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菲;赵海梅;潘琦虹;刘端勇;左志琴
目的 探讨四神丸化裁前后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异同.方法 50只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加味四神丸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SS法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10 d后,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用ELISA测定其外周血PAF及其结肠组织匀浆TNF-α,IL-10,TGF-β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结肠指数、结肠损伤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及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四神丸明显升高TGF-β表达水平(P<0.05),而对TNF-α,IL-10,PAF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而加味四神丸则可显著降低TNF-α及PAF表达、升高TGF-β水平较明显(P<0.01或P<0.05),同时,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可见加味四神丸降低TNF-α,PAF表达,升高IL-10水平明显优于四神丸组.结论 四神丸和加味四神丸二者均可有效缓解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性可能在于加味四神丸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调节结肠局部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而四神丸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表达水平,促进上皮损伤后修复,溃疡愈合.
作者:汤菲;赵海梅;潘琦虹;刘端勇;左志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糖尿病(DM)为慢性终身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并发症及药物的副作用的影响,病死率较高.因此做好病人的护理及教育,对减少并发症,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程连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偏重于理论建设,对病证论述相对较少,<圣济总录>对<内经>所涉病证进行了大量的补充,补充内容涉及病证的病因病理以及症状、治法.
作者:刘淑彦;董尚朴;郝蕾;支政;张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昆明石杉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92:8),检测波长:310 nm.结果 石杉碱甲在0.015~0.048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0.56%.结论 首次对昆明石杉中石杉碱甲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易行、灵敏、准确.
作者:李齐激;邹娟;王冲;潘炉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六味能消胶囊中蒽醌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 (250 mm×4.6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总含量为2%以上,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2.22%.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六味能消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曾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超临界法及夹带剂超临界法对黄芪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方法 分别以CO2及CH3OH-CO2为萃取剂对黄芪进行超临界萃取,以原子吸收法测定黄芪中剩余重金属离子含量.结果 以CO2萃取剂进行超临界萃取,重金属离子平均去除率为68.5%;以CH3OH-CO2为萃取剂进行超临界萃取,重金属离子平均去除率为89.2%.结论 夹带剂超临界法对重金属的去除率明显优于普通超临界萃取法.
作者:孔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粟米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 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粟米草中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α-菠甾醇(α-spinasterol, Ⅰ)、5,25-豆甾二烯醇(5,25-stigmastadienol,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 -β-D-gluc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山萘酚(kaemferol,Ⅶ)、牡荆素-7-O-β-D-葡萄糖苷(Vitexin-7-O-β-D-glucoside,Ⅷ)、芦丁(rutin,Ⅸ).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Ⅸ为首次从粟米草中分得,为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可越;刘海军;高春华;刘建云;杨智斌;项遵重;王艳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笔者读书之余,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与临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药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视,不仅贫民百姓用之,且历代皇帝也与中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趣闻奉献给广大读者.
作者:周少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解煤工尘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正确预防、诊断治疗煤工尘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我们对已诊断明确的32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万松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不拘泥于<内经>,而且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发挥.关于黄疸的分类,提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虚劳萎黄五疸之分,并且女劳疸与虚劳萎黄,作为鉴别诊断而提出;关于黄疸的病因病机,不仅提出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劳萎黄等,而且强调湿淤入血分之理;关于黄疸的治疗,不仅重视清热利湿之法,而且将汗、吐、下、和、温、清、补及消等法皆贯穿于其治疗中,同时又强调了预后的判断.因此,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精髓,对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永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白花丹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 白花丹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68 %,总灰分不高于7.24 % ,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74 %,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7.68 % ,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3.29 % ,挥发性醚浸出物量不低于0.71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
作者:吴春蕾;焦涛;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常见的有赤芝Ganodermalucidum,紫芝G.japonicum,薄树芝G.capense等.薄芝糖肽是从薄树芝菌丝体纯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 、LAK细胞、Tc细胞及促进白介素2 ( IL-2) 、白介素3 ( IL-3)、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作者的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赵丽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扶正化淤方通过影响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淤方药物干预组.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淤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水平;明胶酶图法检测肝组织MMP-2/9活性.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炎症明显、肝组织IV型胶原表达与沉积增加,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升高,而MMP-2/9活性水平明显上升.扶正化瘀方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沉积;降低MMP-2、TIMP-2和MT1-MMP蛋白表达;抑制MMP-2/9活性.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MMP-2的激活与活性水平,并减少Ⅳ型胶原沉积,而起到减轻肝组织的破坏与重构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崔红燕;刘成海;孙保木;刘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hemiphyllum (Turner) C.Ag,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4MBq的32P-玻璃微球(32P-GMS)肿瘤内照射导致荷瘤小鼠辐射损伤,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光光度法、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 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0,400,800 mg/kg SHP口服灌胃加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高于照射组(P<0.01).结论 74MBq的32P-GMS肿瘤内照射可以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SHP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云端;秦维超;吕涛;孟庆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各种不同疗法进行评价,为本病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证据,并促进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方法 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SR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搜索,并按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目前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是有效的,但对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几种针灸方法,目前尚无有效证据证明其有效性.结论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还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
作者:陈晓琴;李瑛;邙玲玲;余姝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 CR)目前应用临床已逐渐成熟与完善.IP(Image Plate)板作为记录影像的媒介已全面取代传统屏/胶组合暗盒,成为CR成像系统的关键元件.IP性能优劣直接影响CR成像质量.因此,对IP板进行正确使用与合理保养是延长IP使用期限,保证CR图像质量及CR系统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结合我们实际使用情况做如下探讨.
作者:吴珊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野鸦椿(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4种急性炎症模型和两种疼痛模型,包括角叉菜胶及蛋清诱导大鼠足趾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1%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渗出模型及扭体、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EJK水提取物小、中、大( 2,4,8 g/kg)3个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对角叉菜胶和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急性炎症导致的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冰醋酸导致的慢性炎性疼痛、热板导致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EJK水提取物两个剂量( 4,8 g/kg)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JK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效应.
作者:李先辉;李春艳;贾薇;吕江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 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 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佳方法.
作者:苗明三;张玉林;杨亚蕾;尹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治疗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针药结合组,运用链脲佐菌素造成实验性DPN大鼠模型,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组与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相比,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有所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针药结合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变性、脱髓鞘程度有所减轻.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作者:郑敏;张秋娟;东红升;施茵;杨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天参益智胶囊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其抗衰老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以GSH-Px,SOD,AChE,ChAT,MDA为指标,观察其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天参益智胶囊均能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使小鼠血清中GSH-Px,SOD及ChAT活性升高,AChE活性及MDA含量降低.结论 天参益智胶囊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梁妍;叶兰;郝小燕;官志忠;罗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