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彪;刘智生;周军;伟刚林
目的 观察不同治则方药对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7月龄快速老化亚系SAMP8小鼠分为痴呆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脑复康组、六味地黄汤组、四君子汤组、归脾汤组、当归芍药散组等6个组;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1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4周后,用液相蛋白芯片(Luminex)技术同时测定脑组织中的10种细胞因子(GM-CSF,IFN-γ,TNF-α,IL-1β,IL-2,L-4,IL-5,IL-6,IL-10,IL-12)含量.结果 8月龄SAMP8小鼠脑组织中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异常改变;当归芍药散、四君子汤能分别提高模型小鼠海马中的IL-4和IFN-γ的水平(P <0.05),而六味地黄汤组则能使模型小鼠海马中的10种细胞因子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 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当归芍药散、四君子汤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SAMP8小鼠的异常免疫反应,其中六味地黄汤的作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云波;王奇;罗荣敬;冯炯;鹿俊磊;程淑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用正交法优选木耳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脏体外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料水比、温度、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法L_9(3~4)为方案,确定木耳粗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按15mg·kg~(-1)·d~(-1)(为人类摄取木耳中木耳多糖的10倍)给Wistar大鼠灌胃,血清中SOD活性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和TBA法测定.结果 木耳多糖的佳提取条件是:料水比为1∶45,提取温度为80℃,水提时间1 h,提取次数3次,得率4.37%;灌胃大鼠较空白组肝脏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优化条件可提高木耳粗多糖产率,并保证较高多糖的含量和安全性;木耳多糖应用于抗衰老和保肝作用前景良好.
作者:田志杰;吕世杰;姜艳霞;王程;罗君;李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蚂蟥冻干粉针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筛选赋形剂的种类和用量,得出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蚂蟥多肽(whitmanin)的含量,并以此作为主要指标考察制剂质量.另通过长期实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使用5%甘露醇作为赋形剂效果较好;含量测定中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 = 1.8%);其室温留样12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 所制蚂蟥冻干粉针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钟山;杨得坡;崔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微粉碎是否会提高茯苓多糖的溶出度.方法 以硫酸-苯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模型进行拟合,对溶出参数T_(50)(药物溶出50%所需时间)、T_d(药物溶出63.2%所需时间)、m(溶出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粒径茯苓药粉的茯苓多糖溶出度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与常规细粉的溶出度参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P<0.01).结论 超微粉碎可提高茯苓药材的茯苓多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
作者:桂卉;梁少瑜;雷志钧;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喂50,75,100 mg/kg剂量的黑果枸杞色素及生理盐水,观察、测定常压下小鼠耐缺氧和游泳耐受能力。结果 在常压下黑果枸杞色素可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添加低剂量黑果枸杞色素可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P<0.05)。结论 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耐缺氧、抗疲劳游泳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古丽达娜;贾琦珍;陶大勇;陈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益肾蠲湿合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 GMC)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含低、中、高剂量益肾蠲湿合剂的药物血清作用于10%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GMC, 分别用MTT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 益肾蠲湿合剂对GM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也逐渐增强.细胞总ERK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别.但不同浓度的益肾蠲湿合剂均显著地抑制血清所诱导的ERK1/2的磷酸化.结论 益肾蠲湿合剂可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抑制GMC的增殖.
作者:孙影;张雪鹏;张健;杨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毒死蜱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近红外光谱的检测范围12 500~4 000 cm~(-1),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64次.结果 偏小二乘回归在6 447~5 448 cm~(-1)范围内进行分析,检测浓度范围10~125 ng/ml,,预测相关系数为99.59%,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29.结论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农药毒死蜱的残留分析.
作者:孙荣梅;李筠青;相秉仁;于丽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拳参正丁醇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对ANGⅡ、ANP及ET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Iso 1 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10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不同浓度的拳参正丁醇提取物或NS,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称重,麻醉后断头取血,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左心重量参数;放免法测定血浆ANGⅡ及心肌组织ANP和ET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参数明显提高,血浆ANGⅡ及心肌组织ET含量升高、心肌组织ANP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拳参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组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血浆ANGⅡ及心肌组织ET含量下降、心肌组织ANP含量升高.结论 拳参正丁醇提取物对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升高扩血管物质ANP及降低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ET和ANGⅡ的水平有关.
作者:李良东;周琴;黄志华;曾靖;张乡城;汪有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对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150~350 MPa的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水提醇沉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不同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提取液后,五味子的薄层图谱中斑点个数、大小及Rf值无显著差异;高效液相色谱中峰个数及形状亦无明显差异,且经超高压150~350 MPa水射流处理后,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较五味子原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50MPa压力处理后含量升高多,更高的压力使五味子醇甲开始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该研究可为超高压水射流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提供依据,为五味子药材的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的开发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张小荣;徐柏三;王盛民;王懿萍;陈波;赵冬梅;陶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花蓼总黄酮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进行优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 结合正交实验结果 和方差分析,确定12倍量55%乙醇提取3次,1h/次为佳工艺.
作者:赵新超;白虹;王元书;刘爱芹;李国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野生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天麻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23份贵州野生天麻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用NTSYSpc-2.10s 软件的UPGMA 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进行聚类.结果 共获得55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39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约72%.UPGMA聚类可以将贵州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该实验揭示了贵州野生天麻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天麻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作者:程纪伦;范爱辉;苟占平;典灵辉;杨丽;王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探讨中医药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的思路与模式.应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 ,根据本病的发生因素与演变发展情况,从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贯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点,探讨新的冠心病防治观点.
作者:武重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六月青总皂z苷(the terpenoids of Liuyueqing,TLYQ)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2.2.15细胞)进行TLYQ抗HBV作用观察.结果 TLYQ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结论 TLYQ在体外能明显抑制HBV,是六月青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林兴;黄权芳;张士军;刘曦;黄仁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对接骨七厘散工艺改进和剂型改革,考察接骨七厘散软胶囊内容物的佳湿法超微粉碎工艺参数.方法 以物料粒度(D_(50)和D_(90))、物料稳定性等作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分别对分散介质、介质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结果 软胶囊内容物的佳湿法超微粉碎工艺为:加1.5倍量预保温PEG400,40 ℃以下超微粉碎35 min,出料,即得.结论 湿法超微粉碎工艺简便,效率高,不仅使物料粒度变细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节省药源,同时使物料均质化程度更高,便于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孔令提;代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铁甲草醇提取物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高、中、低剂量(12.6,4.2,1.4 g/kg)的铁甲草醇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进行对照,检测大鼠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 肝组织羟脯胺酸(Hyp)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果 铁甲草高、中、低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铁甲草高剂量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铁甲草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铁甲草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A 、LN、 PC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甲草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铁甲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作者:张纪达;温成平;范永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风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中风病的防治是当今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益气、活血、养阴法是中风病常用的治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下就这方面的有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期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结论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作者:秦秀德;王换新;周喜燕;朱磊;陈杰;路永坤;黄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舒气和胃丸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 C_(18)柱(4.6 mm×200 mm);甲醇:水:磷酸(85:15:0.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 HPLC法测定大黄酚可达基线分离,进样量在0.017 0~0.544 8μg时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74 651.99X-186.40(r=0.99997).5次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为0.51%.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舒气和胃丸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广春;陈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大蒜素治疗和未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免疫组织脾淋巴细胞数、肠系膜PP结数、肠内皮淋巴细胞数(IEL)及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了解大蒜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成治疗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用5×10~4个/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当天用大蒜素治疗,1次/d,持续14d,治疗后0,2,4,6,8,10,12周断颈处死小鼠,记数脾淋巴细胞、肠系膜PP结、肠内皮淋巴细胞数(IEL),并用1×10~6个/只速殖子再次感染小鼠,观察存活情况.结果 在观察的时间段内,肠系膜PP结数无明显变化,脾淋巴细胞数、IEL数治疗组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以治疗后4,6,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结果 显示,治疗组存活率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蒜素治疗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小鼠后,能刺激免疫组织增生,提高对再攻击感染存活率.
作者:苑文英;刘秀华;耿彦生;于朝云;刘未华;唐志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的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丹参干预组(C组),每组分3,7,10 d 3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应用LISCA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以及血液灌流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各组相应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量的变化.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值减小,并随时间延长减小更加明显(P<0.05).7,10 d组血BUN,Cr水平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血液灌流值增大(P<0.05),10 d组血BUN,Cr水平下降(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大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减少;丹参注射液能够增加肾皮质血液灌流量.
作者:秦琦瑜;李勇;陈进军;张庆富;王车江;王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马齿苋多糖(PPS)对糖尿病小鼠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P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糖尿病小鼠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PPS组上调基因1条,下调基因1条,上调基因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下调基因和氧化还原法应相关.结论 马齿苋多糖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春丽;李玉萍;刘建涛;胡娜;刘华;苏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