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礼烘;黄小陆;周荣伟
目的 研究野生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天麻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23份贵州野生天麻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用NTSYSpc-2.10s 软件的UPGMA 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进行聚类.结果 共获得55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39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约72%.UPGMA聚类可以将贵州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该实验揭示了贵州野生天麻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天麻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作者:程纪伦;范爱辉;苟占平;典灵辉;杨丽;王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具有微量、快速、特异性强、准确可靠、对样本要求较低的特点;使用较多的方法 主要有RAPD、ISSR、ITS标记以及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同时,DNA分子标记技术也存在着使用局限、对实验硬件和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成本较高、技术复杂度高、对不同部位入药的药材仍然难以区分以及无法用于成药、复方、提取液鉴定等弱点.结论 DNA分子遗传标记作为中药材鉴定的方法 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作者:李力;徐永莉;张月云;赵成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莲白消癌丸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浸出率、野黄芩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倍)、提取次数、提取时间(h)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_9(3~4)确定了莲白消癌丸的提取工艺.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分别加水8倍量、6倍量、4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2,1.5,1 h.结论 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该工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苏鹏;刘雅敏;李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牡荆叶和牡荆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 以牡荆油为对照,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0∶0.3)为展开剂,以含5%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105℃加热显色.结果 斑点清晰,分离良好.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以作为牡荆叶和牡荆油的鉴别方法 .
作者:鲁辉;谢洪平;杨世林;顾炳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全国不同产地续断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为全面评价续断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9个省、市37个药材样品中总皂苷含量在2.20%~1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RSD为1.78%.不同产地续断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湖北鹤峰县野生续断总皂苷含量高.结论 此方法 准确、可行,可作为续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
作者:刘永;卫莹芳;闫婕;郭山山;王化东;谢达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的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丹参干预组(C组),每组分3,7,10 d 3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应用LISCA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以及血液灌流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各组相应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量的变化.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值减小,并随时间延长减小更加明显(P<0.05).7,10 d组血BUN,Cr水平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值增大(P<0.05),10 d组血BUN,Cr水平下降(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大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减少;丹参注射液能够增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
作者:秦琦瑜;李勇;陈进军;张庆富;王车江;王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为该类倍半萜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橐吾酮(ligularone,9)进行结构修饰,采用MTT法对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以及橐吾酮结构修饰物进行体外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活性评价.结果 以橐吾酮为原料通过光敏氧化得内酯倍半萜(10),鉴定为6-oxo-8β-methoxyeremophilenolide,通过还原和乙酰化反应获得了2个呋喃倍半萜修饰产物,分别为epiligularol(11),epiligularolacetate(12).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表明所有内酯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对HL-60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6的IC_(50)<10μg/ml,化合物7,8,10的IC_(50)在10~20μg/ml之间,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1~6)活性较强;所有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没有抑制活性,而橐吾酮通过光敏氧化转化为内酯倍半萜后有抑制活性.结论 首次研究了橐吾酮的光敏氧化反应,橐吾酮的呋喃环光敏氧化后可转化为内酯环;首次探讨了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该类倍半萜的12(8)内酯环可能是抗白血病(HL-60)的关键活性基团,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活性较强.
作者:刘建群;张锐;朱根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豆苷元(DD)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低剂量的大豆苷元.测定冠脉流量、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及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溶剂组比较,大豆苷元能使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增大;能使心肌LDH及CK的活性升高;冠脉流量、心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大豆苷元可通过增大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生枝;钟星明;黄虎龙;陈洁玲;冒宸;叶丽娟;曾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进行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实地标本采集与药材收购、对标本和药材进行品种鉴定、药材的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挥发油进行检查与测定.结果 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有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和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i (Dode) Huang两个品种.按<中国药典>2005版检查其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大都符合要求.结论 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品质较好,其中吴茱萸挥发油含量较疏毛吴茱萸高1.73倍.
作者:王世清;邓韩琦;杨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舒气和胃丸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 C_(18)柱(4.6 mm×200 mm);甲醇:水:磷酸(85:15:0.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 HPLC法测定大黄酚可达基线分离,进样量在0.017 0~0.544 8μg时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74 651.99X-186.40(r=0.99997).5次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为0.51%.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舒气和胃丸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广春;陈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作者:谢洋;余学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葡萄糖为标准,用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当葡萄糖含量在0~30μg/ml范围内时,其褪色程度与葡萄糖含量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精密度(RSD)在1.8%~3.2%之间,回收率在97.0%~105.0%之内.结论 该方法 经用于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
作者:张丽萍;李伟辉;江海霞;刘嘉铭;喻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为了保证中药材款冬花的优质、安全、有效,作者按照我国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对款冬生产中的产地适宜性、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质量监测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生产调查和试验研究,制定出了标准操作规程.
作者:刘毅;王允;秦松云;瞿显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测定驱白巴布期中与白癜风相关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该药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组方原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NO_3-H_2O_2高压消解罐法消化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Cu,Zn,Fe,Ca,Mg,Mn,Sr,Co等8种微量元素,原子荧光法(AFS)测定Se元素.结果 两种方法 的RSD(n=5)在0.65%~3.18%内,元素回收率在90.52%~103.56%之间,测定结果 较理想.结论 ICP-AES法和AFS法测定微量元素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适于分析测定药材中的微量元素,结果 发现驱白巴布期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其组方原理有很大相关性,为今后进行基础研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信息.
作者:霍仕霞;闫明;张兰兰;刘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氮酮对盐酸小檗碱的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为黄连复方涂膜剂透膜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试验屏障,利用ZTY智能透皮实验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研究氮酮与冰片联合使用时对盐酸小檗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当一定量的冰片与浓度分别为0%,2%,5%的氮酮联合使用时,盐酸小檗碱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62.591,52.927,60.622μg·cm~(-2)·h~(-1).结论 冰片与不同浓度的氮酮联合使用时,氮酮与冰片有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氮酮浓度为0%时,有大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
作者:施薇;刘志强;王淑敏;皮子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药用植物战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其药理活性做初步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战骨中的黄酮类成分并对药理活性进行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 从战骨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洋芹素(2);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了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vicenin2)(3).化合物3为首次从战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在抗脂质过氧化的药理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该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作者:黄琼;陈丽芬;林翠梧;黎贵卿;韦藤幼;韦万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牛膝的佳切制工艺.方法 以L_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牛膝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对怀牛膝的切制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怀牛膝的佳切制工艺为B_3A_1D_3,即润软,切3 mm厚片,低温烘干.结论 怀牛膝切2~4 mm厚片显著提高溶出率,且方便干燥,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芦锰;王一硕;张振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生精汤中淫羊藿苷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提取物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实验,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优选出醇提淫羊藿苷的佳工艺为:加3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75 h,提取两次.生精汤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为1.36 μg/g.结论 该方法 简便易行,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中应用.
作者:陈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桑白皮黄酮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肺支气管灌流法,考察药物离体条件下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采用豚鼠组胺和乙酰胆碱雾化引喘模型、豚鼠卵蛋白引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血浆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为评价指标,并对哮喘豚鼠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研究桑白皮黄酮的平喘作用.结果 桑白皮黄酮拮抗乙酰胆碱对小鼠肺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延长组胺、乙酰胆碱引喘潜伏期和豚鼠卵蛋白性哮喘潜伏期,降低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但对哮喘豚鼠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α)水平的影响未统计出显著性.结论 桑白皮黄酮具有一定平喘作用.
作者:韦媛媛;徐峰;陈晓伟;陈侠;张国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乳康酊对乳腺小叶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病变乳腺组织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然后在病变乳房处外敷乳康酊,1次/d,共30 d.用药结束后检测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显微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和乳腺细胞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果 受药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性激素受体阳性腺细胞百分数降低,显微病理见乳腺小叶增生病变减轻.结论 乳康酊能够减轻实验性病理模型大鼠乳腺小叶组织增生.
作者:曾宪彪;刘智生;周军;伟刚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