移动速度10 min内是4 mV.甘松挥发油能降低I-V曲线Na电流的峰电位,但不能改变其Na电位(ENa)从内流向外流的反转电位的方向.G-V曲线明显向超极化方面移动,Vg1/2 =(-59.8±4.22) mV是对照自然失活曲线;Vg1/2 =(-58.8±5.69) mV 是10 PPM甘松挥发油;Vg1/2 =(-68.0±4.36) mV是药物被洗脱后失活曲线(P<0.01,n=6).在除去自然移动值后10 PPM甘松挥发油的Na电位失活作用明显.甘松挥发油应用前, 应用10 PPM甘松挥发油以及药物洗脱后H-I曲线与自然失活曲线比较,校正自然失活因素后10 PPM甘松挥发油实际移动Vg1/2是(18.0±4.50) mV (P<0.01, n=5),洗脱40 min后接近对照状态.结论甘松挥发油对I-V,G-V曲线有向超极化移位的影响.对快Na+通道有加速失活与抑制激活的作用, 然而电压依赖性Na失活是可逆性的.这一作用奠定了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作者:葛郁芝;吴志婷;胡朗吉;Yeh Jay Z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含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苦丁茶含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方法以Nova-Pak C18(3.9 mm×300 mm,4.0 μm)为色谱柱;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 nm;流速0.7 ml·min-1;柱温40℃.结果槲皮素的进样量在0.012 99~0.649 6 μg范围内,山柰素的进样量在0.013 34~0.667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3%和97.34%,RSD分别为1.16%(n=6)及1.42%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苦丁茶含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路玫;荣延平;蒙大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汉前中国古代解剖学对于肺脏之认识

    通过查阅国内汉前各类著作中有关肺脏解剖方面的文献资料,参阅后人的有关论述,并与当时的中医学理论相联系、对照,可以推断:早在两汉之前中国古代解剖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对于中医学有关肺脏理论的形成具重要影响作用.

    作者:丁雨;张俊川;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 了解薄荷(青茎和紫茎)以及留兰香资源中上部叶片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薄荷和留兰香中Ca和Cu含量均高于土壤中含量,其对Ca和Cu有富集作用.Ca,Mn,Cu,Cr,Pb,As含量在供试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元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薄荷资源各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而青茎和紫茎薄荷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薄荷资源无机元素含量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薄荷叶片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

    作者:杨国丽;吴卫;郑有良;陈黎;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AS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栓塞再灌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AS(10,8 g/kg)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同时增加血清NOS、NO含量及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阮耀;黄川锋;岳兴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Aβ1-40所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相关基因:环氧合酶2(COX-2)、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кB-α)、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1-40海马区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中药补阳还五汤对AD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及nNOS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AD模型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表达,使nNOS表达升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COX-2,NF-кB/IкB-α,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表达,影响β-APP生成,延缓神经元细胞的早期损伤和迟发性损伤,从而起到治疗AD的作用.

    作者:韩玉生;周忠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