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利群
从经络分布、肝脏生理功能及病机转变论述肝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进而对其治法和方药配伍进行探讨.
作者:孙英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总结<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养生思想,认为篇中的天人相应观、阴阳平衡观、重视阳气观、阴阳气位观、形神合一观、正气为本观、动静协调观、固护脾胃观不仅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钦鹏;徐志玉;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枳术煎液不同剂量对便秘小鼠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探讨该方对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剂量范围.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测定法,观察比较枳术煎液的不同给药剂量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选墨汁推进率作为检测指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枳术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Ⅰ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且从枳术Ⅰ、Ⅱ、Ⅲ组的比较研究得知,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增强.结论枳术组方对胃肠功能起到了调整治疗作用,能促进便秘小鼠胃肠平滑肌的蠕动.从实验疗效上看,枳术煎液起效的小剂量不能低于0.4 g生药/kg体重.
作者:江巍;王晶;刘帅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哮喘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甘草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测定正常、模型、激素和甘草酸各组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 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 ),甘草酸组血清中NO及NOS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甘草酸可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响铃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响铃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黄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响铃草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周英;王慧娟;段震;李燕;黄赤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检索到的100篇有关中药治疗PMO的临床研究论文,按照偱证医学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从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对照、双盲、统计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00篇相关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占44%;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占4%;采用随机双盲者占9.1%,随机单盲者占18.2%,说明组间基线可比的占31.8%,有诊断标准的占90.9%,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占86.4%,说明统计方法的占52.4%,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占90.9%,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占9.1%.结论中药治疗PMO的疗效证据有限,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该方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但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偏低,研究设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邓敦;曹成福;周军杰;石继祥;纪斌;成翔宇;赵映;石文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H22 荷瘤小鼠邪毒壅盛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等技术及芯片分析方法,观察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早期气虚、中期阳气虚及中晚期气阴阳虚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高表达的基因32个,其中包括Tcte3、Phf7、Ldhc等参与睾丸发育、精子或卵子发生的基因22个,Adipoq、Nrcam、Tnfaip6等与肿瘤有关的基因4个,以及Atp8b3、Pnpla3、Retn等其他功能的基因6个.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低表达的基因2个,有Cort和LOC668417.结论邪毒壅盛证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独特性表达的基因,可能是该证候与其他证候区别的内在特征.
作者:卓少元;FANG Zhao-qin;卢文丽;潘志强;梁超;吴中华;刘小美;侯俐;张辉;廖明娟;高必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地黄的3个炮制品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应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造成小鼠血虚模型,观察地黄不同炮制品对血虚小鼠外周血象、CFU-E、BFU-E和CFU-GM的影响.结果与酒炖熟地组相比,生地组明显增强血虚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的生成能力,并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其他各组相比,酒炖熟地组显著增强血虚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生成能力.结论不同地黄炮制品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
作者:崔瑛;房晓娜;王会霞;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89.78%,其中含量高于5%的有7个,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5.42%);百秋里醇(13.86%);二十九碳烷(11.37%);1-脱氢睾酮(7.83%);3,5-二烯豆甾烷(6.79%);3-甲基二环[4.1.0]庚烷(5.18%);(1.α.,2.β.,5.α.)-2,6,6-三甲基二环[3.1.1]庚烷(5.09%).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提取物中含有萜类、酯类、烷烃、激素、甾类、维生素、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
作者: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为土党参的质量控制及引种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依利特-ODS 2(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测定了贵州11个不同产地的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其范围为0.686~4.035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土党参的质量评价.
作者:孙庆文;黄敏;何顺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出地黄中梓醇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梓醇含量为指标,利用 L9(34)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加醇倍数、提取时间为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来确定佳制备工艺.结果佳工艺为12倍量95%乙醇提取2次,1 h/次.结论经优化后工艺条件可靠,适合地黄中梓醇的提取工艺的参考.
作者:刘影;杨菁;黄雷;许燕;岳春丽;韦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3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姜黄素3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姜黄素体内给药和含药血清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体外实验证实姜黄素能够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呈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与其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是相反的.
作者:冯文茹;赵秀梅;刘利萍;胡人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扩散法研究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选用黄连水提液和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结果黄连水提液和小檗碱对菌体均有抑菌效果,黄连水提液的抑菌效果尤为明显;黄连多糖没有抑菌作用.结论黄连多糖在体外条件下,不具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延伟;王懿萍;吴玉娟;洪鹏举;许伦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已发现一些非肽小分子物质可模拟胰岛素的作用激活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胰岛素受体非肽小分子激动剂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从中药中筛选胰岛素受体非肽小分子激动剂的前景.
作者:罗静;陈祥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提取分离强心Ⅰ号方强心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材料,将强心Ⅰ号方组成药材的水提物、醇提物分别经蒸馏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制得样品,然后通过离体蛙心试验观察受试样品的强心作用.结果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对离体蛙心作用明显,其强心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017g生药/ml,0.58 g生药/ml,10.11 g生药/ml,21.44 g生药/ml.结论强心Ⅰ号方中各味药材的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具有明显强心作用.
作者:胡军娜;贾继明;王宏涛;赵宝华;郑亚杰;唐思文;徐登峰;赵韶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学科间相互渗透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是中药专业高等教育的新探索.在分析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作者:刘毅;王允;万德光;潘正;陈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多有关.
作者: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确定实验室超声波提取连翘叶总黄酮、总酚酸的佳处理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甲醇浓度(A)、超声时间(B)、提取次数(C)和提取温度(D)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优超声提取条件.结果因素D和C对测定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因素A、B为不显著因素.结论以60%甲醇,超声时间10 min/次,提取3次,提取温度45 ℃为佳超声提取条件.
作者:田粟;唐龙妹;许丽琴;丁月新;刘汝俊;马莉;薛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透骨草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透骨草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透骨草.
作者:李厚聪;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在蛋白水平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叶片过氧化物酶和种子贮藏蛋白两种生化标记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进行了分析.结果同工酶分析表明,两种丹参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贮藏蛋白分析表明,丹参种子蛋白主要是以盐溶性蛋白为主,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较少,碱溶性蛋白更少;两种丹参种子贮藏蛋白谱带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结论二者在蛋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韩琳娜;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